请问前辈,怎么取书名?

嫭兏鍯80
2013-10-11 · TA获得超过422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42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805万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让我很是感到困扰 相信对于每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编辑,这都是一个最令人头痛的问题 有时候,我宁愿用一本好稿子,换一个好书名 有时候,我宁愿去伺候一个难伺候的作者,也不愿意去想书名,因为想不出来,会毁书不倦。 书名的重要性,对销量的影响,自不必说就制作方面书名关系到市场的定位,也就是领域定位、读者定位、卖点诉诸、市场覆盖面、传播力、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这不仅仅关系到语言的创新、选择、表达能力 它还关乎很多方面的考虑你需要思考1、词语的曝光度:重复不能形成一定程度的刺激性,没有新鲜感的东西,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让人厌倦。当然你对自己没要求,喜欢借势跟风,那是你的问题,相信你可以赚到钱,但是永远学不到市场创新的真谛。(因为思维是有层次的区分的,下面你可以知道高层次思维到来的回报是几何级于低层次的,当然市场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不是单一的唯生唯死。) 2、市场的覆盖面:我们往往顾此失彼,有了吸引力,却忘记书名无形中把它本可以吸引的读者排除在外了。覆盖面太小,再好的书名,能卖几册?比如,《重口味心理学》,它其实是一本介绍各种精神病的书,如果这书名离不开精神病的这几个字,它取得再好听,最大限度能吸引多少人呢。所以,这个必须要考虑,一定量的广众兴趣。这一点需要你能感知语言,它不偏不倚,不多不少,不大不小,不高不低……恰到好处 3、领域的定位。一本书往往具有多视觉被解读和利用的可能性。你把它分在什么领域,决定了,它出世后放在什么位置上:职业技能?励志?心理学?就比如《正能量》这本书,你说在没有看书名之前,它属于什么类别,当然是心理学,但是他的策划给他定位在了社会励志,不同的划分还决定了它出生后的竞争对手。比如,之前有一本什么《职业经理人正能量》这个书肯定被放在了职业技能类,之前他没有卖起来,跟领域定位和市场覆盖面决定的影响力,有关,但是后来随着《正能量》的畅销,此书销量也起来了,这就是说这时候,它获得了比同类书更多的优势。 4、卖点诉求。最近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也许其他编辑不会认同,但是我将会一直坚持:一本书的书名,可以不是最准确概括了该书的内容和主旨,但是必须,要将眼光主要地投向市场。只是很好地概括了书的内容,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市场感的书名,只能说你是一个做语文阅读题的好学生,却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为市场生产的好策划人。取书名的一切标准,我相信其指导价值,都不如这一点更为直接、清晰具有指导意义。你必须要不断地问,这个书名是不是能直接建立与读者需求的联系,直达读者需求。如果中间有隔阂,没有搭桥建立联系,一定不是好书名。想想吧,近几年来,大畅销的书名,哪一个不是直接诉诸读者需求的。隔一层少几万。其实这是要我们编辑,从稿子中走出来,走向市场,建立彻底的市场观读者观。 5、传播力。涉及到2个方面:共鸣性,词语或者语言结构的创新性适合传播。共鸣,涉及到社会心理。一段时间,我很想了解我们这个社会的心跳、呼声,但是基本上没有这方面对手的适用于图书行业的研究和资料。社会心理,是畅销书的绝对东风,大势在,怎么做都赚,就想07年的养生书,07年的中国股市。垃圾都能卖钱。现在你弄本正能量,甭管,你跟什么歪风,都能卖,这叫势。 以前,我以为势是一种太琢磨不定的东西,以我们小小的浅薄的个人智慧,怎么可能预见到社会和历史之大势。我们连已经来了的势,大多时候的时候都感知不到,表现出反映迟钝,别说是去预见和造势。(对了,梁启超李鸿章传中,评说李鸿章,他说李鸿章没有创世之才,洞见力啊洞见力)。但是现在我觉得所谓势,不是要我们一味地主被动猜和跟,记得《越狱》里,Michael Scofield,有一句,记得是在第一次越狱之后,来到了一个洲,他说,我从来就不是在逃,我在设计一切(大致这个意思),真正控制局面的人是我。是的,势也是如此,你追势,注定你永远被动落后于势,唯有造势,才能真正地把握住势。那么势在哪里?势在人心,势在积聚,势在必备,天时地利人和,你把人心琢磨透了,自己的准备做好了,时机差不多了,你发力,肯定就是大势所趋,当然,不同的经验,把握不同规模和领域的势,需要我们去历练。这是一个事关社会悟性的问题。 然后就是词语和语言结构 的选择与创新。 其实创新,并不是说,用一个别人没用过的新词,我觉得创新更重要的思维、思想和情感的创新,也就是上面说的,你对社会神经和人心的琢磨。语言之词语,只不过都是形式,工具,材料,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是还是人的思想。 看看,古代的名句,用的都是再平凡不过的字词,但是却造出脱俗意境,能超越时空引起所有人的共鸣 ,流传千古 我想不在乎他们多会用字词 而在於,他们心中有情有意有境,在於他们的想像力和感受力。(王国维所谓的造境之才) 於是一样的字词在他们的笔端,只是稍微调整结构方式,便成不凡千古绝唱。 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的书名取的不好,在于我们的思想、 情感和想象力感受力还不够。 不在于我们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不行。 这是一个事关自身文化素养的问题。 6、市场的影响力,也就是你的书名被跟疯了。尚无此心得, 7、持久的生命力。若干年後,还能醉人,此乃绝唱,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才气,即使那书里的内容再不配,它的才气也配得上这销量了。这就是创造力的价值。相信市场吧,市场是绝对最公平的。 说来道去,我还是面临著取书名的问题。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