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

凉凉看社会
高粉答主

2020-09-17 · 爱思考,用自己的眼光看社会
凉凉看社会
采纳数:246 获赞数:9895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秦始皇统一文字,使用小篆为全国通行的唯一文字,最根本的原因,是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对民间思想的传播。

1、统一文字,消除文化壁垒。

要知道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各个国家之间所使用的文字是不同,以上面的马字为例,一个国家一种写法,如果不是非常博学多识的人,根本无法全部认得这些文字。

而要把政令传达下去,就必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政令写的是什么,自然不能有多文字的存在。而要控制思想,自然不能有秦始皇看不懂、难看懂的文书存在。

统一文字,就打破了这样的文化壁垒,让人可以把花在学习各种不同文字的时间,改为学习其他的内容,推动文化的发展。

2、统一文字,为统一文化打基础。

不同的文字演变,实际上是不同的国家文化的载体。但一个国家的文化被同化之后,剩下的就是被一统的思想。

曾经日本在侵略中国之后,也大力在被侵略地区推广日文课,推广日本文化。秦始皇统一文化,也有同样的考虑。

当文字统一为秦始皇所规定的文字,原先承载在其他国家的文字内容,就会慢慢流失,人们就会慢慢接受秦始皇所推广的文字、思想、文化。

3、统一文字,巩固统治。

试想一下,当秦始皇拿到一份文字,他看不懂这些文字上面的内容,需要找到该国的人翻译。如果该国翻译不按照原文翻译给秦始皇,哪怕竹简上面写的是谋反的内容,秦始皇能知道吗?

试想一下,秦始皇处理政务的竹简,他每次批注的时候,原先六国的人看不懂,还得招人来翻译,谁能确保翻译的时候,能不歪曲他的原意?

而统一了文字,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政令的传达就更为准确高效。

至于文化的多样性,对于秦始皇而言,当然远远不如加强个人统治来得重要。

廵墎分
推荐于2018-11-03 · TA获得超过274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15万
展开全部
第二行是安全的安,这六国的安全的安的写法,也不一样。这个文字的不统一,是因为异体字、简化字太多,随意简化,随意地写一个同音字,这样一来导致文字不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他把文字统一了,统一以后天下的马,都写成这个了,安全的安,都写成这个了,这两个字是小篆的马和安。这说明,在战国时期,六国的文字差异很大。   文字的差异就带来了一个大问题,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呢?文字的混乱,甚至于达到不可辨认,这就麻烦了,假如秦始皇下了一个诏书,秦始皇的诏书用秦国的文字写,到了赵国不认识,到了韩国不认识,你说这皇帝的诏书怎么贯彻?所以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原因是两大原因。第一,文字本身混乱。第二,便于政令统一,这是最重要的目的了。其实秦始皇他统一文字,他的根本出发点还是为了巩固统一,你别秦始皇弄个“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人家连这八个字都看不懂,你还谈什么天下统一?就无从谈起。所以,文字的统一是政令统一的前提,而政令的统一又是保证国家统一的必要措施。所以秦始皇在文字上下了很大工夫,要统一文字。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怎样统一文字的呢?他又是怎样统一度量衡的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第二十八集《统一制度》。)   政治与组织上保障帝国的统一,这么大地方肯定要考虑能不能控制得住。   文化与经济上呢?文化上,重要措施是统一文字,涉及三方面,一为什么?二用什么来统一?三怎么样看待这件事情?前提是文字的混乱,战国时期天下文字也不统一。是因为异体字简化字太多,随意性大,导致不统一。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带来一个问题,达到不可认。一文字本身混乱,便于政令的统一。政令统一是天下统一的必要措施。   第二个,怎么统一呢?一、把六国文字一道命令一下子废除,制定统一的文字标准。只能用手写,必须下令废除,再制定。有重要记载,《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在书中写有序。“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大致说要统一文字,罢了不同的文字,然后写了三部标准的字书,现在都失传了。能看到的只有在巡游时的刻石,碑上的字都是李斯写的。泰山上的刻石,小篆,整齐漂亮,不好写,不好认。许多出土的简上看到的字不是小篆,而是秦隶,有些人认为既用了小篆又用了秦隶。两者区别小篆整齐和谐,但写起来麻烦。隶书简洁,蚕头燕尾。   秦始皇用小篆,我觉得一是说文上说的,二是刻石,都是小篆,只能说明用小篆统一的。为什么能挖的却是隶书?一种说法主张的是两种兼有;我的看法是用小篆失败了,大体上发展是这样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文字就为了交流,有没有生命力取决于是否便于书写和认。我觉得小篆虽然漂亮但不好用,就出现了隶书。   第一,什么是隶书?西晋有人写过叫程邈的人做劳役时发现用小篆非常难写,就发明了代替他的隶书,被秦始皇发现了,赦免了他,所以叫隶书,我不赞成,隶是隶属的意思。是简便书写的形式。隶属于大篆,在书写过程中改造大篆。我们今天提出的说法在学术界也有少数人主张,但我觉得符合实际。秦代早就有了隶书。例子八零年在四川发现的青川木椟,是一个文告,一个“三”字一个“而”字与今天的隶书接近得很,说明在秦武王时期就出现了隶书体,统一文字的作法对,但犯了错误,不用最好写的,而是用最华美的去统一。漂亮却不实用。所以,秦始皇推行小篆,却没有被百姓接受。秦始皇爱美,连文字上也有表现,出发点好。文字流行有规律,从俗从简。违背这个,就不去用。   要肯定统一文字功不可没,主观加强统治,客观上大大加强了思想的统一。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地方太大,方言众多,听不懂,幸亏有文字,全能懂。就弥合了方言带来的障碍。文字成了跨越时空的载体,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凝聚有巨大力量。采取华美的,没采用简便易写的,结果失败了。倒是隶书通行天下。在秦代没有真正完成,在汉代真正完成了。小篆就成了中国文字书写中最短命的一种,流传的时间最短。原因在书写工具上,毛笔,传说是蒙湉发明的。隶书取代也是因为书写工具。现在圆珠笔也不好写。   经济上呢?统一货币度量衡,战国时有布币刀币秦半两金币多种,不统一怎么交换?还有一弊端,谁都可以造,秦始皇实施两点,制造收归国有了。汉景帝时出现叛乱,就因为吴王可以造币,秦始皇只允许国家发行,把全国货币统一成上币黄金和下币秦半两的钱,全国统一了,掌握了国家命脉。统一货币上非常成功。既实用,放在哪儿都行,还因外圆内方符合哲学观点。立即通行天下,光靠权力推行,不行。文字要好写,钱币要实用。统一度量衡是三种量具,度量长短,量容器,量重量。尺子战国传了四把尺子,22.3cm,22.5cm,22.7cm,23.1cm。混乱得很,所以战国时的度不统一,留传下来的都不统一。量具名称大小不一,各国不一样。秦始皇看到这一点带来两大弊端,交换无法进行。收税怎么收?不统一,就不公平,肯定得统一才行。便于交换向国家纳税。这是必然的。以后都是23.1cm。秦始皇的剑是七尺长,就可以知道多长了。   这些都是为了巩固刚刚统一的国家,对中央集权的帝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