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该如何做——一个虚拟社区建设过程中的案例

百度网友266b0c860bb
2013-10-11 · TA获得超过24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07万
展开全部
我本人非常赞同居民的意见,社会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为什么中国花了近30年的时间还没有完全转变社会评价体系的单极化(政治背景好出身——有钱有方有车有事业的四有新人~~~);现实已经如此残酷,为什么在虚拟世界中不能给人多一些的选择空间,释放自己,展现真我。 后来看到了麦圈的一篇评论的文章,也理解现由的做法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而且在文中提到的几本书恰巧我也读过。我觉得社团激励这次为什么表面繁荣但有一定的用户产生了逆反的心理。还是在于Hi平台没有做到开放、对等。 既然要评选,为何不提前与用户交互评价体系与标准?为何不能更具集体的智慧来进行开发。为什么不易各更开放的心态坦诚现状,与用户一起解决。当然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商业机密的吐露,但用户一旦参与到平台建设的过程中,他对于这个平台的感情将不仅仅是攫取利益的工具,而是凝聚自己智慧的产品。除了人为感情因素加分以外,对于商业投机的人是否投资的行动也更有信心更有保障。此文拿出来与在虚拟世界进行探索的人共勉。 下面是麦圈的原文,此文还是值得想在虚拟世界发展的人们一读的。原文如下: 最近在读一本书,《维基经济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对于立志与在虚拟世界发展的朋友们是一读。 维基经济学最主要的核心是所揭示的四个新法则——开放、对等、共享以及全球运作——正在取代一些旧的商业教条,许多成熟的传统公司正在从这种新的商务范式中受益。我们所熟知的企业如Google、亚马逊、宝洁、IBM、乐高、英特尔、宝马、波音、百思买、Youtube、MySpace等,都已经从维基经济中获得巨大的成功。开放:封闭将会走向没落,积极的开放才会迎来融合与创新。这个中国近代史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在书中提到,很多属于商业正在逐步放开贸易壁垒与技术封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协作创新中。对等:没有谁是大佬,及时IBM这样的企业将百人团队贡献到开源社区时,他要做的不是指挥别人怎么做,而是根据开源社区原本的规则,造好自己本分的事情。协作之所以可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在执行某些任务时,借助自发组织比层级管理体制具有更高的效率。共享:虽然版权争端还在不断地上演,但人们无法否认的事实是skype改变了人们联络的习惯;netscape变身开源的firefox后正在收复失地,重新蚕食ie的市场份额.linux被越来越多的政府及企业所使用...这些都是开源共享对原有封闭的有效冲击。全球运作:世界是平的为我们展示了大规模全球合作的前景与可能性,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带宽的拓展。全球运作将不仅仅限于企业之间,个人也同样可以在其中大显身手。 可以说web2.0对原有1.0的颠覆之一就是,拓展了信息来源多元化的问题,这样大大的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造成的竞争差异。 扯了这么多,回过头说说社团发展激励。我们暂且抛开数据统计不完全的问题,单就人数而言,我个人认为也是非常必要的。原因:为了达到信息交互与对称,奠定开放、对等、共享与信息流动的架构: 很多居民在blog或者论坛里表达了社团合作的意愿。官方也在做相关的努力,比如Hi圣诞之夜的活动就是让各个社团之间增强交互与合作。 为什么前期在数据统计中需要有社团人数这一项,无论怎么讲从用户的需求来看是存在一个丛众心里的。这就是互联网中注明的马太效应。当然衡量指标不是单极的,应该是多元化的,比如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活跃度等等,这些在后续的版本会逐步的更新出来。说道社团拉人,我个人倒是认为这并不是件坏事,原因有三: 1、无论新老用户需要有更多的信息获取通道,加入多个社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此需求;同时人多的社团人气比人少的社团形成外延扩展性的概率要高,对于相当一部分社团亦由此需求。 2、用户选择成本高,选择后匹配程度也会随之增高;1个人加入5个社团,但他发现有些文化氛围可能不适合自己、有些发展方向好些也不看好;同样社团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筛选合适的人吸纳进来。 而现有的产品设计每个人可以加入多个社团、离开的限制也机会没有,这样造成由于信息不对称误入某群或者误招某人带来的高沉默成本几乎不存在。这可以类比没有限制的企业招聘与人员流动的行为,但在虚拟的网络交互中期成本与可能的负面效果远小于所带来的积极意义3、从社会网络原理理论上来看属于 异质性理论,包括弱联结的力量和结构洞理论可以解释为:出于社会比较和社会支持的目的,人们有一种很强的、同那些与自身具有共同特征的人聚拢在一起的倾向。因此,可以这样假设:组织中的非正式网络很有可能分裂为彼此间互不接触或很少有接触的割裂的群体。……鉴于个体及其他社会行动者对同质性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偏好,如果有人提议说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种相反的取向,即异质性,这一观点就容易被人们视为奇谈怪论。但事实上,异质性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它始于齐美尔(1950)关于一位占据一个社团中心位置的外来者依旧保持对原所属社团的忠诚的讨论。这位外来者的角色与他/她嵌入其中的群体的关系既近又远。那些担当外来者角色的人,可以利用他们与所所属群体的相对较远的关系,以及与现群体的近关系,作为中间人在两个群体间起调节作用。因此,外来者也就扮演了“交换者”的角色,能把新消息、新发明、新知识带入那些相对封闭的经济群体中。与其当前所属群体的其他成员相比,外来者的流动性通常更大,倾向于同群体中的其他个体更少有亲属及其他强联结的关系。总之,异质性视角表明,新的信息和不同寻常的资源往往是由那些外来的行动者带入的。这些外来者可能是其他社会组织的成员,也可能是使原本不相连的群体联结起来的中间人。 所以,发展社团的初衷明不是什么给钱给地,而是帮助社团良性发展的辅助配套政策,最集中的体现在于宣传与指导。(这个应该是绝大多数社团都希望也需要的)。而排名的机制是多元化的,而不应是单极排列。这样不仅是规模大的可以展现,有特色的社团同样存在很大的机遇甚至机会更多。这个应该是我们官方抓紧时间完善的,从产品数据度量到多元化的排名机制。 今天只是把前期社团激励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大家进行交互,也算是对很多热心居民的建议做一个回复。路一步一步走,饭一口一口吃。我们加倍努力,让我们每一天的改变都能尽快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其他的关于社团政策的讨论:人数规模绝对不该是评定一个社团的标准驳:人数规模绝对不该是评定一个社团的标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