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开国功臣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遥望燕园
2020-09-18 · 手百问答高质量作者。
遥望燕园
采纳数:318 获赞数:367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西汉的开国功臣中,除了一部分有反迹和被人告发有谋反的,皆得善终。

在西汉中国开国功臣中,陈平是值得一说的人,论智慧与谋略,陈平丝毫不逊于张良,但因归顺刘邦较晚,未像张良那样早早占据有利位置,所以升迁较张良慢。甚至在刘邦临死前,刘邦给陈平的评价还是「难以独任」呢。

陈平活着的时候,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陈平说自己这一生,使过太多的阴谋诡计,这些都是道家所忌讳的东西,未来的某一天,自己的后代被废掉后,就再也不会有能人起来了,那也怨不到别人,都是因为自己生平使了太多的阴谋诡计,损了太多的阴德。

阴德的说法,是不可靠的。陈平这段话,其实是对自己人生的反思。

陈平是阴毒之人吗?

读《陈丞相世家》,感觉陈平其实很阳光,但陈平在汉,阳光的计策,轮不到他出,有那个运筹帷幄的张良就够了,还要他陈平干嘛?陈平想出头,只能在张良无计可施的时候,才能显一显身手。拿刘邦在荥阳被围,求和不成时来说吧,刘邦能顺利跑路,全赖陈平的计策。

这一次,陈平给刘邦出的计策是,「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被甲」、「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这一条计策最毒辣之处,并不在于让纪信去送死,而在于让两千女子去送死。

为什么派女子去送死?因为当时正值战争,普通兵卒根本没有机会亲近异性,一旦见到两千个洗得香喷喷的异性,还不像饥饿的人看见面包一般扑上去?楚军的注意力都放到女人身上时,假刘邦就可以趁乱「逃走」,楚军必然相信纪信是刘邦,从而追刘邦。

战争,本应该叫女人走开,但陈平却拿女人做诱饵,钓楚军的胃口,岂不阴毒至极?

陈平为什么要使这么阴毒的计策?因为当时的汉军,已是没有什么法了,刘邦几次三番地叫韩信带兵来营救自己,韩信就是不来,刘邦派使向项羽请和,项羽原本要答应,但被亚父范增给拦住了,刘邦已是走投无路,要么像子婴一样等死,要么就想办法逃出生天卷土重来。

毫无疑问,相信自己贵不可言的刘邦必然会选择后者,而后者,是对整个汉集团都有利的选择,只要刘邦不死,汉集团就能保持稳定,就能再次与项羽对垒。

对于当时已经先后背过二主、出身又低的陈平来说,几乎没有再投奔第四个主公的可能了,所以,只有让刘邦逃出去,自己才有可能「得宰天下」,只有「得宰天下」,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无论是阳谋还是阴谋,保住刘邦命的计谋,就是好计谋。

色灬色的297
推荐于2017-11-26 · TA获得超过420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25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696万
展开全部
几个主要人物:刘邦、项羽、吕雉以及张良、范增等,人物丰满,形象逼真,没有大话连篇、空洞无物的感觉。看着看着,就想到一个问题:刘邦身边的一群哥儿们弟儿们最后结局如何呢?查了一下网上,都说刘邦和朱元璋一样,在称帝后大杀功臣,又验证了“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我觉得,刘邦比朱元璋经仁厚多了。刘邦虽也为巩固皇位,对大臣特别是武将不放心,但还不至于达到滥杀功臣的地步。刘邦手下比较著名的大将有两位被杀,一是韩信,二是彭越。特别是韩信被杀,在历史上被作为滥杀功臣的典型。我对汉朝历史没有研究,只是看了几部电视剧和一本小说《刘邦》。韩信的功劳,自不必说。他的过在哪?现在都倾向于是吕雉和萧何共同设计杀害韩信的,我觉得比较可信。从吕雉来说,她后来独揽朝政,肆意赶杀刘姓后代,就能说明她是一个有野心、心狠手辣的人物。对于她来说,刘邦在世时,她要竭力保持刘家天下,任何有可能危害刘氏江山的人,她都不能容忍。她杀韩信是必然的,或者撺掇刘邦杀掉韩信。至于萧何,虽是他力荐韩信为大将,但在打败项羽以后,他也担心韩信会危害汉朝。萧何毕竟是刘邦的患难弟兄,他不放心韩信,因为韩信毕竟是圈外的人。而刘邦呢,客观上有杀掉韩信的可能,但主观上还念及旧情,虽然听信了谗言把韩信抓起来,但最终没有当面杀掉,而是降为淮阴侯。这个行动,就足以证明刘邦还是讲情义的。吕雉趁着刘邦不在咸阳的时候杀韩信,也是担心刘邦在的话可能不会杀韩信的。再说英布,先归项羽,后叛归至刘邦部下。现在说他是担心被杀而造反,能说得通。但英布也不是被刘邦直接杀掉的。另一个大将彭越,《楚汉风云》里写得不多。据史料记载,彭越是个军阀式的人物,虽然后归附刘邦,但并没有受刘邦直接领导,情义要差些。即使这样,刘邦把他抓起来后,网开一面,贬为庶人百姓,流放远方。刘邦这样做,应该说是刘邦的本性使然。刘邦本是市井之徒,特讲究哥儿们义气,即使当了皇帝,也未完全抛弃义气。所以,彭越被杀也不能说是刘邦的本意。在刘邦哥儿们中,只有燕王卢绾离开了刘邦,率兵数千人逃往匈奴,彻底背叛了刘邦,具体原因不太清楚。其他一些人,如陈豨等,算不上太大的英雄,杀不杀都不影响刘邦的地位。所以,有的文章说刘邦把开国功臣像猪狗一样或宰或圈,我觉得夸大其词了。最后,看看刘邦其他的哥儿们的结局,总体来说是很不错的。电视剧是讲得比较多的几位功臣有:1、萧何,出任宰相,孝惠帝三年病死,儿子继位。2、张良,,后逐渐淡出政治,隐居山野修道,高后三年去世,儿子嗣位。3、樊哙:孝惠帝七年去世。4、夏侯婴:长期担任太仆之职,高后八年参与平定诸吕叛乱。5、灌婴:诸吕被灭后,与大将共立汉文帝,出任太尉。6、曹参,萧何去世后,按照刘邦生前的安排,继任相国。孝惠帝六年去世。7、周勃:孝惠帝时出任太尉,汉文帝元年出任右丞相。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一品历史
2020-09-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17
展开全部

  提起汉民族以及汉文化的发展,那么不得不说的一个人就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它不仅对中国的统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是汉民族文化的缔造者和开拓者,可以说他改变了中国历史。刘邦之所以能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并且一举登上高位,不仅是因为他足智多谋,同时他还能够善于用人,像张良,韩信以及萧何,这三位被称为汉初三杰,他们都成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他们的锦囊妙计,这天下鹿死谁手还有待商榷。不过打开历史的尘埃,我们能够发现,改写中国历史的这四个人中,刘邦得了天下,张良明哲保身退居庙堂,萧何嗜钱如命身居高位,而韩信却不得善终,都是同时代的佼佼者,为何结局却天差地别呢?

  在历史上张良虽然胸有韬略善用奇谋,但是他为人却很低调,对权势地位看得很低。张良出身较为显赫,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韩国的丞相,但是韩国灭亡后他满腹才华竟无去处,为报国恨家仇,他走上了反秦道路,进而也和刘邦走到了一起,刘邦称帝之后对张良很是信任,对他竟没有半分猜忌,并且选择齐地作为张良的封地,但是却被后者婉拒了,当时的张量作为太子少傅确能够淡泊名利,不贪财,也不表功,尤其是大汉初定时政治纷争是比较多的,但是他从来都不卷入任何帮派之中,所以刘邦信任张良不仅是因为他手中没有军权,还可能是他的为人处事方式,所以张良才能够得以善终,居庙堂之中被文武大臣钦佩,远离朝堂,又能够被帝王惦念。

  相比较与张良,韩信作为西汉的开国功臣,就像大汉王朝的一把利剑一样,利剑出鞘,所向披靡,后人因为他出神入化的用兵方式常把他称为”战神”,我们熟知的很多战术经典比如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及四面楚歌等都是韩信留下的,尤其是西汉初定时天下只知韩王,不知汉王。韩信虽然是一个难得的帅才和将才,但终究不是一个谋士,也就是说他勇有余,但是智不足,天下初定的时候竟要求汉高祖封他为齐王,对于统治者来说这是大忌,也可以看出韩信是有野心的。而刘邦要想维护专制统治肯定会对他百般猜疑,最后贬谪韩信为淮阴侯,即便如此韩信依旧我行我素,在刘邦眼里这就是桀骜不驯,最后以谋反罪被处死,韩信的死是因为他功高盖主,威胁了皇权统治,让帝王实在难安。

  而汉初三杰中颇有争议的就是萧何,他在刘邦微末时就一直追随,虽然忠心耿耿但是总是被汉高祖猜忌,不过刘邦掌握大权以后他做了14年的丞相,每当被帝王猜忌的时候总能逢凶化险。第一萧何是治国能手,楚汉争霸导致天下百业废兴,为了稳固统治少不了萧何的保障工作,他就是天生的治理国家能手;第二他懂得取舍,刘邦在外征战他把自己的宗族子弟全都送到战场上,前线吃紧他就散尽家财,这些都及时化解刘邦对他的猜忌。而萧何争议最大的不仅是他贪污爱财,还有他明知韩信不会谋反但是为了个人利益还是和吕后一起设下圈套,谋害了韩信,因此后人提到?嗷崴狄痪渲怯杏喽什蛔恪?

  汉初三杰中,不管是最后选择归隐的张良,还是一生显赫的萧何,亦或者是悲惨下场的韩信,他们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历代开国功臣的宿命呢?功高盖主者不得善终,功成身退者享受国家俸禄,治国能臣一生腾达,不过最终都归于尘土,为后人评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