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低调_路过9170
2013-10-12 · TA获得超过236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94万
展开全部
”这是党的十七大主题,它鲜明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开拓奋进的重大问题。这一主题,既是大会的主题,也是面向未来党和国家整个事业和工作的主题。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这一主题一、 旗帜是标志、象征与方向。旗帜展示的未来,代表前进的方向。旗帜有外在的形式、样式,也有丰富的内涵。 从外在形式看,旗帜是一种标志或仪表,与人的仪表一样,不同的仪表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不同职业与身份。着学生装的一般是学生,着军装的一般是军人,着工作服的一般是工人等等。再如中国国旗,它是由红色长方\\形旗面与黄色的五个五角星组合的,于是也叫五星红旗。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有形式必然会其特定的内涵。 从内涵上看,通过人的外在仪表也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内在性格与气质。再如中国国旗,红色象征革命,及烈士的鲜血染红;黄色代表中国人是黄色人种;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全国人民,每个都有一个角指向大星,象征全国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 五星红旗,作为中国的标志,已经和我们的主权与尊严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到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已经成为每天清晨广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尤其是到了每年国庆节这一天,天安门广场内外更是有无数道虔诚而炽热的目光,直射向那面随同喷薄而出的朝阳一起缓缓升起的旗帜。 不同的旗帜有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内涵将表明不同的主张与方向。政党的旗帜也是这样,一个政党的旗帜,将表明一个政党的主张。旗帜是方向,旗帜是目标。旗帜问题是涉及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是一面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一面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一面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旗帜。 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任务目标,所举旗帜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十六大提出的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十七大提出的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十六大与十七大在举什么旗帜上提法不同,是因为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有所不同。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本质等论述,其很大成份是探索性的,没有形成完整思想体系。邓小平有句名言叫“摸着石头过河”。十七大提出的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继承、发展邓小平理论过程中,认真总结改革开放29年的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及基本原则、任务目标后提出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所代表的当今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及前进方向,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一是要立足我国实际赋予社会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产生的认识上的误解或分歧,从认识根源来说,往往都是因为只是强调了这双重含义的某一个方面,或从根本上否定了这双重含义。十七大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将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是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的成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旗帜、道路、理论体系三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承的,对中国共产党来说,缺一不可。党的十七大的伟大历史功绩就在于,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它不仅高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而且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进的道路,同时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十七大所给予我们的最为宝贵的财富。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样的道路 “道路”顾名思义其应有两种含义,一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如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二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途径。如人生道路、社会主义道路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道路的第二种含义,是对道路的升华。人生的路有很多种,有贫穷的,有富贵的,有一生平平淡淡的,有一生坎坎坷坷的,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必将走向死亡,只是人生的过程不同而已,人生过程的关键是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国家发展也是一样,也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 建国初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选择了中国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坚持学习了苏联的模式,用三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用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 文化大革命以后,有人提出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当时定义为“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模式分开,大胆的引进了市场经济模式,依据我国的国情,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改革实践在我国搞的是轰轰烈烈,很有成效。现在回头看,无论是计划多点,还是市场多点,只要有利于国家发展,促进民富国强就是好主义。企业改革也是一样,无论如何改革,企业能发展,职工生活的更好,改革的路就算对了,反之,无论有多少理由,都毫无疑义。“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和两极分化,都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实践,对我国的发展道路人们认识越来越清楚。正如十七大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实现强国富民和民族复兴的道路。 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对这条道路进行了精辟的概括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全面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实践一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振兴中华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十七大特别提醒全党,我们党所成功走出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改革开放是密不可分的。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继续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道路,归根到底,是一条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道路。要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三、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这个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主线或主题,就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提出和回答的三大历史性课题。它的哲学基础,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它的基本内容,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一整套系统战略思想。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军队现代化和国防建设理论,“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祖国理论,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等等。其中,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更多的则是我们党根据时代要求讲出的自己的新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又是我们党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理论形态。 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我们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和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第一次统一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亮点,其深刻意义就在于:一是它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结构的连贯性。二是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三是它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必须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通过深化改革,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关键问题;通过扩大开放,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新时期29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民生问题。社会建设以民生为重,如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完善分配体制,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等。 目前收入差距较大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较大;二是区域之间收入差距较大;三是行业和部门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四是阶层之间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差距过大,超过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甚至危及到一部分人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就可能引起不同阶层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破坏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公平分配的基本要求就是所有人能够共享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成果,不能出现富的越富、穷的越穷的情况,这就要求加强政府在社会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缩小这种差距,使收入差距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这里,一要完善税收制度。通过税收调节收入过高者的收入,同时取缔非法收入。二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使分配倾向贫困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实现城乡、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三是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通过注重社会公平,提高低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的措施,从而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必须贯穿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发展阶段,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小康社会、小康之家、小康状态等重要概念。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报告都对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提出过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