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caumwa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418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7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65万
展开全部
  一、科学探究的含义   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既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又是科学教育的过程和方式,它实质上是一种思维创新方式,思维习惯,一种能力系列[1]。《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探究式学习活动而非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是指让学生去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索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等,它不仅仅关注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且强调学生认识科学探究本身。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重在探索的过程,而非结果;重在收集证据,而非繁杂的计算;重在对结果的评价,而不迷信结果,这正是《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教育应以探究为核心”确定为科学教育理念之一的意义所在。   二、在科学教育中实施科学探究的意义   在我们传统的科学教育中,一般是接受性学习多于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中“满堂问、满堂灌”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记—练—考”[2],学生大多是在被动应付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这些都有碍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探究性的学习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科学课程正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形成良好的科学行为习惯和科学的品质。因此,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逐步学会探究问题的策略,强调的正是要以开放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探究的形式为载体,使学生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领悟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科学探究所需要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内驱力[3]。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要努力营造出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为活跃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亲自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和彼此关联,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充分享受自我探究获取知识的喜悦。如我在教《蜗牛》一课时,先播放了关于蜗牛的动画,让学生对蜗牛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接受,从而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记忆能力与观察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如我在教《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时,先把一个马铃薯沉入水中,然后又把它放在另一个无色透明的液体中,马铃薯居然浮了起来,该液体在烧干后会留下痕迹,学生据此判断水中添加了其他物质,使马铃薯能够浮起来,我再让学生在水中添加盐、糖、醋、味精等物质,自己调出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学生的探究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二)自主选题,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得出结论更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只有学生自己选定的问题,学生才有极大的兴趣去进行研究。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留一些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研究、发现,并大胆地提出问题,当然,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开始的时候,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可能是随意、零散的,缺乏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个别问题甚至是漫无边际,空想臆断的。对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相信只要经过持续的训练,一定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如我在教《蜗牛》一课时,将几只蜗牛分给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蜗牛头顶上的几根‘须’有什么用?”、 “蜗牛是怎么爬的?”、 “蜗牛爬的时候为什么会留下粘乎乎的‘鼻涕’?”、 “蜗牛喜欢吃什么?”、“蜗牛是怎样排泄和呼吸的?”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其实,逐一解答了这些问题,也就基本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任务。   (三)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科学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的教学要重在“动手做”,必须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亲自去观察、测量、记录、整理数据、做总结报告、讨论交流……只有让他们“亲自”做了,只有让他们真正的动起来,才能发展他们的能力,学会科学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理解科学的含义,才能真的做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要鼓励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就是他们想的过程,也是多种思维综合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经历实验的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性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造精神才会得到培养。如我在教《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给每组准备几粒硬糖,要求学生讨论:怎样使其中一粒硬糖溶解的更快?学生通过讨论后,纷纷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有的组想到,一粒搅拌,一粒不搅拌;有的说,一粒用冷水溶解,另一粒用热水;有的提出把一粒糖用榔头敲碎后再做,另一粒不敲碎;有的想到了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通过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发现了很多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又如我在教《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为研究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提出了多种实验的方案。有的认为可以在烧瓶上套上气球,观察气球胀瘪现象;有的认为可以在烧瓶上塞上细玻璃管的塞子,将管口倒插入水中,观察水中的气泡或水槽里的水进入玻璃管的情况;有的认为可以在管口涂上肥皂液,观察肥皂液的变化等,我在“材料超市”里准备了充足的实验材料,让他们去选择,自己去设计,自己去尝试探索,使学生真正当了一回“小科学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等等,在科学教学中充分的调动学生自行探索,自行设计方案的内在驱动力。使实验方案更能接近他们的生活,接近他们的已有的知识水平,充分培养他们的探究技能,课堂效果非常好。   (四)科学评价,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科学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4]。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5],因此,我们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不应该只拘泥于试卷分数。例如:为学生建立一个成长的纪载本,及时记录学生的表现,包括对学生课堂准备器材的评价,课堂实验情况的评价,以及课后拓展活动的评价,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成绩,还可以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自然环境进行考察研究并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在对学生的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   (五)课外实践,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科学课程积极倡导科学探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不能局限于教室和校园,科学探究的内容也不能局限于教材,而是要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到社区、到家庭去。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教学实践说明:有问题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好奇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新的、美丽的,充满了惊喜与奇特。课堂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阵地[6],但如果教师只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活动,而忽视对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指导,那么这样的探究活动往往比较肤浅,甚至只是流于形式。为使学生的科学探究领域得以延伸,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探求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去感受科技,应用科学,把学生的探究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我在教《天气》一课时,让学生每天课后坚持记录天气日记,最后单元结束时评选“最佳气象员“,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将科学探究的空间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逐步学会关注生活;又如我在教《种植我们的植物》一课时,发给每个学生一小包种子,要求回家在花盆里学种凤仙花 ,有条件的还可在自家院子里种,并全程记录下生长过程。待开花后把凤仙花带回学校,让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举,评选出“十佳种植小能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科学教育担负着少年儿童的科学启蒙的重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动脑、亲自感知,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当然,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情感,提高学生的探究实效,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