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被人们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在新一轮课改中,同样成为课堂上一大“亮点”,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探究空间。不过,这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小学中高年级实施起来比较得心应手,而在低年级,尤其在大班额下,情况却不容乐观。大班额条件下,学生机动空间少、自控力差,分组较难组织,既费时又费力,课堂上虽然出现你来我往,热闹非凡的景象,但很多小组没有进入合作状态,或互相嬉闹;或为学习无关的内容争论不休;或时时举手打小报告。种种情形,不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影响了教学的进度。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缺乏合作技能。而合作技能的训练是合作教学重要的前提条件和基本组成部分。 为了让合作小组所有成员人人有事可做,有活可干,防止有的学生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或不给其他同学发言机会,或合而不做,在组织小组合作时,给小组成员一定的角色分工,赋予小组一定的组织结构,使每一位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积极投入到小组活动中。力求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个人的价值,发挥自己的作用,使小组活动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一般而言,每个小组至少包括以下几个角色:1号是组长,职责是进行任务分配与协调,维护小组纪律。2号是记录员,主要记录合作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3号是汇报员,负责向小组汇报或全班进行汇报成果。4号是激励员,主要是激励号召、提醒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出色完成任务。5号是材料保管员,负责保管本组所需的学习工具或材料。对小组长,先集中培训指导,使其逐渐形成组织协调活动必须的熟练技能。其他成员角色技能须在示范模仿中提高。在小组形成相对稳定一段时间,对小组合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小组成员角色要定期轮换,小组成员要定期重组。这有利与调动每个成员参与合作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不同思想交流,保持新鲜感。这种活动变化更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班额大,合作学习时往往会出现教师管不过来,小组内部又无人组织管理或管理不好,致使小组活动不能有序进行,甚至出现课堂纪律混乱现象。为使小组合作有效进行,提高合作效率,必须建立活动机制,培养小组自我管理技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让小学生在民主平等、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合作的氛围中,学会互相接纳、赞赏、竞争和互助,培养合作意识,不断改进合作技能。 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一是倾听技能,在开始合作时,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听”,眼睛看着对方,认真听不插嘴,心里记住发言要点,认真思辨,提出自己的见解。二是表达技能,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三是讨论交流的技能,讨论交流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 (作者单位:靖远县乌兰小学)
德朴森
2024-04-22 广告
2024-04-22 广告
因地制宜选择培训项目。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是指对有一定劳动能力而未就业、需要转移职业、已就业需要提高技术水平的残疾人所进行的技能培训,包括就业前培训、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和在职培训,适合残疾人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有盲人按摩、缝纫、计算机应用维修、...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德朴森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