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找一篇3000字的关于学会学习的感想的论文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学会学习有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的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学习至关重要。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学习。
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设定一个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既不高不可攀,也不要毫无吸引力。学习计划要坚持执行,每天都不放松,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使他们能体验付出的回报,成功的喜悦,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预习的方法:要认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要,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文科课程要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字词,读懂基本内容。理科中的定义、定理和例题,要着重思考,看是否明白。并将预习中的收获和疑点圈划标注出来。
4、提高作业质量:要看清楚,抄准题,理清思路,一次做对,认真检查,有的学生只顾应付作业,马马乎乎做题,写一步想一步,像挤牙膏似的把作业做完,有的干脆照抄答案,这样是收到到效果的。
5、及时纠正错题: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集。并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拦路虎乐园”、“错题大聚合“。方法是:先将错题抄上,将错的地方标注出来,再用正确的方法做一遍,再把错误的原因写出来,是审题准?粗心大意?没掌握内容?步骤不对?阶段复习时,错题集就是最好的辅导资料,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温习知识。
6、做读书笔记和摘记:方法是:(1)记下书名作者。(2)采摘生字、新词及佳句。(3)纪录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4)在书上批注。(5)列提纲。(6)写读后感。所读书目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也可是教师推荐,只要坚持下去,学生积累资料的能力、阅读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7、学会使用工具书:孟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中,字典、词典就是学生的“利器”,学生要学会利用这些无声的老师,养成习惯。
8、掌握阅读方法,学会初读——精读——熟读的步骤并学会读不同文章的方法。并能够“读懂一篇,能及多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9、学会多种思维方法。让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也是方法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导学生会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一些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也让学生学会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方法,使他们思维更加灵活。
方法指导的过程是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必须有耐心,并能够真诚地交流沟通及时地总结指导,并有相应的奖励制度,使他们体验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带来的良好效果,更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如此循环往复,使学生与老师形成良好的融通关系,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成功就是解手可及的的了。
以“玩”带练,学会学习
按教育部的部署,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有条件的高中和初中都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甚至一些小学也从三年级起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了,而江苏省更是走在前列,一些地方规定高中毕业生必须通过省信息技术的会考。总之,随着大势所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这门新兴的学科该如何教授呢?怎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呢?笔者认为作为中学计算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会玩的基础上,弄懂计算机的基本构造,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
一、漫天撒网,重点发展。
众多学校由于信息技术课属于副课,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反正又不考,因此对它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但由于有的学生感兴趣,使得他们对计算机操作的掌握程度,两极分化相当严重。越来越多的学生早已掌握了书上的操作内容,操作得相当熟练,导致上课时根本不要听,就是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而另一部分学生,却连鼠标也不太会使用。因此,信息技术课如果仍然像以前教授DOS一样“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地从基础开始教,学生非全都趴下不可。但如果迎合基础不好的学生,一步一步地讲操作步骤,那么基础好的同学肯定是不爱听,他只会在下面自己瞎捣鼓,有时还会影响课堂纪律;反过来如果迎合基础好的学生,精讲操作技巧,又将会让很多学生“云里雾里转”。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上课前,教师可先提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我们将完成哪些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会首先尝试看看自己有没有已经掌握了,如果没有,那他定会认真听讲,直到弄懂;而已经掌握了该项内容的学生,也会下意识地协助教师(主要是表现自己)作好其他基础薄弱同学的辅导工作,从“教”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认识。
另外教师还可为基础好的学生增加一些课题要求独立完成某些特定任务,力求向更深层次发展。对于差不多未操作过电脑的同学,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较为难处理的一个方面。因此平时上课辅导的重点,应放在操作基础较差的同学那儿,对他们的要求也相对低一些。事实上,电脑基本操作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和反复操练,从未操作过电脑的同学也能很快地掌握这些基本操作。而对于上网、搜索、下载及Word制作上的操作,即使这些同学当时未掌握,但当他要用到的时候自然会去问周围的同学,因此这些同学如果在相应的学习内容上多下点功夫,成绩不一定比操作熟练的同学低。
二、适应发展,学会学习。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要求学生掌握纯粹的计算机操作吗?回答是否定的,教学大纲上明确规定: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主要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始终是一种学习工具,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如果明确了这一点,信息技术课就不该是简单教会学生几个按钮的操作,而是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遇到技术困难,再去了解并掌握相应的技术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笔者在讲授完WORD和网络知识后,布置一项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利用WORD完成一篇电子报刊的设计制作,对于一些文章、图片,可通过上网浏览下载,这样很好地将多项知识溶合在一起。在整个溶合过程中,当学生遇到什么障碍,就讲解相应的技术操作来解决。同时在学习制作过程中不断给出学习评价,引导或修正学生,使其能顺利完成设计制作的任务。这样一方面教会了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策划、动手制作能力及想象力,在完成自己的作品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学习形式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计划性,实际上学习强度非常大,甚至有点象国外一些学校,教师布置好作业后,随你去哪查资料,只要准时完成任务就行了。这样一来以前只想上网聊天玩游戏的学生,由于策划制作并不一定是他们的强项,因此他们学习也并不轻松,并且不能马虎对待,否则面子上过不去。对于操作熟练的同学,虽然在制作上速度会较快,但教师可以在学习研究方向和深度上,给他们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多浏览一些获奖作品,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学生们在围绕自己学习主题的制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当学生掌握了这种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后,那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其它学科学习时,还会有什么困难呢?那些本来对中小学生来说属于高难度的网页制作、电脑设计等等,正因为他们的亲身参与而成为他们发挥才能和想象的舞台。
三、以玩带学,拓展思维。
信息技术课它跟其他课程有本质上的不同,一些计算机教师在讲课时,先要求学生别动手,先听讲,往往一堂课讲下来没有几分钟是属于学生的,如此一来一定会适得其反,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对本课程的兴趣,感觉不到高科技的快捷性。要想改变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更活跃、更富有情趣,应该进行教学改革,尝试使用各种教学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体现教学主体的能动性。
笔者在刚开始上信息技术时,为了让同学们灵活掌握鼠标器的使用,首先让同学们玩“纸牌”和“扫雷”,通过几次的练习,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鼠标的“拖动”“单击”“双击”以及“右击”的操作,为今后WIN98基本操作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尤其是后期阶段的教学,无论是WORD还是网页制作、程序设计,都得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大胆创新,在“玩”电脑的过程中,学习各种好的经验,多方积累,触类旁通,作一个真正的“电脑人”。《学习方法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