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信息社会中,信息已经与物质,能源一样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从根本上讲,信息技术正在重塑教育。科技,文化、国际关系和国家生态,拥有信息强权的国家,旋转着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魔方。正是由于信息的支配作用及其支配地位,才使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程度、知识与信息的丰富程度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信息技术课程正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对于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论: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1.课程的价值 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也一直在发展,教学内容已经从软件操作进化到了信息活动,却导致了很多课堂趋向基于信息主题开展活动,出现了为操作而操作、为主题而主题的现象,在信息需求下技术弱化、重复越发严重。但对学生而言,这些内容有何学习价值?学什么、怎样学才是必要的呢? 为此,我们必须一起来探讨技术价值,看它是不是连接软件操作与信息需求的主线。希望通过探讨能引发大家展开讨论,面对现实再次去审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核心价值。 2.课程内容 什么内容是必须学的,什么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学。一个新的软件出现,就要学生学,还没学会,一个新的软件来了,又要学,这种赶时髦的思想,在计算机教学中时有出现。学完图像处理不够,再来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网页制作等等,究其原因,不得而知,学完这再学那,总是新的软件就是好,也说不出好在哪,人心浮燥。 3.追求目标 :信息技术素养、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比较 自基础教育新课程开始实施以来,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从基础课程到计算机课程,教学理念都有了比较大的改变。目标,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还未出台,所以一切的课程目标,都沿用了基础课程的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中目标:(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3)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初中内容:信息与社会、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操作)、网络信息获取、字处理软件使用、表格处理软件使用、幻灯片制作。 高中阶段(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学会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3)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4)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依法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学习内容 理解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音频、视频,图像;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学会数据处理的方基本法;了解信息智能化处理的方法。 初中高中必修 信息获取 网上信息搜索、浏览下载网上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信息加工 文字处理 图表处理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多媒体信息处理 体验程序设计 智能信息处理 信息管理 资源管理器应用初步使用常见数据库应用系统 (文件、文件夹等) 信息表达与交流 收发e-mail综合运用文字处理 演示文稿制作品图表处理、多媒体处理工具及使用因特网交流信息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一)内容安排 1、按照螺旋上升安排课程内容。小学阶段: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解决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初中阶段: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2、关于内容结构:以信息活动为主线,分模块组织内容。参照信息科学对信息活动类型的划分,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需要,我们主要划分了以下四种信息活动:即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创造以及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以信息活动的序列为次序,贯穿各学段的课程内容要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了解信息获取的方法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理解机器处理信息的一般方法,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体现教学方法,上网等)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材渗透信息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信息科学的知识是支持各类软件和技术研发的思想、方法和原理;信息技术是信息科学发现的物化以及技术思想方法的载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相关社会问题”是应用技术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律道德和道德伦理规范,以及学生必须关注和解决的个人-人际-社会问题。四、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部也要求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力政策支持,将使我国中小学在近几年内掀起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潮。但是对这门课程的目的、内容、课程形态、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等有很多不同的认识和争议,也存在很多误区。我个人认为: 1、从中近期来看,将会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必修课,即由选修到必修;但从长远来看,则会由必修到选修;将来一般性的操作技能学生将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会,没必要以一种课程的形态出现,复杂性的操作技能可开设选修课,应用性的技能和能力则可整合到各门学科之中或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获得。以一种课程的形式出现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否则,绝大多数学生将没有机会接受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教育。 2、信息技术课程本质上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素养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有创新精神,创出特色内容。 3、关于教材。产生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教学内容衔接的矛盾。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很快,而且各地师资设备条件差异太大,开课年级各不相同。由于目前条件限制,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所以要有一批的辅助用书来补充这方面的不足。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设计 关注学生学习,探索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评价”。良好的教学方法,取决教学内容、目标、学生、教学条件,合理使用。 如任务驱动法,建构主义教学、互动教学、问题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具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这种教学法,特别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教学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以学生的经验为主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针对不同水平而展开的教学模式。 教学互动是一种体现学生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的知识水平,设置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相适应的探究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广泛互动,让每一位学都能充分地表达、质疑、探索和讨论问题,实现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小组互动学习,小组长轮流担任,采用“导学、自学、助学”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导入教学非常重要,其含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导入方法包括案例导入,情境导入,目标导入。互动课程需要资源,需要我们进行精心准备。六、规范信息技术的教学语言 1、语言应准确练达,具有科学性 信息技术课上“通俗”语言绝非不能用,而是要选在恰当的时机,用得好则可以事半功倍。在学生刚开始接触一个新专业术语时,适当运用该术语的日常生活词汇、俗称来描述,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新术语。例如,学生第一次认识“任务栏”时,不知道它叫啥名字,教师可以介绍说“桌面最下方的蓝色长条”。但是,老师在学生理应掌握新术语,并能够运用专业术语解释新现象、学习新知识时,仍使用非专业术语,则会失去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严谨性和严肃性,有时甚至会引起学生错误理解。 2、语言应简洁明了,具有凝练性 教师语言一定要避免随意性。学生练习操作时,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于是随口就提醒全体学生,或打断全体学生的操作进行讲解,等会儿又发现什么问题再次重复讲解,教师这样漫无边际进行讲解,即使讲解再精彩,学生根本不会听教师在讲什么,完全沉醉在自己的探索中。学生很不愿意教师随心所欲地打断他们的操作,因此很难被教师随意的讲解吸引。教师在课堂上的信口开河,会抓不住课堂教学重点,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3、点评应巧妙,具有激励性 学生示范操作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如“操作非常熟练,如果讲解时声音能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这不仅对被点评的学生也对全班学生起到激励、点拨的作用。信息技术课最需作评价的就是作品展示时。作品展示不仅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优缺点所在,而绝非盲目地进行视觉刺激。面对学生对作品的评价,教师更不能一味地迎合。“恰当地运用字处理软件的艺术字功能,不仅能增强版面的活跃性,还可以突出编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情感及整张小报的重点。当然每个人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观点,这位同学刚才的建议你接受吗?”巧妙的点评具有点石成金的功效,一字一句都将拨动学生的心弦。 信息技术课操作性较强,教师在讲解操作过程与方法时也都应当注重逻辑性。学生大部分时间是盯着屏幕,哪怕教师讲解时学生的眼睛仍离不开屏幕,人机的交流充沛,人际的沟通较少;眼神的交流贫乏,心灵的触碰震撼更是难以寻踪。这其中当然有学科的原因,例如形象生动富有激情的语言在信息技术课上能运用的地方较少;同时,教师也需要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