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戚送什么礼?
展开全部
中国人过春节,分了三个层次的需求。集中在过年期间关起门来大吃二喝,好吃好喝,满足的是生理需求。口腹之欲是也;从初二开始,一家家去走亲戚,吃当然是少不了的,但还有礼尚往来之意,沟通情感之意。想平时工作都很忙,疏于交往,亲戚之间也渐渐生疏了。走走亲戚,互送礼物,说些咸不咸淡不淡的话,满足的是情感交流的需要;到了正月十五前后,大家就忙着闹红火了,在乡间是民间艺术表演,在城里有俗的有雅的,总之是为了个热闹。文艺演出,重在参与,扭秧歌,舞龙灯,放焰火,观花灯,踩高跷,五花八门,满足的是精神方面的需求。这里只说走亲戚。走亲戚当然不能空手去,千里送鹅毛,你也得拨一根来。困难时期,经济紧张,物质短缺,想送好的贵的也送不起,老百姓家彼此往来,大多送自己家油炸的食品。在晋东南,时兴送馒头,当地人称为枣馍。就是年前蒸了大大的枣馒头,走亲戚时往布袋里装十二个,翻山越岭送了去。晚辈去长辈家,长辈会留下其中的六个,剩下的六个让晚辈背回去。长辈去晚辈家,晚辈一般只敢留三个,剩下的让长辈背回去。在晋中地区,有送自己家做的点心的,也有上街买二斤草子糕(比较粗的蛋糕),用麻纸包作两包,上面盖一张印了吉利话的红纸,捆好了,拎了去上门。再后来,生活稍好一些了,就有了点心盒子,一般是二斤装,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怎么精致,但在当时还不是平常人家能够送得起的。你想吧,那时为了求人办事才会买二斤草子糕,配一瓶高粱白酒,饼干、点心在平民百姓看来都属于奢侈品,没有几家在走亲戚时能送得起。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渐渐提高,送礼的花样就多起来了,礼品的档次也上去了。两瓶汾酒、一盒点心,是相当可以的礼品了;四五瓶罐头,两三样点心,也是相当体面的礼品。再后来,有了专门开发出来的礼品,什么中华鳖精、蜂王浆、燕窝饮品、各式滋补冲剂,真真假假,好好坏坏,包装好就行,拿出去就能唬人。现在想来,那时的中国人吃喝了很多伪劣产品,吃坏了肚子事小,甚至有要了命的。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国人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即使是现在,市面上的假货仍在横行,所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在买礼品时要看品牌与质量了,要看营养价值与真正功效了。掌握些资讯的、懂些生活常识的人轻易是不会上当了,但对很多消息闭塞的人来说,仍在上当,真正可悲。现在的送礼不用说了,大家都非常清楚。走亲戚送礼,送多贵多重,也属正常、应当。但这其中有一种极不和谐的现象,就是逢年过节给当官的家送礼,超出了正常的亲朋交往,送的礼不是平常老百姓可以想象的。其功效自然是司马昭之心。不需多说了。有心人可以写一部中国送礼史,窥斑见豹,能够看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风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