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能打败洪秀全

笑意hsDV46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370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50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758万
展开全部
而曾国藩则更懂得中国社会,相信传统的力量和个人努力的重要。他用整体的文化品位和个人的人格力量,赢得了世人特别是文化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政治斗争已成历史,而历史的选择则多少带有某种悲壮的色彩。但他们的文化选择则永远可以成为历史的借鉴。 一、曾国藩注重理学经世之术,成为儒生地主政治势力的代表。 曾国藩长期注重研习理学,开展以理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交往,并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讲理学的士大夫群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际,他们聚集于湘军大营,形成了晚清文化史上重要的湘军文化集团,使湘军在对内、对外的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最终在他的周围聚集起一批死心塌地的追随者,使他能够集中力量对付太平天国,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二、曾国藩注意以捍卫名教为号召,迎合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信仰。 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都有自己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追求。对太平天国毁坏传统、扫除名教、摒弃孔学运动早已心存疑虑。曾国藩审时度势,用捍卫名教、承继国学传统的旗帜,沟通了众多知识分子的心灵,唤起他们共同的人生信仰和价值取向,是极富号召力的。这不仅赢得了道义的力量,而且赢得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人心。 三、曾国藩注重网罗人才,形成了卓有见识的文化集团。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十分注意网罗和培植各类人才,特别是文化人才。到过太平天国的容闳在描绘湘军大营人才盛况时说:“当时各处军官,聚于曾文正之大营中者不下两百人,大半皆怀其目的而来、总督幕府中亦百人左右。幕府外更有候补之官员,怀才之士子,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门家无不毕集,几乎举全国人才之精华,汇集于此。亩裤”溢美之词尽在其中,与他当年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截然不同。在湘军中,不仅曾氏重视人才,胡林翼、左宗棠等也极重视发现和搜求人才。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晚清文化界出类拔萃的人才,或为宿学名流,或为西学新人。他们虽无显达的名位,却是当时知识分子中最富信仰的部分,往往以一介寒儒历兵戈而成悍将,最终,大都成为湘军的军政骨干,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军立下了汗马功劳。相比之下,洪秀全则显得十分可怜,几乎没有什么有作为的文化人进入他的帐下,就连李秀成也认为太平军的劣势在于“官兵多读书人,而太平军中无读书入迅激简”。 四、曾国藩注重个人人文品格的养成,使他具备了负重前行的意志和能力。 曾国铅答藩既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深厚的文化积累,又十分注重个人道德品行的修炼;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者和实践者,又深受湖湘文化的熏染,形成了他独特的个性品格。他在家书中说:“‘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咬牙立志之诀。”曾国藩每次战败都遭人唾骂,“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同时他还强调要善“耐”,“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而冷为要;则以耐闻为要”。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坚韧的心理素质,使得曾国藩具备了百折不挠、强毅奋发的品格。另一方面,曾国藩又继承了宋明儒家“慎独”的修身传统,养成了勤勉、谦谨的性格。曾国藩的一生正是遵照这些信条努力的,并达到了胜不骄、败不馁、居安思危、处变不惊的境界。他正是以这种品格赢得了世人的称誉,也赢得了“事业”的成功。倦理朝政、耽于奢糜、醉心宗教迷信的洪秀全,在个人修养上,不仅文化底蕴不足,品行炼砺也不够。要在个人品格上战胜曾国藩,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的努力也有差距。(摘自《社会科学战线》 王恩重 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