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后葬在什么地方?
康熙死后葬在清景陵。
康熙十三年五月,自仁孝皇后赫舍里氏逝世后,因时正值三藩战乱,因此康熙的景陵园寝后延康熙十五年二月十日(1676年3月23日)开始兴工。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第二任孝昭皇后亦驾崩。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景陵完工。一同奉移仁孝皇后与孝昭皇后梓宫,同安于康熙皇帝的主陵地宫。
景陵亦是清朝皇家陵寝中第一个废除火化实行土葬制的陵寝;康熙首开皇帝陵内先葬皇后,不闭石门,以待皇帝的先例。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雍正元年)三月丙午奉移圣祖仁皇帝梓宫于景陵,四月辛亥圣祖仁皇帝梓宫至景陵暂奉安享殿,八月乙丑奉移安孝恭仁皇后梓宫景陵,辛未孝恭仁皇后梓宫至景陵暂奉安享殿,九月丁丑奉安圣祖仁皇帝、孝恭仁皇后梓宫于景陵。
是日,世宗宪皇帝诣景陵行祭献礼,钦天监奏吉时届,乃于圣祖仁皇帝梓宫前祭酒三爵,次于孝恭仁皇后梓宫前祭酒三爵,拜礼毕,至陵寝门外向北跪哭,竢诸臣恭率校尉先奉圣祖仁皇帝龙輴入地宫,次奉孝恭仁皇后龙輴入地宫,奉安梓宫于宝牀,陈册宝于各石案,次请敬敏皇贵妃金棺从葬,掩闭元宫石门。
扩展资料
景陵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陵寝,位于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东陵之东稍南二里许。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桥、望柱、石像生、下马碑、神厨库、牌楼门、神道碑亭、二柱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以一条宽9.70米的神路贯穿成一个完整的序列,该神路南与孝陵神路衔接,北端直达宝城,弯环如龙,盘曲有情。
景陵发生过两次重大火灾,分别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和1952年。光绪年间的那场大火烧毁了隆恩殿,直至宣统年间才完成重建,着火原因至今未知,怀疑是由于守陵大臣玩忽职守,误使火种进入以木制为主的宫殿而引起的。而1952年的那次则是由于接触雷电引起的。
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中国仍是动荡不安,清东陵附近的一些土匪掀起了继1928年7月孙殿英之后的第二次盗掘清东陵文物的狂潮。同年9月当地一个姓张的人纠集约300余人对景陵展开了大规模的盗掘,将尘封了200余年的景陵地宫打开把随葬珍宝全部盗走,康熙皇帝及四后一皇贵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景陵地宫的盗口一直“对外开放”了7年,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当时的工作人员,把景陵的盗洞口密封起来,但是对地宫里面没有做任何清理。1995年到1996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景陵的地面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使景陵的地面建筑基本上已经恢复历史原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景陵
2013-10-13
2013-10-13
推荐于201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