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
二、培养创新能力:
1、热爱教育,关注教育,享受教育。我们都知道,艺术和文学创作都必须源于生活,只有源于生活的东西才是具有生命力的东西,才能为人们所熟知所接受。
只有热爱教育事业,并时时关注学生的成长,而且要好好掌握其成长规律和心理特征,适时引导,适时创新。
2、引领创新、正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一般被视为智慧的最高形式。它是一种复杂的能力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创新思维处于最高层次,它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特性。
3、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创新能力还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许多因素。创新能力意味着不因循守旧,不循规蹈矩,不固步自封。
4、一个人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首创精神、进取精神、探索精神、顽强精神、献身精神、求实精神。其次,创新还要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产生新思想、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即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
二、培养创新能力:
1、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要实现超越,就要对现实独具“挑剔”与“批判”的眼光,对周围事物善于发现和捕捉其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
2、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有意识的观察和思考一些问题,通过这种日常的自我训练,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和大脑灵活性。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尝试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实践又能够检验和发展创新,一些重大的创新目标,往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才最终确立和完善。人们越是积极地从事创新实践,就越能积累创新经验,锻炼创新能力,增长创新才干。
扩展资料
培养原则:
1、个性化原则:
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不同于他人的现实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化就是创造性的代名词,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因此,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必须遵循个性化原则,因材施教,重在激发青少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培养其自主的意识、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的精神。
2、系统性原则: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一定整体功能的有机整体。根据一般系统论原理,一方面,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是一个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诸要素的有机整体。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类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改造自然,不仅仅是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物中贯注人的需要、目的和本质力量,使其从"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从而创造出按照自在世界本身的运动不可能产生的事物。
4、协作性原则:
所谓协作是指由若干人或若干单位共同配合完成某一任务。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不只是跟他们的智力因素有关,非智力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创造潜能的发挥。个性品质中的协作特征就是这样一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