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如何变化的?
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来中日甲午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使这种状态大大加深,八国联军战争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
从时间上看,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史,即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是封建社会,此后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改写了中国的历史,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很多人误把新中国的成立作为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这是错误的。
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半殖民地化来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特别是列强建立的租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权重的破坏,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推行侵华政策的基地。
从半封建化来看,鸦片战争后,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家庭手工业受到外来商品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以丝茶为主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扩展资料
1930年5月,在进步刊物《新思潮》上,潘东周发表了《中国经济的性质》一文,王学文(王昂)发表了《中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其发展及其将来》一文。同年 6月,潘东周又在《社会科学讲座》第 1卷上发表《中国国民经济的改造》一文。
这几篇文章,基本上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问题的见解。其中潘东周文章的论点比较突出。潘文分析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三者的相互关系,指出:
帝国主义入寇中国以后,一方面,打破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长,使中国经济组织走上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勾结着,用一切力量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中国就只能停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下,而不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他列举事实,批驳了托派的“残余之残余”说,指出中国虽然已经开始了资本主义方向的发展,但是封建经济在全国经济比重中占着极大的优势。王学文也指出:中国经济问题是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半殖民地的封建经济。
潘、王的文章发表后,遭到了以托派分子任曙和严灵峰为主要代表的一些人的反对和攻击。1931年初,任曙发表《中国经济研究》一书;6月严灵峰发表《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一书, 后又写了《追击与反攻》一书,代表了托派向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攻击。
他们主要的错误观点是:在对生产关系和剥削关系的分析上,宣扬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把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等同起来;在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的关系上,鼓吹“绝对破坏论”,认为帝国主义的入侵绝对地破坏了中国的封建经济。
抹煞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勾结,把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实;在外国资本与民族资本的关系上,鼓吹不分彼此,“一视同仁”论,否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矛盾;在农村的阶级关系上,完全否定了主要是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对立。
他们断言,中国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他们认为,“大可以做非资本主义的革命运动,追随先进的欧洲以驰驱于打倒资产阶级的战线之上”。妄图以“左”的口号为掩护,取消中国革命运动。
在这场论战中,潘东周、王学文的文章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思想,对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2013-10-14
2013-10-14
2013-10-14
20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