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2
展开全部
武汉撒,
江城
江城是武汉市的简称,也是武汉的美称。来源于“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古诗词。
而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市区内交汇,将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全市现辖13个城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万人。
武汉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一万多年以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据考证,位于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明清时代,汉口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埠,是当时四大名镇之一。近代武汉,作为民主革命的发祥地,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武汉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名闻天下的黄鹤楼,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江城明珠”东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都古刹”归元寺,内藏惟妙惟肖五百罗汉。此外,还有古琴台、晴川阁、楚天台等古迹名胜,令人流连忘返。
综合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1992年被确定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后,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2-1998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6%,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的第六位。
区位和资源
武汉地理坐标为北纬30°33"、东经114°19"。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平均无霜期约25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3℃。武汉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
武汉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东去上海、西抵重庆、南下广州、北上京城,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
武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武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被称为“百湖之市”。武汉有各类矿藏33种,矿点154处,潜在经济价值8400多亿元,尤其是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丰富,并拥有全国最大的熔剂石灰岩、白云岩和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储量居全国第一位。
武汉的最显著的资源优势,可以概括为“二厚”。即“得水独厚”,武汉临江傍水,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相当丰富,总量大大超过了现有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用水总量;“得中独厚”,武汉是我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将形成东-中-西“H”型格局,武汉将成为重要的战略大支点。这种经济发展的强辐射效应必然带动武汉城市超常规发展。
产业结构及市场潜力
在新世纪里,武汉将着力推进产业和功能的深度开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系统。推进产业深度开发,重点是大力发展通信及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激光、软件等产业,改造和提升钢铁、汽车、机械等产业,逐步把武汉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利用外资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牢牢抓住“开口”和“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条件,适时制定“开放先导”方针,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开放促发展”的策略,积极利用外资,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
1980年我市批准设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向国际资本市场迈出重要的第一步,特别是1992年国家批准我市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以来,我市利用外资不仅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拓宽。武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可观的投资回报,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大批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投资。外商投资武汉的信心不断增强。
教育与科技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
江城
江城是武汉市的简称,也是武汉的美称。来源于“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古诗词。
而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市区内交汇,将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全市现辖13个城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万人。
武汉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一万多年以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据考证,位于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明清时代,汉口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埠,是当时四大名镇之一。近代武汉,作为民主革命的发祥地,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武汉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名闻天下的黄鹤楼,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江城明珠”东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都古刹”归元寺,内藏惟妙惟肖五百罗汉。此外,还有古琴台、晴川阁、楚天台等古迹名胜,令人流连忘返。
综合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1992年被确定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后,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2-1998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6%,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的第六位。
区位和资源
武汉地理坐标为北纬30°33"、东经114°19"。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平均无霜期约25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3℃。武汉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
武汉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东去上海、西抵重庆、南下广州、北上京城,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
武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武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被称为“百湖之市”。武汉有各类矿藏33种,矿点154处,潜在经济价值8400多亿元,尤其是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丰富,并拥有全国最大的熔剂石灰岩、白云岩和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储量居全国第一位。
武汉的最显著的资源优势,可以概括为“二厚”。即“得水独厚”,武汉临江傍水,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相当丰富,总量大大超过了现有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用水总量;“得中独厚”,武汉是我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将形成东-中-西“H”型格局,武汉将成为重要的战略大支点。这种经济发展的强辐射效应必然带动武汉城市超常规发展。
产业结构及市场潜力
在新世纪里,武汉将着力推进产业和功能的深度开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系统。推进产业深度开发,重点是大力发展通信及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激光、软件等产业,改造和提升钢铁、汽车、机械等产业,逐步把武汉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利用外资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牢牢抓住“开口”和“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条件,适时制定“开放先导”方针,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开放促发展”的策略,积极利用外资,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
1980年我市批准设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向国际资本市场迈出重要的第一步,特别是1992年国家批准我市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以来,我市利用外资不仅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拓宽。武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可观的投资回报,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大批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投资。外商投资武汉的信心不断增强。
教育与科技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
2013-10-12
展开全部
武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