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这个世界是虚幻的?
展开全部
在世人眼里,人们周围的一切、包括自己,都是真实的。正因为认为“我”自己的真实存在,那么“我”所拥有的房子、汽车、孩子、家庭等等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由于感知到自我、及物质世界的真实性,就会因此产生占有物质、及满足自我需求的欲望,把所拥有的东西留住。当自我欲望得到满足时,就快乐,得不到满足时,就烦恼;当已拥有的失去时,就痛苦。由此烦恼、痛苦产生为满足欲望,而绞尽脑汁采取种种行为。如此周而复始,不知因果,犹如作茧自缚,身心永不得安宁。这就是为什么,在物质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却感到身心疲惫,烦恼炽盛。由此可知,烦恼的根源在于欲望。老话说得好,知足者常乐。道理似乎懂,做到却很难。那么,有没有办法从这无尽的烦恼、痛苦中得到解放,活的自在、快乐、清凉呢?答案是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首先解决如何看世界。这个答案,就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就在我们老祖宗那里。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丰富的文化精华,只要你能汲取到一点点,就能受用一生。说到传统文化,离不开释、道、儒三家。没有这三家文化,就谈不上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了传统文化,中国人的语言文化就要推倒重来。所以,释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释家文化的博大精深,非我等凡夫可以窥测。世界上的伟人、大师级的科学,以及现代西方国家对释家文化的研究与吸收,已是众所周知。因此,愿在此从浩瀚的释家文化中,采撷一滴,奉献大家,共同分享。作家雪漠说过,“露珠虽小,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所以,释家文化中哪怕一偈、一句,都闪耀着无上智慧的光芒。释家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形成,都要依靠一定的条件。反过来说,没有这些条件,就无法形成任何事物。释家管这些形成事物的条件,叫“缘起”。比如,“房子”的形成要有地基、四周的墙壁、房顶、门窗等,这些条件都具备时,这事物就形成了,然后给由这些条件组合而成的东西起名叫“房子”。同是这一个事物,中文叫“房子”,英文叫“house”,没有同一性。释家承认这叫“房子”的事物是存在的,但认为这是“有条件的”存在。因为,房子本身并没有一个属于自身不可改变的独立性,即不依赖任何条件可以独立存在的自我属性。也就说,你把房顶拿掉,这房顶不能叫房子,你把墙壁推到,这墙壁也不是房子,你把门窗拿走,这门窗也不是房子。只有当这些条件具备时,“房子”才能成立。以此类推,任何事物皆是如此,无一例外。事物的这种“没有自身不可改变的、独立的、唯一的自我属性的本性”,释家叫事物的“空性”。释家认为,这种事物的“空性”才是事物的本质。“空性”并不是“无”,“空性”并不否定事物的“有”。这一点,下面会有论述。再比如,“人”。马克思对“人”下过一个非常精辟的论断。他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换句话说,“人”的存在,必须依靠一定的条件,离开这些条件,“人”是不能存在于社会的。那么依释家的观点,是如何看待“人”的。释家认为,人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物质,二是精神。精神的我们先不谈,先谈物质的部分。人的物质部分,主要是由躯干、肢体和内脏器官组成。拿掉一个人的胳膊,这胳膊不能叫“人”,拿掉腿,这腿也不能叫“人”,拿出心脏来,这心脏也不是“人”。只有把这些放回去,这个人才叫“人”。还有,如果这个人的精神和肉体分离了,这个人也不能叫人,只是“尸体”。如果这个人装上了假手、假腿,心脏也换成别人的心脏,那么他还是原来的人吗?由此可知,“人”和“房子”同理,都是有条件的存在。这种有条件的存在,包括事物的因果关系,和事物的相对关系。相对关系是指事物存在于相对条件下。如,大、小;多、少;长、短;高、低等。即此有故彼有。再如事物的名称。任何事物的名称,也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是一个假名而已。同是一个杯子,喝水时叫“水杯”,喝咖啡时叫“咖啡杯”,喝酒时叫“酒杯”。还有,同是一个柜子,放书时叫“书柜”,放衣服时叫“衣柜”,放杂物时叫“杂物柜”。释家的这种智慧,能够指导我们透过事物的表面,而看到事物的本质。也正是因为事物的这种“空性”,我们才有改变事物的可能。换句话说,凡是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凡是有条件的,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说,“缘起性空”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正如一枚硬币,正面是币值,反面是国徽。释家的经典里有这样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色”泛指物质。也就是“色空不二”,本为一体。我们在看到事物存在的同时,也即知道它是有条件的、是不稳定的、是在变化的、是可塑的。存在只是相对的,变化才是绝对的。“缘起性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只要是缘起的事物,都是变化的,也就是事物都是“无常”的、是“空性”。这种“缘起”的有,就是有条件的有,是相对的有,并不是独立的、不依靠条件的有。这种“有”,本性上是“空”。正因为本性是空,所以是变化无常的,是不实在的,是留不住的。就如你手抓空气一样,留不住任何东西。时间在分分秒秒的流逝,你身上的细胞也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你享用过的美餐只留下一种回味,亲朋好友相聚过后只是一种记忆;热恋过后就是一种平淡,夫妻百年之后各奔东西;财富如流水,今天流到东家,明天流入西家;一切都无法留住。“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现”。释家文化的传承者、印度的寂天大师如是说。聚者必散。高者必堕。盛者必衰。这就是一切事物的本质规律,“成”、“住”、“坏”、“空”,包括宇宙。如此反复循环,周而复始,沧海桑田,桑田沧海。当你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条件的存在时,你就不会执着。因为你知道,条件不成熟时,所求的愿望无法实现。因为你还知道,条件是可以变化的,只要你遵循因果规律去努力,事情就会朝你所期望的方向发生改变。因为种瓜地瓜,种豆得豆。事物的空性本质,就是事物的可变性、可塑性。空性智慧观,是积极的、乐观的,同时也是终极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实生活中,你只是明白这个道理是没有用的。道理上的明白,是无法断除你的烦恼和痛苦。正如大瑜伽士雪漠所说,“抽烟不好的道理都知道,就是戒不掉,因为身体不听话”。这也好比学游泳,你把所有要领倒背如流,没有下水实践过,到水里照样会沉底。道理懂得再多,也只是知识。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技能,掌握了这种技能,才能实际运用这种空性智慧。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照释家所讲的去做,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条件成熟时,事物自然就显现。这就是释家所说的“闻、思、修”三个过程。经过这三个过程的训练,当你真正拥有这种空性智慧时,你的心就自由了,你就不会被外在的现象所迷惑,这才是真正的自在与快乐!圣者见有即见空,凡夫见有不见空。圣者逍遥得自在,凡夫受缚无自由。释家文化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被称为“医王”,专治心灵疾病。在释迦牟尼看来,世人都是病人,因为生活在颠倒的世界里而不知,以假为真,以幻为实。智者看世界,犹如我们欣赏影视剧。无论是看电影还是看电视,你都清楚、明白,这些画面都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投放在银幕或屏幕上,所以不会以幻当真。现实世界的一切存在,如影视剧一样,只是依赖的条件不同,其本质无任何差别。因此说,这个世界其本质是不实的,是虚幻的。因为它始终在变!释家著名的经典《金刚经》,有四句著名的偈子,如能参透,便可超凡入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