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几种做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刘勰《文心雕龙》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提出:积累知识,存贮材料的珍宝;分析事理,丰富思考的能力;研究生活经历,洞察客观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情态,培养语言运用的技巧。学生阅读精美的文章,阅读者古今中外不朽的名篇巨著,阅读的课外美文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都是学储宝、“驯致以绎辞”的体现。教材的存在就是提供一个典型的例子,老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凭借”功能和“例子”功能,指导学生从中汲取养分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的四个支点:生活、思想、语言、技巧涵盖的面实在大而深,让人无从下手。阅读讲解归阅读讲解,作文归作文。作文训练时在作题库中顺手拈来,随便找个题目训练。阅读教学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教学生品味理解文中句子,却没有让学生来模仿写超越,也让学生写出这样甚至更好的句子;在阅读教学中花了大量时间讲解布局谋篇的妙处,却不教学生在习作中如何筹划,不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实践,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跟着课文学作文”可以把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谋篇布局的基本章法,传情达意等基本技等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教材为依托,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苏教版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作“生出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地向上生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2、从省略号处入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莫高窟》中描写壁画中飞天的样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个排比句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其他飞天的样子,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如此精美的壁画还会有些什么样子呢?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大胆想象写出了他们心中的壁画的样子,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3、从典型的段落入手。 如教学《黄山奇松》第二自然段。这段共八句话,先总写最好的观松处是玉屏楼,楼前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然后具体介绍这三种松树。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自然段的感受:“思路清楚,条理明确。”让人一目了然。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也来试试,观察一种身边的植物。抓住植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来进行练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想这次片断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区或某一个景点,(也可以是我们的学校),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学生外出的不多,但对校园很熟悉: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4、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嫦娥奔月》一课让学生根据嫦娥经常接济老百姓,深得百姓的喜爱,想象嫦娥奔月之后又是怎样帮助老百姓的。以《好心的嫦娥》为题展开想象。又如,《林冲棒打洪教头》结尾: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想象一下当时在场的人,看到这一幕都会说些什么。5、从读后的感慨入手。 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学习了《艾滋病小斗士》课终老师总结谈话:12岁的恩科西面对巨大的不幸,不仅顽强抗争,自强不息,而且关心和他一样不幸的患者,是名真正的"艾滋病小斗士"。你们和恩科西同龄,我们也会面临挫折与失败,天灾与人祸,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青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在班队主题会上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次练笔成功率也很高。因为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感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一气呼成。观其作文,虽程度认识参差不齐,但百花齐放,确实为孩子们有感而发。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谈礼貌》是供孩子们练笔写读后感的好文章。 二、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如要求学生再阅读有限的课外读物时,一定要坚持一边阅读,一边作笔记;作好摘录或写体会、读后感;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并坚持写日记、周记。这样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能力也提高了。 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增强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感悟能力,在这样无数次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体,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