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吗--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本质

sriczvlg
推荐于2017-11-26 · TA获得超过346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4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78万
展开全部
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吗 ------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本质 文/李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饱经了无数事实的人们,尝遍了各种利益之果,不由自主地提出“人的本质难道是自私的吗?” 有人认为:一个婴儿来到人世间的第一声啼哭,就表现出了其自私的本性:请注意啦,我来了!有吃的吗?喂我吧!要把我养大成人哦!一个孩子,当他还没有受到礼仪的熏陶时,是决不会像孔融那样让出大梨的,只要他喜欢吃。 也有人认为: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自私的历史。朝代的更换,历史的演进,无不是以人性的自私为推动力。有了想称王(皇)称霸的人,才有可能改朝换代,有了大批不甘受奴不甘寂寞而想建功立业的人,才成就了某些人称王(皇)称霸。为着统治和反统治的需要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对私欲的追求而推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还有人认为:近来矿难的频繁发生证明了人的自私在作怪。从2000年到2005年有记载的矿难就有100多起, 他们为了转嫁制度成本就必须加大生产,减少必要的安全生产成本,最终,矿工的性命为制度成本埋单。总之市场上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人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 确实,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人自私的现象,存在着许多用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行为,所以才有许多人对“人的本性”产生的疑问,认为人人都在为自身的利益劳苦奔波,有时候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甚至不惜勾心斗角,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斗争,甚至灾难性的战争,因此有许多的人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是当你真正理解了“人的本质”的内涵以及“自私”的概念,你就会改变自己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提出了“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但是社会属性是人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马克思指出: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因此,它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情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纸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人的劳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语言和思维都是社会的产物。人类的产生的发展需要自然遗传和社会遗传,人生下来想要生存就需要融入社会,学习和掌握大量历史积累下的经验,使社会的结构和程序在每个人和每个世代那里得以延续。所以个人只有处于社会的各种关系的联系的总和之中才能生存下去;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中离不开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协作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以及消费关系等社会关系,因此生产活动是社会性的活动,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从事生产的人只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社会的人;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一个人要想正常的生活下去,就必须融入经济、政治、法律和道德关系之中,所以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所以这些都说明了“人的本质是社会性”而不是“自私”。但是那些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人又错在哪里呢? 第一.错误地把动物的“自保性”混同于“人性自私”。自我保存的本能,是动物和人类都有的属性,但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动物遇到危险时,只会本能地反抗或逃避。而人遇到危险是却能在理智和社会道义的支配下奋起自卫,必要是采取舍生取义、舍己救人的行为,对麻木不仁、见危不救的人,给以道义上的谴责。人生来对物质的需求也是人的“自保性”的体现。所以,把“自保性”混同于人性自私是对人的本质的曲解。 第二,错误地把个人的正当利益与“自私”混为一谈。有些人认为世界上任何人,上至英雄豪杰,下至黎民百姓,都有个人利益问题,而人们追求个人利益就是自私,或必然导致自私。无疑人们要生存和发展,既需要一定的工作、学习、生活、发展个性和才能等方面的物质条件,又需要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和荣誉等方面的精神条件。这些个人物质和精神需要综合起来,就是个人利益。而个人正当利益是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就有的,而自私观念只是私有制产生以后才有的,就思想体系来说,是剥削阶级意识形。虽然社会上存在着许多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但许多是个人的正当利益,即使历史上那些称王的人也在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为他人、为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三.“人性自私论”违反了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的原理。私有观念是一中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以后的产物。在生产力高度发展,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以后,人类将最终与私有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自私观念的产生和存在是由私有制的社会存在决定的,它只存在于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短暂的时期。拉法格曾指出:私有观念对于一切资产者是非常自然的,但当初跑进人们脑筋却不那么容易。当人们开始思想时,恰恰相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切应当归大家。 第四.“人性自私论”也不符合历史和现实。古往今来,每个国家、民族都涌现过一批具有远见卓识、品德高尚的志士仁人和杰出人物。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心甘情愿地为之作出贡献,甚至赴汤蹈火、流血牺牲也在所不辞。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在广大群众中,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英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搏击巨浪的魏青刚,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照亮苗乡月亮的李春燕,马班邮路的铁汉王顺友,把时间献给孩子的丛飞......,他们的事迹让无数人流下了眼泪,如果说他们自私,他们还会拿自己的生命去换别人的快乐吗?还有,在非典危急时期,如果说人性自私,那些白衣天使们还会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在前线战斗吗?国家领导人还会亲自看望那些前行的医护人员吗?如果说人性自私,还会有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徐虎等人物的感动故事吗?如果说人性自私,社会还会发展、历史还会前进、人民还能安定的生活吗?甚至可以说人类还会存在吗?相信多数母亲都能做到:宁愿自己吃不饱,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吃饱,宁愿自己多吃苦多受罪,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能顺利成长,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果人性自私还会有如此伟大的母爱吗?泰坦拟克号上,自私的人也许有机会逃生;克拉玛依大伙,正义的老师被烧死的机会更大,而自私官员逃生的机会更大;抗日战争,有责任感的人战死的机会更大,而投机取巧的人存活下来的概率更大,但是正义感,责任感仍然超过了自私。因此“人性自私论”是与历史和现实相矛盾的。生活、学习在社会主义中国的青年,应当比前人具有更高的思想道德境界,绝不能以“人性自私论”错误观念来推卸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 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吗?”以前我们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不懂得“人的本质”怎样在思维高度理解,没有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我们还混淆了几个不是同义上的概念,的确,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人自私”的现象,而这只是个别现象而不是本质,不能否认人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现在可以明确地说;“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对人的本质有了深层次的明确认识,不但会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还会改变我们的处世态度,我们就会转变我们以前对人类悲观消极的态度,就会乐观坦然地面对生活,因此深刻理解“人的本质”是至属性是至关重要的。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的人生有所启示,对大家的生活有所帮助。
拉布拉多的夜猫
2018-04-05 · TA获得超过13.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万
展开全部

对人性本质,马克思的理解是两个维度的:

1、从理想的角度看,马克思认为未来实现人类解放的人是扬弃了异化的、从事自由自觉活动的人,也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全面统一的人,是实现了自己全面本质的总体的人。

2、从现实角度看,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1、创立背景:

①、社会历史前提:

19世纪在社会科学方面也获得了重要进展。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基佐、米涅等在描述历史事件时已引进阶级斗争的概念,并试图进一步探索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这些重要成果,都为对于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提供了可资借鉴和参考的资料。

②、理论前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主要是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即唯物论思想 。

2、基本理论:

①、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

②、唯物辩证法:

该部分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③、认识论:

本部分围绕着实践、认识、真理三个核心及认识发展过程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等三大规律,强调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有机结合,正确回答了"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

④、唯物史观:

本部分围绕着社会和人两个主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的主要内容。认为社会发展的背后动力使人们集体性的组织生活的方式的变化。所有组织社会的基本成分(上层建筑)(社会阶层,政治组织,意识形态)等都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外化体现。上层建筑所包含的关系都与经济活动中不同分工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马克思认为经济活动的分析是组成社会的各种关系与机制分析的基石。

3、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