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哪些方面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是教学的追求,而学生的现实基础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课前教师要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个最近发展区。因而,了解学生主要围绕了解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
教师首先要了解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的情况。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学生初步掌握了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哪些是教师非讲不可的。这样做有利于教师在授课中做到该讲则讲,不用讲则少讲,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还要了解学生掌握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状况。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其他各科知识,帮助理解哲学原理。在倡导课程综合的今天,也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本学科知识来帮助他们理解其他学科知识,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体会到各学科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所教年级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
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发展服务,因此,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初中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阶段,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求知欲,但遇困难又易灰心丧气,幼稚与成熟并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对初中生既要尊重又要加强教育,严格要求。
总之,好的课堂教学,既要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更要联系学生实际,注重研究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