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对肝癌有哪些认识?

薄奕sG
2013-10-14 · TA获得超过376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7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52万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大概也是有肝癌的。当然,还没有从出土的尸体中发现过肝癌。     从中医古籍中,可以发现一些类似有癌征候的描述。在中医最早的一些书籍中,描述一种叫“息贲”的病,它的征候是:“在右胁下,覆大如杯”。还有一处叫“肥气”的病,也是“在胁下,若覆杯”。很可能都是描写肝区的肿块。     至于肝癌常见的其他症状,像黄疸、腹水,中医书中也早有描述。黄疸都归于“黄疸门”中,腹水则称为鼓胀。     中医历代的书籍中,还有一些医案,也很像肝癌。大约在元代,十三世纪时,有一位名医叫罗天益,他治疗过一位病人。“病积”,也就是有腹部肿块的意思。症候是“脐左连胁如覆杯”,有一个较大的腹块。“腹胀如鼓,有青络脉,喘不能卧”,指出腹水很多,已经不能睡平,腹壁可见明显的静脉。“自利完谷”,腹泻得厉害。“日晡潮热、夜有盗汗”,很像肿瘤热。肝癌的肿瘤热,常见的就是下午发热,夜间大汗出。     再举一个例子。清代雍正、乾隆时一位医生,叫陈士铎,他记载了一个病例。病情是“胁痛之极,手按痛处不可忍”,还有“两胁胀满”、“发寒、发热”。他称这种病叫“肝痛”,认为是“肝叶生疮”。当然,都没有病理,那时候也不会有。事实上,原发性肝癌没有经过探查而要有病理证实,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的事。尽管没有病理,但症候是像的。更重要的是,治疗这类病的一些原则,确实还在目前的临床上应用。     上面所举罗天益的一个例子,就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治疗原则,叫做“养正积自除”。这是在金元时代,他们那个学派所提出的一个观点和治则。     多数肝癌病人,确实就是“虚中有积”。也就是身体脏器虚损,而又有“积”――癌肿。癌病人的虚,在其初起和中晚期,以脾虚为主。因此健脾治疗,在肝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脾虚,所以有胃口不好、消化不良、腹泻便溏。脾虚会引起“气滞”,而有腹胀、胁痛等。脾虚气滞又会引起“湿”、“热”,而有肿瘤热、黄疸之类。也会有“血瘀”,而有肝区疼痛,手不可按的情况,已是相当后期了。治疗就是根据这些病机变化。以健脾为主,同时再配合理气,或者化湿、清热等药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