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考察要注意什么?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0-14
展开全部
什么是地质旅行
一、从游山玩水谈起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人们就会想到提高精神
生活的享受。游山玩水——离开家门,外出观光,游览名胜古迹,寻访名山大川就
是其中之一例,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各地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参加旅游的人们日
益增多。
况且人们在畅游之余,颇有大开眼界、增长见识的感触。借他山片石,为我所
用,对于促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建设还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请看历史上不少政
治家、科学家、史学家……的成就,差不多都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联系在一
起。后者也就是游山玩水,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旅游吧!比如孔仲尼周游列国,
风尘仆仆14年之后,著书立说,设立讲坛,开办教育,成为伟大的教育家。司马迁
所著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不朽名著,是
作者经过长途跋涉,遍访华夏,对各地区的经济、风俗、习惯、古迹、山川充分观
察以后而写成的。李时珍到过河南、河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调查民情风俗
和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踏遍青山寻找草药,深入民间搜求秘方以后写成了被誉为
“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目》。徐宏祖从22岁开始,花了34年的时间,驰骛数
万里,足迹遍及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16个省区,凡游踪
所经的古洞、名刹、温泉、飞瀑、奇峰、深林、幽篁等灵境奇观,无不舍身而趋,
饱览而归。他以惊人的毅力,非凡的胆识,“闻奇必探,见险必截”。终于写下了
一部地质、地貌的考察记录——《徐霞客游记》。该书成为举世闻名的古代地学名
著……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所以说,游山玩水决非闲暇无聊之举,乃是高度文明
的表现。游山玩水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对于陶冶性情,开阔心胸,培
养自己乐观向上的个性也大有裨益。
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后,制造了各类理想的交通工具,使游
山玩水更为方便。各种服务性行业的大力开展,又为旅游者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再由于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事业得以迅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
今经济结构中的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国政府所重视,不少国家甚至把它
列为国库收入的不可缺少部分。
因此,如何指导人们去游山玩水,提高欣赏山水的能力与水平,如何观察风俗
民情等社会面貌,怎样结合科学考察去游山玩水,都成为今日精神文明建设中一件
颇为必要的事了。
提到游山玩水,人们往往以羡慕的语气向地质或地理工作者问道:“你们的职
业为你们创造了游山玩水的有利条件,跑过不少名山大川吧?”从表面看,地质或
地理工作者有较多的时间和条件跟大自然打交道,能接触到许多山水风景。但从本
质上讲,他们更多地是注视着路途上的地质、地理现象及其特点,盘算着在科学或
经济意义上有什么发现。因此,纵使是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绝处佳境擦身而过,
也往往无意流连而让它过去了。
二、地质旅行并非游山玩水
对于研究或考查地质、地理、生物、水利或其他科学目的的“游山玩水”,严
格地说,并非人们常说的旅游。特别是对地质工作者的野外旅行来说,则另有其称
呼,名之曰“地质旅行”。说得清楚一些,就是以旅行手段进行地质考察的一项业
务性活动。
当然,以地质旅行方式考查地质时,不可能对山水地质的特征了解得十分详尽,
但是很有必要。比如说,一位即使很有经验的地质学家,初到某地,在缺乏任何地
质资料情况下要开展工作,也必须先作一次走马观花式的旅行,熟悉一下那里的地
势起伏、山川分布、岩石露头、植被覆盖、气候特点乃至当地的经济情况、交通条
件等等,这是为下一步怎样开展调研工作进行物质和思想准备所必需的。
或者,一位野外工作时间较短的年青地质工作者,初到一处,虽有现成的大量
地质资料可以帮助他了解本地的地质情况,但他毕竟是“新兵上阵”,对前人的工
作成果首先要有一个“消化”过程,最好的消化方法就是亲身实践,获得感性认识,
而这个开始阶段的实践工作,也颇带有地质旅行的意思。
还有一种情况,更是经常遇到的,许多地质工作者可能由于职业的缘故,每到
一地,见有山岩,总喜欢敲打一番,习惯地拿出放大镜,观察一下这里的地质标本,
探索此间的地层年代、含矿情况、化石面貌、构造格架之类,说不定会有所发现,
乘兴而归。这种“游山玩水”的工作方法,也可以说是地质旅行吧!也许是一种传
统,凡是碰到地质工作者聚会——比如业务会议以后,往往挤出半天或一天的时间
到附近看看山容水貌,概略地了解一些地质情况,这样的“游山玩水”通常也被称
为地质旅行。因为这种旅行并不是单纯地出于雅兴或好奇,而是地质工作者联系自
己的专业、随时随地增进自己见识的一种好机会。
对于地质院校的学生,到野外作教学实习,由教师领着观察各种地质现象,听
讲解、作记录、画素描、采标本,沿着事先选定的路线行进,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地
质旅行。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广大学生对地质科学的兴趣。
与此类似,老师们率领中学生开展地学夏令营活动,到野外去,边走边讲,引
导青少年初步了解若干地质矿产知识。这样的路线踏勘,寓科学于旅游之中,也是
一种地质旅行。
由此看来,地质旅行不同于观光赏景、接触民俗、选购土产、写作游记之类的
一般旅游,而是具有学习专业知识性质的科学旅游。
三、地质旅行并非地质普查和勘探
正式的野外地质工作(即矿产地质勘查),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在一定
的范围之内作初步的地质调查研究,简称普查。它的任务是根据规章在地质调查基
础上,达到某种目的,比如找寻矿产、发现地下水或确定构造部位(特别是勘探石
油所需要的)的线索,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以便有的放矢。后期的工作,是在
选定某个有意义的矿产地后,深入进行地质工作,通过打钻、挖槽,揭示矿体(或
其他项目)的形态、范围、含矿性等等,为正式开采矿体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这
一阶段的工作,简称为勘探。所以普查和勘探是正式野外地质工作的两个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的重要步骤,每一位地质工作者都必须掌握。
一般来说,地质旅行达不到普查或勘探的预期效果,这是因为地质旅行最多只
能在某地穿越一条或几条交通方便的路线,所获得的材料只限于“线的概念”,而
且它又不是按正规的路线、地质的规范进行工作,所以,旅行所至,只能得出些简
单的认识。也就是说,地质旅行代替不了地质普查,更代替不了地质勘探。
不过,话得说回来,地质旅行往往有启发性作用,通过偶然性,揭示地质特点
的必然性。由于地质旅行机动灵活,工作富有探索性,偶有发现,能以小见大,由
此及彼,具有举一反三的效果。所以,正式的地质普查或勘探工作开展之前,对于
地质旅行中获得的地质资料也不能忽视。比如在许多人迹罕至、交通不便、生活艰
苦的沙漠、高山、草原地区,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动员庞大的队伍投入工作,只能先
派小组或小分队,带上必要的交通工具和生活资料,像探险队那样地不按规范穿越
一条或几条路线,为开垦地质的处女地而搜索前进。这样的地质旅行,正是正式地
质工作大规模开展之前的必要步骤。
四、地质旅行与地学研究的关系
古人有所谓“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说的是在旅游中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
己的创作水平或专题研究的能力,并称之为“游学”。推而广之,地质旅行与学术
研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然,在近代地质学尚未问世的时候,有意识地作地质旅行的学者是不存在的,
不过,在他们“宦游”或“游学”的过程中,搜集到有关地质科学的一鳞半爪,并
进而予以记叙或论述的事例则是常见的。也许可以这样认为:这些古代学者的片言
只语,也算是地质旅行的萌芽吧!
匿名用户
2013-10-14
展开全部
到那个区域?你没有讲。只能泛讲一下原则。注意当地的气候、自然地理景观条件、交通条件和考查路线经过的危险区域以及危险源的判别。针对上述作出物资、装备、药品、应急救援器材的准备和检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14
展开全部
物质的密度和质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14
展开全部
注意安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