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曹操都带了哪些谋士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曹操的智囊团中,荀彧、郭嘉、程昱、贾诩、荀攸五大谋士都可以称之为“算无遗策”,郭嘉由于已经在赤壁战前去世,我们就来看看剩余四人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
先说荀彧。荀彧字文若,史书上说他有王佐之才,这点丝毫不假,曹操曾形容荀彧为“吾之子房”,认为他就象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张良一样。荀彧对曹操的统一事业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其擅长战略分析,大局观最好。另外荀彧人品好,又善于举荐人才,也是他受到人们尊重一个原因。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就是出自荀彧的谋略。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征讨荆州,想灭掉刘备、孙权一统天下,曾征求荀彧意见。《三国志·魏书》记载,荀彧是同意曹操南征的。他说:“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他提出的理由与曹操自己是不谋而合的,同时他建议了曹操的行军路线以及速攻战略部署。应该说,荀彧的这一看法有着充足的理由,其战略决策也有依据,曹操南征、讨伐刘备的闪电攻击成功也证明了荀彧的意见是不错的。如果没有诸多偶然因素让曹操败于赤壁,荀彧的谋略必然成为天下统一的首功。而且由于荀彧没有随军出征,因此,赤壁之战中荀彧是没有责任的。 再来看看程昱。程昱也是曹操军中优秀的人才,其优势是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对形势的判断颇有见地。而且其还能统兵打仗,很有勇略。袁绍南侵时,程昱只领七百士兵守邺城,曹操欲给他增兵二千,程昱不接受,说不增兵,袁绍必轻视而不会攻打。增兵反而会引绍攻打,必能攻下,袁绍果然没有攻打,曹操于是说:“程昱之胆,过于贲、育。”曹操南征告捷收编荆州兵力后,刘备向孙权求救。当时曹军中很多人认为孙权一定会杀掉刘备,但程昱却说:“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孙权果然和刘备联合起来。史书上没有更多记载这位智者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三国演义》小说中倒是两次提到了程昱的过人之处,一是劝谏曹操防备孙刘联军火借风势烧船,但曹操认为冬天没有东南风而没有听取。二是在黄盖率领战船来投降处看出了破绽: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这两点都说明程昱的细心之处。但是曹操却没有听取其防备火攻的合理建议,招致大败。如果从《三国演义》上来看,程昱在赤壁之战可以说完全尽到了一个谋士的责任。 荀攸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地位仅次于荀彧,也是贡献最大的之一。他在辅佐曹操过程中,多次使曹军绝处逢生或出奇制胜,成为曹操行必求计的重要谋士。此人言行谨慎,可以为人师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都没有记载荀攸在赤壁中的所作所为,《三国演义》中提到,他其实赞成程昱劝曹操防备火攻的建议,但因为曹操的“冬天没有东南风”的说法也合理,所以没有再说别的。 贾诩曾先后投靠过董卓、李傕、张绣,后来才投奔了曹操。在前三个势力里,贾诩的表现都是出色的,他善于在绝境中用奇计,每次都可以保自己一方平安无事。此外,他的战略大局观也很不错,劝张绣投降曹操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尽管这一点曾被人攻击为人品有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贾诩是曹操南征的反对者,如果曹操听了贾诩的,可能就不会有赤壁之败了。《三国志·魏书》记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太祖(曹操)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可以说,贾诩的建议是最稳妥的方法,统一北方后应该适当休整,等基业稳固后再图南方不迟。我们可以设想到贾诩做出这个建议的依据:北方连年征战,曹操虽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是长期的战争是以民力凋敝、国家财政枯竭作为代价的,而且士兵们也十分疲惫。从后来赤壁之战前周瑜分析曹操“士兵久疲”判断以及瘟疫流行的状况,兵力的疲惫已经被敌我双方阵营中的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从战略上,曹操如果采用贾诩的建议,一来可以休整民力,加强备战,二来可以坐观孙权刘备之间的争斗,待时机成熟再行动不迟。 所以说,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谋士们依然很优秀,只不过曹操被以往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已经听不进去合理的建议,犯下了连续几个错误,最终在赤壁饮恨而归。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