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读草书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而且,据说能否辨草、识草也是体现书家层次的一个标准。所以,我把我个人对草书的识读心得奉献给大家。当然,作为对基础知识和方法的介绍,也主要针对多数刚入门的书法爱好者,我将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和介绍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
在书法作品中,草书极富艺术性,最能发挥、宣泄书家感情,所以,草书使很多人喜欢。但是,草书因其笔画的省简、符号化,字形夸张、变形、变异及笔势连绵、映带,这就使没有草书知识的人不易识读,就是学过草书的人也不一定对每个草字都一眼就认识,有的字还要通过对句子、语境、上下文意思的理解才能辨识。这样,也因此影响了作品韵味和作品精神内涵的更好传达。了解草书的人都知道,在书法诸体中,最难的莫过草书,难写难认。 其实,草书并非任意的“弯弯绕”乱画一通,而是有着非常严格的法度,规律。了解这些法度和规律,对不识草书的人有着很好的帮助。
先谈谈其法度规律及识读草书的简单方法:
一是符号化。很多部首演变成“草符”,如草头成了两点一横,三点水成了一点一挑,单人旁、双人旁,言旁等偏旁成了一竖挑,寸、刀、口等部首成了一弯,右耳刀,月字旁成了两弯一点,左耳旁、贝旁成了一折竖提,而相对的两点能代口旁或其他偏旁等等。
还有一些整个字草化变异的,如书、乐、为、发、东等字,大家在日常书写中都已习惯,这些字认起来不难;但对一些日常不常用或很少看见的一类整字变异或草化的如:真、幸、甚、等、欲、敢、听、叔等字及一些难“认”的草符,这相对于我们日常见惯的楷、行等书体那变异是很大的。
二是省简。古人对草书定性是“略举大较,仿佛若斯”,这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说的省简。东汉人赵壹在其《非草书》中说:“(草书是)删难省繁,损复为草,务取易为易知,临时从宜”的。可见当时草书还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且较简略,(否则,恐怕难以流传)试想,如不“删难省繁”岂能“易为易知”?所以,草书结字还要强调“省简”,一是省简偏旁部首。如前所说,原来四画的“草头”,简为两点一短横,左耳或贝字简为一个反写的丁字(折竖提),口字旁省为两个相对的横点,而字、雨字、南字等省了或变异了左竖或中心笔画,常字省了中心的口和竖,四横点省为一横等等多种多样的省简。 再就是省简笔画,如天字,省成了有弯折的三小横,使字差不多省简了人旁和其中的口。业(本文举例,都是指现在所说的繁体)顶上变成了三点,中部省了两点,省简笔画的字是很多的。而且,很多字不仅省简了笔画,部首,而且省简演化成了固定符号,如言符、水符、口符等。(要注意,本文提到的横、竖笔画,如无特别说明的,一般都指草书笔画,并非横平竖直的楷书笔画)
三是连绵,草书的笔画或字与字之间是用牵丝(牵连映带)来连接的,除去这些牵连,(映带没有实笔,只有气势呼应。)就能看出笔画了。另外要注意,有很多笔画还变化为弯折、圆转、连接,上画带下代下画等,而并非一律的牵丝映带。但一般说牵丝比笔画要细,要轻,更虚。在笔画与笔画和字与字间都有大量的牵连现象,有的会偶尔断开,有的一连就是几个字甚至一行一连到底。这些都应在观看或学习中认真逐步体会。
至于“代”,其实这不用严格划分出来,符号化其实就是“代”,所以这“代“也应包含在”变“中。比如,上面说的固定符号,(一般通称草符)言符、水符、口符及包耳符、邑符,月符、立刀符、草头符……以及一横代四点,两点代口等,这些草符都是以符号代偏旁部首、代整字,甚至一符代多种,如“挑”既代言旁,也代单人,双人等,至于整体变异草化的,就是一个符号代一个字了。
对这些草化变异,省简,牵连,代替的方法和形态有所认识了解,要“认”草书也就不是难事了。
还有一种简便的“认”草书的方法,这就是运用对古典诗词的熟悉和了解。因为,一般书法作品都喜欢采用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为内容,你不要烦也不要怕那看着如一团乱麻的“天书”,只要有耐心地逐行逐字循迹辩认,就会发现不管怎样草,总是有迹可寻的。这样去“认”一件草书作品,只要你能认得其中一字或几字,就能试着读通一句,推而广之,就能“认”完全篇。比如,你对“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的山、新、后等字认得,(因这几字在草书中变化不大或草法常见)这就能“认”出空、雨二字,“认”得了“空山新雨后”就能“认”出后面那句“天气晚来秋”,在这句中除了天字草化大些,其他都不难。虽然,在实际的草书作品中,远比这复杂,但你运用自己了解的一些草书规律和知识,结合对古典诗词的熟悉了解,那就远远胜过盲人摸象,由此,逐渐地“认”完整首诗词或全篇就变得容易多了。要是能多看多读,久而久之,这样,能认得的草体字就越积累越多,识读草书这道坎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当然,一种书体的形成是长期的,草书历史已有千多年,历代写草书的人也多,这就同其他艺术一样,也有多种流派,写法;而且草书是一门竭力夸张,甚至随作者兴致、才情发挥的艺术,或因书写者文化素质的不同以及书写习惯,再则书家也因追求变化和避免雷同,也就会出现有的同一字有不同的写法的情况,这也是不言而喻和能够理解的。不过,万变不离其宗,而且草法是经长期有依据的字形演变、约定俗成的,只要多看多记,对其中的一些变化和异同是能领会的。
当然,如手边有关于草书的工具书,那就更好了,如《草诀歌》、《草字汇》、《草字编》、《草书要领》及现代的各种《草书字典》、《常用六千行草字汇编》、《草书异体字汇编》以及一些古代名家的草书字帖如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多种字帖,孙过庭的《书谱》、张旭、怀素、黄庭坚等书法家的多种字帖等等。逐篇、逐行、逐字查对认读,(现代印刷的书或帖,几乎都有释文)这样就“认”得更多、更快。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初学者应重点学习的字帖,很多人都推荐王羲之的《十七帖》和孙过庭的《书谱》,这两帖结字简约,几无冗繁笔画,且草法完备,很适宜初学。再就是《草诀歌》(也叫《王羲之草诀歌》或《草诀百韵歌》),该书采用口诀形式,顺口好记,共编撰了如“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长短分知去,微茫看每安”以及“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等二百余句口诀,汇集了近千字的草法。此书对草书启蒙有很大好处,因其好记好认,建议学习书法尤其是学草书的人都要学习《草诀歌》。
当然,在学习识读草书的同时,能了解一些草书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也会对辨草、识草有一定好处。
应说明的是,古代文字改革,几乎都是自然的渐变,虽曾有过统一文字的法令,但相对今天也不同。因此,我们还要去认识和学习一些繁体字和异体字。在规范简化字中,有很多却又是从传统的草书中选出,特别是那些易识的、公认的、笔画省简了的草体字楷化后作为规范简化字来颁布通用的,这个问题也应有所了解。
我们所说的草书,是指多少年来有演化过程,有来绪,祖先们约定俗成,已成定规的,传承下来的公认的书体,绝不是随意乱画的“弯弯绕”!因此,写草书绝不能想当然的乱画。否则,正如俗话说:“草书脱了体,神仙也认不得”!
引用未来大空喃的回答:
而且,据说能否辨草、识草也是体现书家层次的一个标准。所以,我把我个人对草书的识读心得奉献给大家。当然,作为对基础知识和方法的介绍,也主要针对多数刚入门的书法爱好者,我将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和介绍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 在书法作品中,草书极富艺术性,最能发挥、宣泄书家感情,所以,草书使很多人喜欢。但是,草书因其笔画的省简、符号化,字形夸张、变形、变异及笔势连绵、映带,这就使没有草书知识的人不易识读,就是学过草书的人也不一定对每个草字都一眼就认识,有的字还要通过对句子、语境、上下文意思的理解才能辨识。这样,也因此影响了作品韵味和作品精神内涵的更好传达。了解草书的人都知道,在书法诸体中,最难的莫过草书,难写难认。 其实,草书并非任意的“弯弯绕”乱画一通,而是有着非常严格的法度,规律。了解这些法度和规律,对不识草书的人有着很好的帮助。 先谈谈其法度规律及识读草书的简单方法: 一是符号化。很多部首演变成“草符”,如草头成了两点一横,三点水成了一点一挑,单人旁、双人旁,言旁等偏旁成了一竖挑,寸、刀、口等部首成了一弯,右耳刀,月字旁成了两弯一点,左耳旁、贝旁成了一折竖提,而相对的两点能代口旁或其他偏旁等等。 还有一些整个字草化变异的,如书、乐、为、发、东等字,大家在日常书写中都已习惯,这些字认起来不难;但对一些日常不常用或很少看见的一类整字变异或草化的如:真、幸、甚、等、欲、敢、听、叔等字及一些难“认”的草符,这相对于我们日常见惯的楷、行等书体那变异是很大的。 二是省简。古人对草书定性是“略举大较,仿佛若斯”,这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说的省简。东汉人赵壹在其《非草书》中说:“(草书是)删难省繁,损复为草,务取易为易知,临时从宜”的。可见当时草书还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且较简略,(否则,恐怕难以流传)试想,如不“删难省繁”岂能“易为易知”?所以,草书结字还要强调“省简”,一是省简偏旁部首。如前所说,原来四画的“草头”,简为两点一短横,左耳或贝字简为一个反写的丁字(折竖提),口字旁省为两个相对的横点,而字、雨字、南字等省了或变异了左竖或中心笔画,常字省了中心的口和竖,四横点省为一横等等多种多样的省简。 再就是省简笔画,如天字,省成了有弯折的三小横,使字差不多省简了人旁和其中的口。业(本文举例,都是指现在所说的繁体)顶上变成了三点,中部省了两点,省简笔画的字是很多的。而且,很多字不仅省简了笔画,部首,而且省简演化成了固定符号,如言符、水符、口符等。(要注意,本文提到的横、竖笔画,如无特别说明的,一般都指草书笔画,并非横平竖直的楷书笔画) 三是连绵,草书的笔画或字与字之间是用牵丝(牵连映带)来连接的,除去这些牵连,(映带没有实笔,只有气势呼应。)就能看出笔画了。另外要注意,有很多笔画还变化为弯折、圆转、连接,上画带下代下画等,而并非一律的牵丝映带。但一般说牵丝比笔画要细,要轻,更虚。在笔画与笔画和字与字间都有大量的牵连现象,有的会偶尔断开,有的一连就是几个字甚至一行一连到底。这些都应在观看或学习中认真逐步体会。 至于“代”,其实这不用严格划分出来,符号化其实就是“代”,所以这“代“也应包含在”变“中。比如,上面说的固定符号,(一般通称草符)言符、水符、口符及包耳符、邑符,月符、立刀符、草头符……以及一横代四点,两点代口等,这些草符都是以符号代偏旁部首、代整字,甚至一符代多种,如“挑”既代言旁,也代单人,双人等,至于整体变异草化的,就是一个符号代一个字了。 对这些草化变异,省简,牵连,代替的方法和形态有所认识了解,要“认”草书也就不是难事了。 还有一种简便的“认”草书的方法,这就是运用对古典诗词的熟悉和了解。因为,一般书法作品都喜欢采用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为内容,你不要烦也不要怕那看着如一团乱麻的“天书”,只要有耐心地逐行逐字循迹辩认,就会发现不管怎样草,总是有迹可寻的。这样去“认”一件草书作品,只要你能认得其中一字或几字,就能试着读通一句,推而广之,就能“认”完全篇。比如,你对“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的山、新、后等字认得,(因这几字在草书中变化不大或草法常见)这就能“认”出空、雨二字,“认”得了“空山新雨后”就能“认”出后面那句“天气晚来秋”,在这句中除了天字草化大些,其他都不难。虽然,在实际的草书作品中,远比这复杂,但你运用自己了解的一些草书规律和知识,结合对古典诗词的熟悉了解,那就远远胜过盲人摸象,由此,逐渐地“认”完整首诗词或全篇就变得容易多了。要是能多看多读,久而久之,这样,能认得的草体字就越积累越多,识读草书这道坎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当然,一种书体的形成是长期的,草书历史已有千多年,历代写草书的人也多,这就同其他艺术一样,也有多种流派,写法;而且草书是一门竭力夸张,甚至随作者兴致、才情发挥的艺术,或因书写者文化素质的不同以及书写习惯,再则书家也因追求变化和避免雷同,也就会出现有的同一字有不同的写法的情况,这也是不言而喻和能够理解的。不过,万变不离其宗,而且草法是经长期有依据的字形演变、约定俗成的,只要多看多记,对其中的一些变化和异同是能领会的。 当然,如手边有关于草书的工具书,那就更好了,如《草诀歌》、《草字汇》、《草字编》、《草书要领》及现代的各种《草书字典》、《常用六千行草字汇编》、《草书异体字汇编》以及一些古代名家的草书字帖如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多种字帖,孙过庭的《书谱》、张旭、怀素、黄庭坚等书法家的多种字帖等等。逐篇、逐行、逐字查对认读,(现代印刷的书或帖,几乎都有释文)这样就“认”得更多、更快。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初学者应重点学习的字帖,很多人都推荐王羲之的《十七帖》和孙过庭的《书谱》,这两帖结字简约,几无冗繁笔画,且草法完备,很适宜初学。再就是《草诀歌》(也叫《王羲之草诀歌》或《草诀百韵歌》),该书采用口诀形式,顺口好记,共编撰了如“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长短分知去,微茫看每安”以及“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等二百余句口诀,汇集了近千字的草法。此书对草书启蒙有很大好处,因其好记好认,建议学习书法尤其是学草书的人都要学习《草诀歌》。 当然,在学习识读草书的同时,能了解一些草书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也会对辨草、识草有一定好处。 应说明的是,古代文字改革,几乎都是自然的渐变,虽曾有过统一文字的法令,但相对今天也不同。因此,我们还要去认识和学习一些繁体字和异体字。在规范简化字中,有很多却又是从传统的草书中选出,特别是那些易识的、公认的、笔画省简了的草体字楷化后作为规范简化字来颁布通用的,这个问题也应有所了解。 我们所说的草书,是指多少年来有演化过程,有来绪,祖先们约定俗成,已成定规的,传承下来的公认的书体,绝不是随意乱画的“弯弯绕”!因此,写草书绝不能想当然的乱画。否则,正如俗话说:“草书脱了体,神仙也认不得”!
而且,据说能否辨草、识草也是体现书家层次的一个标准。所以,我把我个人对草书的识读心得奉献给大家。当然,作为对基础知识和方法的介绍,也主要针对多数刚入门的书法爱好者,我将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和介绍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 在书法作品中,草书极富艺术性,最能发挥、宣泄书家感情,所以,草书使很多人喜欢。但是,草书因其笔画的省简、符号化,字形夸张、变形、变异及笔势连绵、映带,这就使没有草书知识的人不易识读,就是学过草书的人也不一定对每个草字都一眼就认识,有的字还要通过对句子、语境、上下文意思的理解才能辨识。这样,也因此影响了作品韵味和作品精神内涵的更好传达。了解草书的人都知道,在书法诸体中,最难的莫过草书,难写难认。 其实,草书并非任意的“弯弯绕”乱画一通,而是有着非常严格的法度,规律。了解这些法度和规律,对不识草书的人有着很好的帮助。 先谈谈其法度规律及识读草书的简单方法: 一是符号化。很多部首演变成“草符”,如草头成了两点一横,三点水成了一点一挑,单人旁、双人旁,言旁等偏旁成了一竖挑,寸、刀、口等部首成了一弯,右耳刀,月字旁成了两弯一点,左耳旁、贝旁成了一折竖提,而相对的两点能代口旁或其他偏旁等等。 还有一些整个字草化变异的,如书、乐、为、发、东等字,大家在日常书写中都已习惯,这些字认起来不难;但对一些日常不常用或很少看见的一类整字变异或草化的如:真、幸、甚、等、欲、敢、听、叔等字及一些难“认”的草符,这相对于我们日常见惯的楷、行等书体那变异是很大的。 二是省简。古人对草书定性是“略举大较,仿佛若斯”,这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说的省简。东汉人赵壹在其《非草书》中说:“(草书是)删难省繁,损复为草,务取易为易知,临时从宜”的。可见当时草书还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且较简略,(否则,恐怕难以流传)试想,如不“删难省繁”岂能“易为易知”?所以,草书结字还要强调“省简”,一是省简偏旁部首。如前所说,原来四画的“草头”,简为两点一短横,左耳或贝字简为一个反写的丁字(折竖提),口字旁省为两个相对的横点,而字、雨字、南字等省了或变异了左竖或中心笔画,常字省了中心的口和竖,四横点省为一横等等多种多样的省简。 再就是省简笔画,如天字,省成了有弯折的三小横,使字差不多省简了人旁和其中的口。业(本文举例,都是指现在所说的繁体)顶上变成了三点,中部省了两点,省简笔画的字是很多的。而且,很多字不仅省简了笔画,部首,而且省简演化成了固定符号,如言符、水符、口符等。(要注意,本文提到的横、竖笔画,如无特别说明的,一般都指草书笔画,并非横平竖直的楷书笔画) 三是连绵,草书的笔画或字与字之间是用牵丝(牵连映带)来连接的,除去这些牵连,(映带没有实笔,只有气势呼应。)就能看出笔画了。另外要注意,有很多笔画还变化为弯折、圆转、连接,上画带下代下画等,而并非一律的牵丝映带。但一般说牵丝比笔画要细,要轻,更虚。在笔画与笔画和字与字间都有大量的牵连现象,有的会偶尔断开,有的一连就是几个字甚至一行一连到底。这些都应在观看或学习中认真逐步体会。 至于“代”,其实这不用严格划分出来,符号化其实就是“代”,所以这“代“也应包含在”变“中。比如,上面说的固定符号,(一般通称草符)言符、水符、口符及包耳符、邑符,月符、立刀符、草头符……以及一横代四点,两点代口等,这些草符都是以符号代偏旁部首、代整字,甚至一符代多种,如“挑”既代言旁,也代单人,双人等,至于整体变异草化的,就是一个符号代一个字了。 对这些草化变异,省简,牵连,代替的方法和形态有所认识了解,要“认”草书也就不是难事了。 还有一种简便的“认”草书的方法,这就是运用对古典诗词的熟悉和了解。因为,一般书法作品都喜欢采用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为内容,你不要烦也不要怕那看着如一团乱麻的“天书”,只要有耐心地逐行逐字循迹辩认,就会发现不管怎样草,总是有迹可寻的。这样去“认”一件草书作品,只要你能认得其中一字或几字,就能试着读通一句,推而广之,就能“认”完全篇。比如,你对“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的山、新、后等字认得,(因这几字在草书中变化不大或草法常见)这就能“认”出空、雨二字,“认”得了“空山新雨后”就能“认”出后面那句“天气晚来秋”,在这句中除了天字草化大些,其他都不难。虽然,在实际的草书作品中,远比这复杂,但你运用自己了解的一些草书规律和知识,结合对古典诗词的熟悉了解,那就远远胜过盲人摸象,由此,逐渐地“认”完整首诗词或全篇就变得容易多了。要是能多看多读,久而久之,这样,能认得的草体字就越积累越多,识读草书这道坎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当然,一种书体的形成是长期的,草书历史已有千多年,历代写草书的人也多,这就同其他艺术一样,也有多种流派,写法;而且草书是一门竭力夸张,甚至随作者兴致、才情发挥的艺术,或因书写者文化素质的不同以及书写习惯,再则书家也因追求变化和避免雷同,也就会出现有的同一字有不同的写法的情况,这也是不言而喻和能够理解的。不过,万变不离其宗,而且草法是经长期有依据的字形演变、约定俗成的,只要多看多记,对其中的一些变化和异同是能领会的。 当然,如手边有关于草书的工具书,那就更好了,如《草诀歌》、《草字汇》、《草字编》、《草书要领》及现代的各种《草书字典》、《常用六千行草字汇编》、《草书异体字汇编》以及一些古代名家的草书字帖如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多种字帖,孙过庭的《书谱》、张旭、怀素、黄庭坚等书法家的多种字帖等等。逐篇、逐行、逐字查对认读,(现代印刷的书或帖,几乎都有释文)这样就“认”得更多、更快。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初学者应重点学习的字帖,很多人都推荐王羲之的《十七帖》和孙过庭的《书谱》,这两帖结字简约,几无冗繁笔画,且草法完备,很适宜初学。再就是《草诀歌》(也叫《王羲之草诀歌》或《草诀百韵歌》),该书采用口诀形式,顺口好记,共编撰了如“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长短分知去,微茫看每安”以及“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等二百余句口诀,汇集了近千字的草法。此书对草书启蒙有很大好处,因其好记好认,建议学习书法尤其是学草书的人都要学习《草诀歌》。 当然,在学习识读草书的同时,能了解一些草书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也会对辨草、识草有一定好处。 应说明的是,古代文字改革,几乎都是自然的渐变,虽曾有过统一文字的法令,但相对今天也不同。因此,我们还要去认识和学习一些繁体字和异体字。在规范简化字中,有很多却又是从传统的草书中选出,特别是那些易识的、公认的、笔画省简了的草体字楷化后作为规范简化字来颁布通用的,这个问题也应有所了解。 我们所说的草书,是指多少年来有演化过程,有来绪,祖先们约定俗成,已成定规的,传承下来的公认的书体,绝不是随意乱画的“弯弯绕”!因此,写草书绝不能想当然的乱画。否则,正如俗话说:“草书脱了体,神仙也认不得”!
展开全部
这篇文章写的特别好,从三方面讲的,还应补充两点,就是第四点,变方为圆,把方框、折筆变圆变弧或撇等;第五点,变横为长,细横或短横点,变竖为椭圆点或短竖点、圆点等;六变竖为弯、斜或柳丝壮接近自然等;七飞白断墨,看似耦断,实属意连,上下呼应,左顾右盼,章法连绵,密不透风,疏能跃马,错落有致,乱石铺街,高低起伏,收放自如,节奏明快,余音绕梁,枯涩浓淡,云烟缭绕,轻重缓急,跑走立止,远近高低,上下左右,矛盾应用,一生坷坎,法度无限,道法自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