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因为错别字而造成严重后果”的真实故事
8个回答
2013-10-15
展开全部
乌鲁木齐从日本引进一条挂面生产线,又花18万元从日本购进1000卷10吨的塑料袋。当这批塑料袋到达乌鲁木齐时,一位细心人发现乌鲁木齐的“乌”多了一点成了鸟鲁木齐。这一点之差使18万元的塑料袋化为乌有。
差之毫厘 失之百里
江西有位农民从某报上看到一则消息:闽西龙岩市白沙镇食用菌栽培很有名,上年大丰收,决定到白沙去学习,千里迢迢来到闽西龙岩市新罗区的白沙镇,下车一问,不想人家告诉他,白沙镇很少有人栽培食用菌,更没有大丰收。他一听“傻”了,连忙拿出报纸问白沙镇的一位干部这是怎么回事?这干部一看报纸,想想才明白报上登的原来是龙岩市上杭县的白砂镇的事,报上因没有说是新罗区还是上杭县,更把“砂”误写成了“沙”,因而使这位农民找错了地方。
就媒体上这么一个错别字,却让农民朋友耽误了一天时间、白跑了100多公里的冤枉路,多花了钱,你说冤不冤?
没有“扶谷县”
神府煤田府谷能源基地的观众收看了电视台有关“陕北歌王”王向荣的话题,都为字幕中多次将“府谷县”这个民歌之乡及王向荣的籍贯写为“扶谷县”,深感惊异。
近十几年来,电视、报纸、杂志上的错别字司空见惯,给当事人和相关单位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这次看了电视之后,一些听众写给王向荣的信就因写成“扶谷县”而被邮局以“查无此县”退回。
书上写的还会错?
据报载:前不久,荆州市某区宣传部副部长问小侄孙:“李时珍是哪里人?”答:“河北人,书上有记载。”小侄孙还找来一本由董胜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书中第1133页,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条,原文如下:“李时珍是蕲州(今河北蕲春)人。”他一看啼笑皆非,只好给小侄孙指出,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并非河北人。小侄孙不服:“难道书上写的还会错?”
别字连篇
电视台播出的20集电视连续剧《不共戴天》,笔者竟发现字幕中的错别字连篇,并且几乎每集的字幕中都反复出现错别字。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出现错别字之处高达50处之多。尤其不能原谅的是,不少错别字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可是却在那些大导演、大编剧、大制片的眼皮底下顺利通过,最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例如,剧中将“检察院”写成“检查院”,把“休戚相关”写成“休息相关”,将“林峰”写成“林疯”,把“资不抵债”写成“姿不抵债”,将“尔虞我诈”写成“你疑尔诈”,把“举步维艰”写成“举步为艰”,等等。
林永友,浙江舟山,公务员———
一条成语病天下
许多作者把成语“空穴来风”当“无中生有”来用,有人戏称为“一条成语病天下”。实际上,空穴来风的意思应是有洞穴才会进来风。
宋玉《风赋》有一句:“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中,句(gōu),通“勾”,意为弯曲;空(kǒng),通“孔”,意为洞。这句话用白话来表达就是:枳树上弯曲的地方才能筑巢,有了孔洞才会进风。比喻乘隙而入,常指某种消息或传言的散布并非毫无缘故。
大学介绍不该有错别字
因工作之便,笔者今年接触到大量高等院校的招生广告和“致新生的一封信”。在这些广告和公开信(包括一部分邮寄入学通知书的信封)中,几乎都有一段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的文字。而在介绍学校所处位置时,又基本上有“坐落在(于)……”这样一句话。遗憾的是,很多学校把“坐落”误写成“座落”。根据笔者手中的资料统计,写“坐落”的院校只有22个,而写“座落”的院校则高达42个,正误之比接近于一比二。这还是大学说明吗?
鼓励读者找错
上海有本《咬文嚼字》月刊,以语言文字规范化为己任,是一本专门纠正语病的刊物。然而,它可不是手电筒光照别人,光找别人的茬儿。它有一个专栏,名曰“向我开炮”,经常刊登读者为该刊指出语文差错的信稿,在每年的合订本上,有时还集中刊出热心为该刊提意见的读者名录,授予“荣誉校对”称号,以鼓励读者给刊物“挑刺”。
我觉得,要减少传媒的语文差错,《咬文嚼字》的这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精神值得学习,这种鼓励读者“向我开炮”的做法也值得仿效。
差之毫厘 失之百里
江西有位农民从某报上看到一则消息:闽西龙岩市白沙镇食用菌栽培很有名,上年大丰收,决定到白沙去学习,千里迢迢来到闽西龙岩市新罗区的白沙镇,下车一问,不想人家告诉他,白沙镇很少有人栽培食用菌,更没有大丰收。他一听“傻”了,连忙拿出报纸问白沙镇的一位干部这是怎么回事?这干部一看报纸,想想才明白报上登的原来是龙岩市上杭县的白砂镇的事,报上因没有说是新罗区还是上杭县,更把“砂”误写成了“沙”,因而使这位农民找错了地方。
就媒体上这么一个错别字,却让农民朋友耽误了一天时间、白跑了100多公里的冤枉路,多花了钱,你说冤不冤?
没有“扶谷县”
神府煤田府谷能源基地的观众收看了电视台有关“陕北歌王”王向荣的话题,都为字幕中多次将“府谷县”这个民歌之乡及王向荣的籍贯写为“扶谷县”,深感惊异。
近十几年来,电视、报纸、杂志上的错别字司空见惯,给当事人和相关单位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这次看了电视之后,一些听众写给王向荣的信就因写成“扶谷县”而被邮局以“查无此县”退回。
书上写的还会错?
据报载:前不久,荆州市某区宣传部副部长问小侄孙:“李时珍是哪里人?”答:“河北人,书上有记载。”小侄孙还找来一本由董胜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书中第1133页,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条,原文如下:“李时珍是蕲州(今河北蕲春)人。”他一看啼笑皆非,只好给小侄孙指出,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并非河北人。小侄孙不服:“难道书上写的还会错?”
别字连篇
电视台播出的20集电视连续剧《不共戴天》,笔者竟发现字幕中的错别字连篇,并且几乎每集的字幕中都反复出现错别字。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出现错别字之处高达50处之多。尤其不能原谅的是,不少错别字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可是却在那些大导演、大编剧、大制片的眼皮底下顺利通过,最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例如,剧中将“检察院”写成“检查院”,把“休戚相关”写成“休息相关”,将“林峰”写成“林疯”,把“资不抵债”写成“姿不抵债”,将“尔虞我诈”写成“你疑尔诈”,把“举步维艰”写成“举步为艰”,等等。
林永友,浙江舟山,公务员———
一条成语病天下
许多作者把成语“空穴来风”当“无中生有”来用,有人戏称为“一条成语病天下”。实际上,空穴来风的意思应是有洞穴才会进来风。
宋玉《风赋》有一句:“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中,句(gōu),通“勾”,意为弯曲;空(kǒng),通“孔”,意为洞。这句话用白话来表达就是:枳树上弯曲的地方才能筑巢,有了孔洞才会进风。比喻乘隙而入,常指某种消息或传言的散布并非毫无缘故。
大学介绍不该有错别字
因工作之便,笔者今年接触到大量高等院校的招生广告和“致新生的一封信”。在这些广告和公开信(包括一部分邮寄入学通知书的信封)中,几乎都有一段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的文字。而在介绍学校所处位置时,又基本上有“坐落在(于)……”这样一句话。遗憾的是,很多学校把“坐落”误写成“座落”。根据笔者手中的资料统计,写“坐落”的院校只有22个,而写“座落”的院校则高达42个,正误之比接近于一比二。这还是大学说明吗?
鼓励读者找错
上海有本《咬文嚼字》月刊,以语言文字规范化为己任,是一本专门纠正语病的刊物。然而,它可不是手电筒光照别人,光找别人的茬儿。它有一个专栏,名曰“向我开炮”,经常刊登读者为该刊指出语文差错的信稿,在每年的合订本上,有时还集中刊出热心为该刊提意见的读者名录,授予“荣誉校对”称号,以鼓励读者给刊物“挑刺”。
我觉得,要减少传媒的语文差错,《咬文嚼字》的这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精神值得学习,这种鼓励读者“向我开炮”的做法也值得仿效。
2013-10-15
展开全部
以前,有一个农民不小心食指被蛇咬伤了,没有及时到医院去医治,肿烂起来后才到医院医治。医生诊断后,说:“你的食指必须切除,不然的话还会糜烂下去。”这位农民实在舍不得,可是又没有其他办法,无奈之下便答应了。医生在开处方时将“切除食指”误写成“切除十指”,当这位农民从手术室出来时,好好的十个手指不见了,成了终身残废,丧失了劳动能力,还引发了一起医疗事故纠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因写错别字而造成巨大后果的故事 急急急急急急
我来答有奖励
甜蜜b小天使
LV.4 2010-11-28聊聊
别字先生的故事
错别字,害人不浅,人们对它们深恶痛绝。古人用诗来讥讽别字先生,警示人们。
明朝有个爱吃枇杷的知县,有人巴结奉承他,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送去,并且先叫人把帖子呈上。帖子上写道:“敬奉琵琶一筐,望祈笑纳。”知县看了很是纳闷:为什么要送我一筐琵琶?琵琶又为什么要用筐装?当知县看到筐里装的东西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筐新鲜的枇杷。知县提笔在那张写着“琵琶”的帖子上写了首诗:
枇杷不是此琵琶,
只恨当年识字差。
若使琵琶能结果,
满城萧管尽开花。
有个浪荡公子,不学无术,花了几千两银子买了个县令来当。一次,他想买补品补身子,便对差人说:“你速去药店买三钱最好的鹿耳。”差人立即急匆匆来到一家大药店,对老板说:“我家老爷吩咐,要三钱鹿耳。”老板皱着眉头,寻思良久道:“本店只有鹿茸,无鹿耳。”差人急得哭起来:“小人买不到鹿耳,依老爷的脾气,定挨五十大板!”老板见状,提笔写了一首打油诗:
只因读书不用功,
错把鹿耳当鹿茸。
倘若办案亦如此,
多少无辜在狱中。
滩浒(虎)缘何读滩浒(许)
小时候读书,就有条经验,凡不认识的字,只要念其边旁,百分之六七十会念对。如泳、咏、△三字皆念“永”,这叫“瞎字认半边”。但另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字,如果按“认半边”的老经验去念,就要成为别字先生了。有个讽刺别字先生的故事:“某人(别字先生)在看一本书看得很入迷,友人问他:在看什么书?答曰:《水浒(许)》。友人不解,再问书中写些什么人物?答曰:有一李逵(达),搿二斧(爹),有万夫不当之勇(男);友人才知某人看的是《水浒》。”这个笑话是编出来讽刺那些“别字先生”的,未勉有点出格,因为把浒读成“许”,逵读人“达”,完全可能,把斧读成“爹”,勇读成“男”就不大可能了。
但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读某字的原音反而错了,“认半边”反而对了。例如滩浒岛这个地名,就应读作滩浒(许),而不能读成滩浒(虎)。
据说,把滩浒读作滩“许”,还是清康熙皇帝造成的。相传,康熙帝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南巡时,对海岛开发十分关注,指名要时任定海镇总兵黄大来前去护驾,多次亲自向黄大来询问舟山的情况,黄向康熙奏呈普陀山寺庙失修的情况后,康熙赐金千两,命修复普陀山前后两大寺。
黄大来还携一部旧的志书,按照志书中的插图介绍海山的地理环境,康熙听得津津有味,要过图边看边念:“舟山、岱山、鱼山、洋山……滩浒(许)”。黄大来和在场的大臣都知道康熙读别字——把滩浒读成滩“许”了。但因皇帝的口是金口,皇帝开了金口,错的也对了,所以,不但没人出来纠正,反而也跟着康熙把滩浒读成滩“许”,并传令滩浒岛附近居民,今后,滩浒只准念滩“许”。所以当地居民一直照念。直到本世纪60年代,笔者去滩浒岛参观发展渔业生产情况时,岛上居民还是叫自己的岛屿为滩“许”。
别字先生自辩
从前有个教书先生,常念别字,误人子弟,被人告到县官那里。县官传他到堂审问。
“你教书常念别字,是吗?”
“不,不,绝无此事,纯属子虚鸟有。”
“什么?鸟有?你把乌念成鸟字,当堂出错,你认打还是认罚?”
先生怕挨打,战战兢兢地说:“认罚!”
县官提笔批下:“罚鸡三只,兔两只。”
先生回家提了一只鸡来。
县官一看,责问道:“怎么就送一只鸡?”先生回答说:“大人你不是写‘鸡三只,免两只’吗?”
县官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喝令退堂。
--《民间笑话大观》
我来答有奖励
甜蜜b小天使
LV.4 2010-11-28聊聊
别字先生的故事
错别字,害人不浅,人们对它们深恶痛绝。古人用诗来讥讽别字先生,警示人们。
明朝有个爱吃枇杷的知县,有人巴结奉承他,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送去,并且先叫人把帖子呈上。帖子上写道:“敬奉琵琶一筐,望祈笑纳。”知县看了很是纳闷:为什么要送我一筐琵琶?琵琶又为什么要用筐装?当知县看到筐里装的东西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筐新鲜的枇杷。知县提笔在那张写着“琵琶”的帖子上写了首诗:
枇杷不是此琵琶,
只恨当年识字差。
若使琵琶能结果,
满城萧管尽开花。
有个浪荡公子,不学无术,花了几千两银子买了个县令来当。一次,他想买补品补身子,便对差人说:“你速去药店买三钱最好的鹿耳。”差人立即急匆匆来到一家大药店,对老板说:“我家老爷吩咐,要三钱鹿耳。”老板皱着眉头,寻思良久道:“本店只有鹿茸,无鹿耳。”差人急得哭起来:“小人买不到鹿耳,依老爷的脾气,定挨五十大板!”老板见状,提笔写了一首打油诗:
只因读书不用功,
错把鹿耳当鹿茸。
倘若办案亦如此,
多少无辜在狱中。
滩浒(虎)缘何读滩浒(许)
小时候读书,就有条经验,凡不认识的字,只要念其边旁,百分之六七十会念对。如泳、咏、△三字皆念“永”,这叫“瞎字认半边”。但另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字,如果按“认半边”的老经验去念,就要成为别字先生了。有个讽刺别字先生的故事:“某人(别字先生)在看一本书看得很入迷,友人问他:在看什么书?答曰:《水浒(许)》。友人不解,再问书中写些什么人物?答曰:有一李逵(达),搿二斧(爹),有万夫不当之勇(男);友人才知某人看的是《水浒》。”这个笑话是编出来讽刺那些“别字先生”的,未勉有点出格,因为把浒读成“许”,逵读人“达”,完全可能,把斧读成“爹”,勇读成“男”就不大可能了。
但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读某字的原音反而错了,“认半边”反而对了。例如滩浒岛这个地名,就应读作滩浒(许),而不能读成滩浒(虎)。
据说,把滩浒读作滩“许”,还是清康熙皇帝造成的。相传,康熙帝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南巡时,对海岛开发十分关注,指名要时任定海镇总兵黄大来前去护驾,多次亲自向黄大来询问舟山的情况,黄向康熙奏呈普陀山寺庙失修的情况后,康熙赐金千两,命修复普陀山前后两大寺。
黄大来还携一部旧的志书,按照志书中的插图介绍海山的地理环境,康熙听得津津有味,要过图边看边念:“舟山、岱山、鱼山、洋山……滩浒(许)”。黄大来和在场的大臣都知道康熙读别字——把滩浒读成滩“许”了。但因皇帝的口是金口,皇帝开了金口,错的也对了,所以,不但没人出来纠正,反而也跟着康熙把滩浒读成滩“许”,并传令滩浒岛附近居民,今后,滩浒只准念滩“许”。所以当地居民一直照念。直到本世纪60年代,笔者去滩浒岛参观发展渔业生产情况时,岛上居民还是叫自己的岛屿为滩“许”。
别字先生自辩
从前有个教书先生,常念别字,误人子弟,被人告到县官那里。县官传他到堂审问。
“你教书常念别字,是吗?”
“不,不,绝无此事,纯属子虚鸟有。”
“什么?鸟有?你把乌念成鸟字,当堂出错,你认打还是认罚?”
先生怕挨打,战战兢兢地说:“认罚!”
县官提笔批下:“罚鸡三只,兔两只。”
先生回家提了一只鸡来。
县官一看,责问道:“怎么就送一只鸡?”先生回答说:“大人你不是写‘鸡三只,免两只’吗?”
县官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喝令退堂。
--《民间笑话大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湖南某市造一个建筑物,七天以后,造了一半,上级要求继续建造,可是在打印的时候把“继续”写成“断续”,导致工程停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