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应该恢复繁体字
展开全部
这方面的争论还很激烈。最近日本和韩国想将中国繁体字进行世界遗产申报,引起了中国的重视。到底是否应该恢复繁体字还是继续进行简体字的改革,一直有不同的争论,现在看来这种争论还在继续,仓颉造字以还,汉字源远流洪,几经变迁,并非一蹴而就。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国汉字的国际地位正在日益提升,一方面是过去弃用汉字的国家,如,韩国和越南正准备恢复使用汉字,另一方面世界形成的汉语热和孔子学院越来越多在世界各地落户,汉字正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愿意学习的一种文字。
按说,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和跨国使用是件大好事,但也因此产生了一些苦恼和问题,比如,怎么处理繁体字和简体字的问题。目前,以日韩代表的繁体字派正在压迫中国大陆承认以繁体字为主的5000个统一汉字,而中国大陆已经成功推行简体字5 0多年,怎么也不能走回头路。可日韩加上台湾认为繁体字才是汉字的正源正本,他们只使用正体的汉字,不承认简体字的地位,这样,就出现汉字使用国与汉字宗主国之间牛蹄子两瓣的情景,大陆做为汉字宗主国岂能屈服使用国的压迫,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和意志。可人家日韩没有普及简体字,人家就认识繁体字,你又怎么能强迫人家认同以中国大陆简体字为主的统一汉字?如果中国不赶快拿出主张,让日韩在统一汉字上另搞一套,使中国丧失汉字宗主国的地位那不但是件丢脸的事情,而且会在今后使用汉字上出现国际性混乱,这对中国的文化传播和汉语教学极其不利。
现在有几派观点:
中国大陆的简体字并不是作为繁体字的对立面和完全替代物(不是对每个汉字都简化,只是简化了其中笔划太繁的常用的几百个汉字)而存在和使用的。简化字是汉字民间的简写形式,其中大量来自行草体和异体字,也是中国汉字存在的传统形式。中国五十年代的文字改革,只是对其进行了统一规范和普及教学。简体字普及的最大成效是方便了劳动群众对汉字的学习和书写,对普及教育和文化作用极大。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先识简体,后认繁体,几乎成为所有现代中国人的自觉学习路径。目前,比台湾和韩国现代化程度要早的新加坡已经普及大陆简化字,一些海外华人也多已熟悉简化字。港澳台同胞来大陆做生意使用简体字很普遍。甚至日本民间也在不自觉地使用中国大陆的简化字。也就是说,简化字和繁体字内在的传承关系和亲缘关系,使它们之间的过渡没有太大的障碍。韩国是因中断使用汉字几十年,有点跟不上形势,把简体字视为异端完全是一种孤陋寡闻,自己落后了自己不觉得,还认为自己是在坚持正宗,韩国这种将繁体字和简体字对立起来的思维是错误的,而纠正这种错误最无言的方式是中国大陆恢复对繁体字的使用和教学,让韩国认识到,简与繁不是对立的,是相互传承关系,繁体字代表一种本源,一种传统;而简体字代表一种进步,一种趋势。
中国恢复使用繁体字绝不意味着对简体字的否定和轻视,而是实行简繁并用,都承认有效。其实这种并用,在改革开放期间已经在南方等省市实行了,今后就是扩大到全国罢了。在今天电脑有统一编码的情况下,简繁转换只是按一下鼠标的事,很方便。中国在恢复繁体字后,九年义务教学仍然以简体为主,只是在教授一些古代诗词和简单古文时,使用一些繁体字,主要是培养辨识能力。到高中和大学时,继续用学古文的方式扩大对繁体字的识别与熟悉,加上中国人在识别汉字简繁上的特殊本领,做到中国人在使用简体字的同时,也能无障碍使用繁体字,这好像没什么问题。
中国在恢复对对繁体字使用和教学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以汉字宗主国的地位与日韩共议5000汉字统一的问题,只不过分两个版本:一个是繁体字版本,一个是简体字版本,两个版本全由中国主持制定,繁体以中国的康熙字典为主,简体以中国已经普及的简体字为主,权威全在中国。日韩等国家想实施哪个版本,自己看着办,反正全是中国字,愿意像中国一样并行使用也行。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希望文字简化,书写迅捷。这种心理并非现代人所独有,古人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发明了笔画稀疏、书写迅疾的草体。草体并非书法家之专利,一般人也广为使用,以至于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所谓汉字“书写体”。比如“学习”,古人书写时就写成现在的简化字。笔画繁复的字,印刷为一体,书写为一体,两体并行不悖。这一点,中国的汉字与西方文字类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简化字就是将两体合一,即书写体完全等同于印刷体。做两体合一的试验,除了中国,世界上尚无第二例。两体合一,意味着丢弃相当一部分传统汉字,使汉字体系面目全非,一部分汉字被置于历史垃圾箱之中。古代人都学习过书写体,所以能够掌握两个体系。今人则大不同,在学校,只能学到简化字,很少接触繁体字。故而两个文字体系,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
从纵向看,年轻人读不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叶以前的繁体字文献(极少数翻译成简化字的文献除外),不能将文明由古及今,一以贯之,造成传承的断裂;从横向看,中国周边的汉字文化圈,在与中国进行交流时也产生极大不便,同样是使用汉字,一个是使用传统的体系,一个是使用新创的体系,难以顺畅地沟通。为了弥补缺憾,不时有繁体字版本的东西出现(如电影《秋菊打官司》的字幕使用的就是繁体字),这倒是方便了中国周边汉字文化圈的观众,但却让中国大陆的年轻观众失去了文字揽系,只能凭难以辨别的地方乡音来理解剧情。顾此而失彼,造**为的大混乱。
有人以为,西方使用拼音文字,西方处于世界文明前列,充分说明拼音文字的优越性。中国效仿,合情合理,势在必行。
一个汉字,忽而代表一个契约,忽而代表一种顿悟,忽而代表一阖机趣,忽而代表一片天地。大到宇宙,小到无间,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几乎都可通过汉字直接寻得答案。把玩揣摩,乐趣无穷,其微情妙旨,非可言言道者,不似西文ABCD,甲乙账簿,字体呆滞。
传统汉字已经用了至少两千多没有变化,一直是凝聚民族的纽带。改变汉字,就等于向过去告别。成为一个新的民族了。没有参加的使用简体字的香港台湾人,还有对中国历史有感情的人,也对传统汉字有感情,所以不喜欢简体字。而已经使用简体字的人,也象爱自己民族一样对简体字有感情,而对使用传统汉字的人厌恶。这里的争论很象是两个民族之间争论谁的地位更高。方舟子嘲笑台湾人觉得放弃古汉字吃亏了,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大陆新一代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感情,没有台湾和香港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使用了一个新的文字,以至于识别古书困难,不能和古人交流。
台湾、香港的识字率都比大陆高得多。它曾经帮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所谓传统汉字误国没有道理。但简体字也早已象传统汉字一样有效使用,对已经使用简体字的数量巨大的人来说,返回使用传统汉字,等于让他们变成不能书写的半文盲,也是非常痛苦的。我看最好大家能求同存异。让中文多样化发展,否则更伤感情。
一个民族必须尊敬自己的传统文化。当一个传统文化已经生存了几千年时,随便改变是危险的。经常改变文字更是容易造成民族分离。印度巴基斯坦主要民族本是同根,语言互相听的懂。后来使用了不同文字,结果现在两个国家是死敌。互相用核武器威胁对方。南斯拉夫除了阿族以外,塞族、克族、斯波族等民族互相之间语言都很相似(差别象北京话和四川话),因为分别用马、希腊等拼音做字系统,结果民族之间不认同,没有感情,历史上经常打的死去活来。中国各地方言差别很大,没有象形文字不可能使用同一个文字系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