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展开全部
近读《清史稿郑成功传》,字里行间,还是读出了点“意外”。当然,《清史稿》的众作者中,有不少的满清遗老,其所言其评价,不可全信。但是,基本史实,他们还是尊重的。比如,郑成功拒不从父命,坚持抗清复明,并为此坚持战斗了十几年。因此,不管是大明王朝的立场,还是中华民族的立场,郑成功都是民族英雄,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史料记载,郑成功发兵收复台湾,却是被动的。因为,在清军的重重压制之下,郑成功可以回旋的战略余地越来越小,不得已而兵发台湾,以求图存,蓄抗清复明之志。
郑成功(1624-1662年),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清史稿》有传记载:“郑成功初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父芝龙,明季入海,从颜思齐为盗;思齐死,代领其众。崇祯初,因巡抚熊文灿请降,授游击将军;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原名郑一官。史书说郑一官“少落魄”,从小习海事,且“性情逸荡,不喜读书,有膂力,好拳棒”,“跅弛放纵,渐流荡逸,失父爱”。看起来,是一位从小野惯了的坏孩子。以今天的角度,郑芝龙是一位海盗兼商人。他先从母舅黄程经商,后与当时著名的海盗颜世齐等二十八人,结为生死之交,在台湾海峡、东中国海,驰骋海疆,远近闻名。郑芝龙后被大明王朝招抚为官。
关于郑成功的出生,史书多有记载。其说,明天启三年(1623年),郑芝龙为其母舅黄程押送货物到日本长崎,留日经商,娶日本肥前平户河内浦千里滨(即今长崎县松浦郡千里滨)平户侯之家臣田川某之女田川氏为妻。成婚翌年,以明天启四年(1624年)七月十四日辰时,田川氏出游千里滨海滩,“拾文贝,将分娩,未及回家,乃依滨内一块平坦巨石以诞”(也有人称郑成功为诞儿石)。据说,诞生之夜,万火齐明。不过,这位田川氏,史书说法似有不同。有说田川氏是日本人。也有一说,其为中国侨民,早年随家族迁居日本,归日本裔。据说,小时候的郑成功,名叫郑森,也叫福松。他六岁已在私塾读书,聪慧活泼,才思敏捷,招人喜欢。
郑成功年及弱冠,正是大明王朝摇摇欲坠之际。满清入关,李自成兵败,南中国地区,先后出现了三个南明王朝。按先后时间顺序,即由福王朱由崧于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又称“福王政权”);唐王朱聿键于顺治二年(1645年)在福州建立的“隆武政权”(又称“唐王政权”);桂王朱由榔于顺治三年(1646年)在广东肇庆建立的“永历政权”。这三个政权,前两个都是短命的,第三个稍长,存活了十六年之久。此时,郑芝龙在福建为官,“弘光政权”倒台后,他支持唐王朱聿键,在“隆武”小朝庭中位居“平国公”,也加入了反清复明的斗争。1644年,隆武皇帝诏赐,郑芝龙引自己的儿子郑森陛见。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隆武帝问之:“江山危矣!你何从我乎?”郑森以岳飞言以答:“文不贪财,武不怕死,江山可保矣。”隆武皇帝见郑森气宇非凡,言语明朗,奇之,抚其背曰:“惜无女配卿,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于是,特赐国姓朱,改名成功,寻封忠孝伯,任御营中军都督,赐尚方剑。因此,这也是世称其为“国姓爷”的由来。
或许,郑成功是感恩戴德之人。他受隆武皇帝倚重,从此一心抗清复明。然而,其父郑芝龙却是鼠尾摇摆之辈。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隆武皇帝被俘,后绝食而亡。这位唐王,系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柽的八世孙。据说。他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亦有气节。史书说其“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这时,明朝旧臣洪承畴奉诏降江南各路,郑芝龙当然也在其列。郑芝龙心想,明朝气数已尽,加之清庭许以“闽粤总督”之诱,便不顾郑成功的苦谏,独自北上福州降清。但是,郑芝龙万万想不到,他离家之时,清军却攻入安平,也掠劫了郑府。郑芝龙的夫人田川氏未及逃出,恐受辱,乃自缢而死(也有说切腹自尽的),享年四十五岁。野史也有一说,称田川氏曾被强奸,然后自尽,郑成功曾剖其母腹,洗涤之,然后入葬。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