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及位移公式的拓展推导,详细点 谢谢
1个回答
2013-10-15
展开全部
一、速度 1、公式:
a= vt=v0+at
反映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何随时间而变化
若v0=0,则:vt=at
2、图象(速度-时间图象),见图1。
(1)vt=v0+at:v0、a为定值
t:自变量 vt:因变量
从表达式可知,vt是t的一次函数
(2)截距:v0;斜率:a
图2中, I 和 II 两个运动的初速度不同,其中 I 的初速度为0, II 的初速度不为零,但是两个运动的加速度相同(a1=a2)。运动 II I的初速度也不为0,但是加速度大于 I 和 II 。
二、位移
1、公式:
S=v0t+at2
反映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如何随时间而变化。
若v0=0,则:S=at2
2、图象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可用v-t图线与横轴所包围的面积,求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此种方法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样适用。图1中阴影部分面积即为该运动经过时间t1的位移。根据几何关系也可以得到位移公式的证明。
例1、物体以v0冲上斜面(设斜面无限长),到最高点速度为零,如图为物体的运动图象,据图象:
(1)物体做什么运动?
(2)若v0=10m/s,经t1=4s速度减为0,求物体的加速度a=? 此过程发生的位移S=?
(3)再回到出发点需要多长时间?
分析:
(1)
从0—t1物体做匀减速到零,单看回去的运动(t1~t2)是匀加速运动。从总体来看,这样的运动应该叫匀变速运动。
(2)
由公式a= ,可以求出a=-2.5m/s2
S=v0t+at2=10×4+ (-2.5)×42=20m
(3)
物体再回到原位置,位移S=0,
S=0 v0t+ at2=0t=8s。通过分析,“8s”是符合题意的。
从图象来看,回到原点S=0,即时间轴上下两部分面积相等。从图中来看,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可以看出应该是8s。
例2、如图所示,分析:
(1)两个质点分别做什么运动?
(2)I、II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分别多大?
(3)前4s两质点的位移分别为多大?
解析:
(1)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aI=5m/s2,aII=2.5m/s2
(3)SI=40m,SII=20m
注意:
1.aI比aII大一倍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Ⅰ:相同的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差一半
Ⅱ: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变化差一半
2.从图象看,位移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例3、一汽车上坡时以v=20m/s,遇到障碍刹车,加速度的大小为4m/s2,求汽车在6s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少?(汽车距刹车点多远)
错解:
S=v0t+ at2=20×6+×(-4)×36=48m
注意:
以上解法是错误的。原因是刹车过程的最后状态是停下来,即:vt=0。这类题在解的过程中,应首先判断在所给时间内,物体是否停下来。如果物体没有停下来,所求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直接代公式求解;如果已经停下来了,过程应该分为两部分:匀变速过程(停下来以前)和静止过程(停下来以后),整个过程不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这种情况下,直接代公式就不行了。但是前一个过程还是匀变速,可以代公式求前一个过程的位移(注意这时所代时间不再是全部时间而是匀变速过程的时间)。我们又知道,后一个过程的位移为0,所以前一个过程的位移与整个过程的位移相同。
正确解法如下:
解:
a= t=
即:第5s末汽车停止运动
所以:S=v0t+at2=20×5+ ×(-4)×25=50(m)
说明:
关键在于隐含条件vt=0。可以参考图象理解。在第6秒,质点是静止的,而不是保持前面的加速度的运动(虚线)。
三、推论:
1、vt2-v02=2as
证明:
由 ,代入S=v0t+at2
有 vt2-v02=2as
2、匀变速直线运动,经初位置时的速度为v0,经末位置时的速度为vt,对所研究的一段时间而言
(1)平均速度:
vt=v0+at 代入S=v0t+ at2
有:S=v0t+
可得:
(2)分成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设C点为从A到B所用时间一半时的物体的位置,则:
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例4、一辆正在匀加速行驶的汽车在5s内先后经过路旁两个相距50m的电线杆。它经过第2根时的速度为15m/s,求它经过第1根电线杆的速度及行驶的加速度。
解:
方法一:基本公式
设物体经过第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v1,加速度为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v2=v1+at15=v1+5a ①
S=v1t+ at250=5v1+ a×52 ②
二式联立,可解得:v1=5m/s,a=2m/s2
方法二:平均速度
由 可得:
例5、一辆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历时5s。已知小车前3s内的位移是7.2m,后3s内的位移为16.8m,试求小车的加速度及5s内的位移。
解:
方法一:基本公式。
设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则由位移公式有:
S1=v0t1+ at12 7.2=3v0+a×32 ①
对后3s,v1=v0+at=v0+3a ②
S2=v1t2+ at2216.8=3v1+ a×32 ③
三式联立可求得:v0=0 a=1.6m/s2
∴由S=at2有S = ×1.6×52=20(m)
方法二:据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有:
v1..5=
v3. 5=
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同理可求v0=0,s=20m。
3、中点位置的即时速度
设C点为从A到B所通过的位移一半时物体的位置
已知:v0、vt求:
例6、如图所示,物体以4m/s的速度自斜面底端A点滑上光滑斜面,途经斜面中点C,到达斜面最高点B。已知vA:vC=4:3,从C到B点历时(3-)s,试求:
(1)到达斜面最高点的速度;
(2)斜面的长度
解:
由已知可知,vA:vC=4:3vC=3m/s
∵C点为AB中点,∴vc=
vA2+vB2=2vC2 42+vB2=2×32
vB=m/s
由S=
斜面长度S=2SBC=7m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时间t等分
(1)1s内、2s内、3s内、……ns内物体的位移之比S1:S2:S3:…:Sn=1:4:9:…:n2
(2)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SI:SII:SIII:…:SN=1:3:5:…:(2n-1)
(3)第2s末、第2s末、第3s末、……第n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v1:v2:v3:…:vn=1:2:3:…:n
看下图可以帮助理解。也可以利用公式证明。
注意:
(1)如何描述这几个规律
(2)时间间隔可扩展到任意t秒
5、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个恒量,△S=at2 匀变速直线运动:SI=S1 SII=S2-S1 SIII=S3-S2…
SI=S1=v0t+at2 SII=S2-S1=v0(2t)+ a(2t)2-(v0t+ at2)=v0t+ at2
SIII=S3-S2=v0(3t)+ a(3t)2-v0(2t)- a(2t2)=v0t+at2…
△S=SII-SI=SIII-SII=…=at2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两个相等时间间隔M、N SM-SN=(M-N)at2
例7、一物体正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1s内和第3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2m和4m,求:
(1)第2秒末的速度v2
(2)3s内的平均速度?
解析:
(1)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两个相等时间间隔M、N
SM-SN=(M-N)at2
S3-S1=(3-1)×a×12=4-2
a=1m/s2
因为 S1=2m 所以 v0. 5= S1/1s=2m/s
又因为a=1m/s2,所以v0=1.5m/s,则v2=3.5m/s
(2)
同理知v3=4.5m/s,所以 =3m/s。
a= vt=v0+at
反映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何随时间而变化
若v0=0,则:vt=at
2、图象(速度-时间图象),见图1。
(1)vt=v0+at:v0、a为定值
t:自变量 vt:因变量
从表达式可知,vt是t的一次函数
(2)截距:v0;斜率:a
图2中, I 和 II 两个运动的初速度不同,其中 I 的初速度为0, II 的初速度不为零,但是两个运动的加速度相同(a1=a2)。运动 II I的初速度也不为0,但是加速度大于 I 和 II 。
二、位移
1、公式:
S=v0t+at2
反映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如何随时间而变化。
若v0=0,则:S=at2
2、图象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可用v-t图线与横轴所包围的面积,求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此种方法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样适用。图1中阴影部分面积即为该运动经过时间t1的位移。根据几何关系也可以得到位移公式的证明。
例1、物体以v0冲上斜面(设斜面无限长),到最高点速度为零,如图为物体的运动图象,据图象:
(1)物体做什么运动?
(2)若v0=10m/s,经t1=4s速度减为0,求物体的加速度a=? 此过程发生的位移S=?
(3)再回到出发点需要多长时间?
分析:
(1)
从0—t1物体做匀减速到零,单看回去的运动(t1~t2)是匀加速运动。从总体来看,这样的运动应该叫匀变速运动。
(2)
由公式a= ,可以求出a=-2.5m/s2
S=v0t+at2=10×4+ (-2.5)×42=20m
(3)
物体再回到原位置,位移S=0,
S=0 v0t+ at2=0t=8s。通过分析,“8s”是符合题意的。
从图象来看,回到原点S=0,即时间轴上下两部分面积相等。从图中来看,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可以看出应该是8s。
例2、如图所示,分析:
(1)两个质点分别做什么运动?
(2)I、II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分别多大?
(3)前4s两质点的位移分别为多大?
解析:
(1)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aI=5m/s2,aII=2.5m/s2
(3)SI=40m,SII=20m
注意:
1.aI比aII大一倍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Ⅰ:相同的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差一半
Ⅱ: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变化差一半
2.从图象看,位移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例3、一汽车上坡时以v=20m/s,遇到障碍刹车,加速度的大小为4m/s2,求汽车在6s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少?(汽车距刹车点多远)
错解:
S=v0t+ at2=20×6+×(-4)×36=48m
注意:
以上解法是错误的。原因是刹车过程的最后状态是停下来,即:vt=0。这类题在解的过程中,应首先判断在所给时间内,物体是否停下来。如果物体没有停下来,所求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直接代公式求解;如果已经停下来了,过程应该分为两部分:匀变速过程(停下来以前)和静止过程(停下来以后),整个过程不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这种情况下,直接代公式就不行了。但是前一个过程还是匀变速,可以代公式求前一个过程的位移(注意这时所代时间不再是全部时间而是匀变速过程的时间)。我们又知道,后一个过程的位移为0,所以前一个过程的位移与整个过程的位移相同。
正确解法如下:
解:
a= t=
即:第5s末汽车停止运动
所以:S=v0t+at2=20×5+ ×(-4)×25=50(m)
说明:
关键在于隐含条件vt=0。可以参考图象理解。在第6秒,质点是静止的,而不是保持前面的加速度的运动(虚线)。
三、推论:
1、vt2-v02=2as
证明:
由 ,代入S=v0t+at2
有 vt2-v02=2as
2、匀变速直线运动,经初位置时的速度为v0,经末位置时的速度为vt,对所研究的一段时间而言
(1)平均速度:
vt=v0+at 代入S=v0t+ at2
有:S=v0t+
可得:
(2)分成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设C点为从A到B所用时间一半时的物体的位置,则:
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例4、一辆正在匀加速行驶的汽车在5s内先后经过路旁两个相距50m的电线杆。它经过第2根时的速度为15m/s,求它经过第1根电线杆的速度及行驶的加速度。
解:
方法一:基本公式
设物体经过第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v1,加速度为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v2=v1+at15=v1+5a ①
S=v1t+ at250=5v1+ a×52 ②
二式联立,可解得:v1=5m/s,a=2m/s2
方法二:平均速度
由 可得:
例5、一辆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历时5s。已知小车前3s内的位移是7.2m,后3s内的位移为16.8m,试求小车的加速度及5s内的位移。
解:
方法一:基本公式。
设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则由位移公式有:
S1=v0t1+ at12 7.2=3v0+a×32 ①
对后3s,v1=v0+at=v0+3a ②
S2=v1t2+ at2216.8=3v1+ a×32 ③
三式联立可求得:v0=0 a=1.6m/s2
∴由S=at2有S = ×1.6×52=20(m)
方法二:据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有:
v1..5=
v3. 5=
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同理可求v0=0,s=20m。
3、中点位置的即时速度
设C点为从A到B所通过的位移一半时物体的位置
已知:v0、vt求:
例6、如图所示,物体以4m/s的速度自斜面底端A点滑上光滑斜面,途经斜面中点C,到达斜面最高点B。已知vA:vC=4:3,从C到B点历时(3-)s,试求:
(1)到达斜面最高点的速度;
(2)斜面的长度
解:
由已知可知,vA:vC=4:3vC=3m/s
∵C点为AB中点,∴vc=
vA2+vB2=2vC2 42+vB2=2×32
vB=m/s
由S=
斜面长度S=2SBC=7m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时间t等分
(1)1s内、2s内、3s内、……ns内物体的位移之比S1:S2:S3:…:Sn=1:4:9:…:n2
(2)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SI:SII:SIII:…:SN=1:3:5:…:(2n-1)
(3)第2s末、第2s末、第3s末、……第n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v1:v2:v3:…:vn=1:2:3:…:n
看下图可以帮助理解。也可以利用公式证明。
注意:
(1)如何描述这几个规律
(2)时间间隔可扩展到任意t秒
5、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个恒量,△S=at2 匀变速直线运动:SI=S1 SII=S2-S1 SIII=S3-S2…
SI=S1=v0t+at2 SII=S2-S1=v0(2t)+ a(2t)2-(v0t+ at2)=v0t+ at2
SIII=S3-S2=v0(3t)+ a(3t)2-v0(2t)- a(2t2)=v0t+at2…
△S=SII-SI=SIII-SII=…=at2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两个相等时间间隔M、N SM-SN=(M-N)at2
例7、一物体正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1s内和第3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2m和4m,求:
(1)第2秒末的速度v2
(2)3s内的平均速度?
解析:
(1)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两个相等时间间隔M、N
SM-SN=(M-N)at2
S3-S1=(3-1)×a×12=4-2
a=1m/s2
因为 S1=2m 所以 v0. 5= S1/1s=2m/s
又因为a=1m/s2,所以v0=1.5m/s,则v2=3.5m/s
(2)
同理知v3=4.5m/s,所以 =3m/s。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