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高中化学啊 我总觉得自己入不了门 这次考试考了25分(幸亏不是千分制的)求学好化学的方法 我... 40
怎样学好高中化学啊我总觉得自己入不了门这次考试考了25分(幸亏不是千分制的)求学好化学的方法我谢谢各位了...
怎样学好高中化学啊 我总觉得自己入不了门 这次考试考了25分(幸亏不是千分制的)求学好化学的方法 我谢谢各位了
展开
展开全部
几乎每天都有同学问这个问题,现在把我搜集到的一些内容放到这里,请朋友们参考:
一、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
化学这门学科,它虽然是理科,但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而每一道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题。事实确实是这样,化学成绩优秀者,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每一种物质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并记住了几个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因此讲,准确的记忆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然而,当你对书本的所有方程式,所有物质的性质都记熟后,在实际应用时,如解许多信息迁移题时,面对一些新物质的性质仍感束手无策,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大家忽视了化学知识体系中的规律性。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未免有点片面,既然化学是一门科学,那么它的基础问题就必然有反映客观规律的反应机理。这些反应机理绝不是只针对一个问题,而是针对一系列本质相近的问题,是可以由此及彼的。如果单凭记忆化学书上少量的化学方程式,少量的物质的性质,缺乏灵活运用规律性的能力,会使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缺少横向联系,对于它的完善和统一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很难从整体上“驾驭”知识体系,因此,准确的理解和应用是学好化学的第二要素。
在许多学生的眼里,“化学”似乎带有一种神奇的色彩,化学现象本身变化多端,再加上还要用“分子”、“原子”理论来力求解释,固而有的学生便发出这样的感叹:化学抽象难学。
其实,化学并不难学。这门学科是以我们周围存在的物质为研究对象的。它具体揭示这种物质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方面的奥秘,研究其合成、分解它们的方法和技术。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有这样一种魅力,它能使无用变有用,一用变多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我们掌握了化学知识,就可以使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例如,用空气,煤炭,水这些看来十分平常的东西,可以生产出农作物所需的肥料之王--尿素、硫铵等,如果以石灰石、焦炭、食盐和水为原料,还能合成塑料,你能想象的到吗?
用从地下开采出来的黑油油、粘糊糊的石油,不仅可以提炼出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还可以用作生产塑料、橡胶、纤维等化工产品的原料;运用化学方法可以从金红石(钛矿石)里提炼制造宇宙飞船、超音速飞机所需的金属—钛;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制得发展电子工业不可缺少的高纯度半导体材料—硅,等等。可以说,从人的衣食住行到工农业生产,到处显示着化学的光华;从古人类的钻木取火到现在尖端科技,无一不渗透着化学的功绩。
在科学的百花园里,化学已成为一朵秀丽的鲜花。它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和充实。已与人们的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目前人类已到了非它不可的地步。
学好化学,既可用化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遇到的现象,也可告诉人们如何应用化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既可激励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可开拓视野,指导人们的生活。特别对方兴未艾的科学、技术、社会教育(STS教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怎样学好高中化学
1、记忆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既然前述化学有着内容多、知识碎、需记忆的特点,那么就需要我们去强化记忆。怎样记忆呢?常见的记忆方法有:
①.“化学口诀”法
“化学口诀”法是把化学知识经过高度压缩,提炼成容易记忆的几个词或几句话,作为一种特殊信号传授给同学们,每当这些信号出现的时候,同学们就会很快地联想起所学的内容,经过多次反复,这些信号以及它们所概括的内容,便能长久而牢固地保留在记忆中,由于这种信号既简明又富有趣味性,因而能激发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谁强显谁性,谁弱就写谁;
若是阴离子,一步一个水;
若是阳离子,一步就完成;
因是逆反应,勿忘可逆号 “ ”;
因为量很少,沉淀“↓”气体“↑”符号都不要。
②.浓缩择要法
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挈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
如在学习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了便于记忆,可概括为五个字:“逆”(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等”(平衡的标志--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定”(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定)、“变”(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会被破坏,此时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
③.语言用韵法
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五个三”就利于记忆。
三阶段: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净化、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的吸收的硫酸的生成
三原理:燃烧硫或金属硫化物等原料来制取二氧化硫、使二氧化硫在适当的温度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化成三氧化硫、再使三氧化硫跟水化合而生成硫酸
高温
三方程:4FeS2+11O2====2Fe2O3+8SO2
催化剂
2SO2+O2 ===2SO3
加热
SO3+H2O=H2SO4
三设备: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
三净化:除尘、洗涤、干燥
④.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既要理解内涵,又要掌握外延,即一摩尔的任何气体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约是22.4升,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⑤.适当复习,反复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⑥.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人脑通过感知、识记保持的信息,再经神经通道联系分析器运用,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错误的回忆得到纠正,遗忘了的再进行识记;久而久之终生不忘,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使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不应变成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不能视为就是为了储备,而要进入周转,加以运用,才能巩固,才有效能。” 总之,记忆因各人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学习习惯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无论哪种记忆方法,只要符合记忆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2、学会读懂课本、用好课本,注意课本阅读的“薄->厚->薄”法
⑴、怎样进行化学课本的阅读
有些同学化学学习困难、成绩不好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些同学不重视化学课本的阅读,或者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他们既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全部的化学学习就靠上课听听老师讲,看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和随大家一起进实验室做做实验,老师布置了作业,这才打开课本,看看题目,不管正确与否,做了交差了事,对于这些同学来说,似乎课本只是提供作业题目的“习题集”,他们不是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有准备地进行习题练习,而是遇到解答不出来的题目时,才不得已翻翻书,把课本当成解题的一种参考书。平时不读书,临时“抱佛脚”,考前把课本苦苦地死记硬背一通,如此应考当然心中无数,缺乏功底,成绩自然不佳。同学们,学习化学应切实以课本为根本,熟悉它,研究它,把它读懂读会,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化学学习方法。 搞好化学阅读,同样有个方法和技巧问题。
① 采用默读的方式。这是因为默读比朗读速度快,默读比朗读更有利于理解阅读的内容。一般来说,朗读有助于背诵,而默读有助于理解。同学们所进行的化学阅读主要要求理解,对于要求记忆的内容也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② 按一定的程序阅读。这个程序以“粗读-细读-精读”较为有效。如预习时课文可粗读,即粗浅的阅读。其目的有三:一是对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找出与新课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三是对新课有哪些疑难问题。自己边读、边想、边分析综合。课堂上老师安排自学,需要阅读。这种阅读是在预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出示本节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在老师指导下的深入阅读,要系统钻研教材,要做到细读以致精读。这种课堂阅读一般要注意做到“三要”:一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重点阅读的内容,使阅读具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是钻研关键词语,思考和理解问题的实质;三是手脑并用,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强化记忆及找出疑难和问题。
③ 有选择的阅读。这一般用在复习中的阅读。复习阅读是建立在预习阅读和课堂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归纳、巩固性阅读。它不是前两种阅读的简单重复,而是带有一定分析和对比综合概括性质的更深层次的阅读,要紧扣课文中心和重点内容、结合课堂学习情况有选择的阅读。这种阅读可用在课后阅读、单元复习和总复习的阅读。
④ 写出阅读笔记,把所学重点内容系统梳理,或默写有关概括、原理和化学用语等,也可用图表形式表述,或动笔圈划评点等,对于熟悉课文,加深理解,强化记忆都是很有益的。
⑵、注意课本阅读的“薄->厚->薄”法
我认为 ,正确阅读化学课本应是“薄->厚->薄”的形式。学习时,为了理解我们要将薄薄的课本通过细读、精读,将课本读厚,真正理解课本的内涵和外延,即由薄到厚;然后再取其精华,实现由厚到薄的过渡。其中,将课体读厚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如单质钠一节,我们应掌握钠原子的结构、性质、用途及存在。为了更深入的理解课本内容,要将课本读厚,具体为:
结构:包括原子序数为11、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等;
物理性质:包括银白色固体(态)、熔点(低于水的沸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导电、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学习的重点
①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常温下被氧化生成Na2O、加热或燃烧生成Na2O2,新切开的金属钠在空气中较长时间放置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露出的“真面目”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Na),表面逐渐变暗(Na2O),后形成一层水膜(NaOH溶液),再后有一种白色固体形成(Na2CO3·10H2O),最后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无水Na2CO3),此外还可与氯气(钠在氯气中继续燃烧2Na+Cl2=2NaCl产生白烟)、硫(钠与硫混合研磨可发生爆炸2Na+S=Na2S)等非金属反应;
②与水的反应:伴随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的进行,同学们也应多问几个为什么:钠很容易被小刀切开,说明了什么?钠投入水中为什么不下沉,而是浮在水面上与水剧烈反应并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小球为什么会向四周游动?发出的嘶嘶声是怎么来的?滴有酚酞的水逐渐变红色,有可能生成什么物质?在观察现象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判断等思维活动,不难获得答案,同时加深了对课本内容及钠的性质的深刻理解;
③与酸的反应:金属钠投入盐酸中,反应的方程式如何书写?写作2Na+2H2O=2NaOH+H2↑、NaOH+HCl=NaCl+H2O,还是直接反应2Na+2HCl=2NaCl+H2↑,从反应的实质2Na+2H+=2Na++H2↑及H+的来源不难得出答案;
④与盐溶液的反应:将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FeCl3溶液,现象如何、方程式怎样书写?首先弄清钠与CuSO4溶液的反应:第一步2Na+2H2O =2NaOH+H2↑,第二步CuSO4+2NaOH=Cu(OH)2↓+Na2SO4,总反应为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现象及钠与FeCl3溶液的反应便不难得出。
存在(由于性质活泼,无游离态、均为化合态)
用途(制取Na2O2、作还原剂还原贵重金属等),使有限的内容变“厚”。然后精读、细读,牢固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抓住规律,辐射全部,从而把课本读“薄” 。
⑶、熟练掌握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学习中有些同学常有这样的感觉:课本学的非常明白,可是一到做题就什么也不会了,究其原因是什么呢?——问题出在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上。
课本内容作为知识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是相对“死”的东西,同学们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去实现两个转化:一是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转化为同学们自己的知识,即为“继承”;二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即为“迁移”。相比之下,关键是后者,学习知识是为了提高能力,也就是素质的培养。
要想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我个人认为关键是“练”。“学游泳就须在水里教在水里学”,解题也是这样,要在练中学,在学中练,一边练习,一边总结,找出规律,指导今后的学习。
3、做好学习笔记,建立纠错本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知识是必需记在纸上再看一遍才能理解和掌握的。当然,记笔记不是抄书,更不等同于练字,需要记下的往往是在学习或复习课本知识和相关辅导材料时遇到的、或在做题中总结出的知识(大多是做题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减少“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内容可分为六种情况:
①记下你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你认为容易忘的知识点。这一点因人而异。同一节内容,因为认知水平不同,需要记的内容就不同。但是大多会符合“英雄所见略同”的规律。在正常情况下,同学们的认识与出题人的认识往往是相同的,即:同学们认为重要的,就是考试要考的。因为同学们的认识往往从老师那里来,且考试考的是重点,并不回避常见题和做过的题。
②记下顿悟到的知识(大多是“一句话知识”)。有时,我们一直对某一类问题比较模糊,相关的题总是理不清思路。直到有一天看到或听到关于这方面的某一句论述后,感到豁然开朗,不由得脱口而出:“原来是这样啊!”这时,一定要及时将这一句话和相关的问题记下来,这是学习产生质的飞跃的重要时机。就好像作家、音乐家、科学家的灵感一样,当灵感闪现的时候,一定要把它捕捉到,迅速记下来。若不抓紧记下来,则顿悟到的知识会很快与你擦肩而过。白白错过了一次提高学习成绩的大好机会。下一次的这种顿悟,还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再次出现。这就好比玩游戏时,飘来一个“炸弹”,吃下后,火力猛增,才能顺利闯过这一关。若让“炸弹”飘走,可能无论如何这一关也闯不过去。有时老师就某个问题的讲解打了一个比喻,可能就是你闯关的“炸弹”,一定要及时记在“小本本”上。
③记下规律性的知识。如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还原性强弱顺序的判定、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有机物中烃的燃烧规律以及常用口诀等等。这些都是记的重点,即使会了,也要整理一下。
④记下特殊的知识。化学知识内容庞杂,归纳时主要考虑的是共性,还有许多特性的知识,往往隐含在共性背后,切不可忽视。否则,得到的知识是不完整的,例如,浓硫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氧化、脱水和吸水三大特性;卤素的有些通性不能兼顾氟,必须突出强调氟的特性:单质氯、溴、碘均不能与稀有气体反应,但氟可与稀有气体反应生成Xe、Kr的氟化物,如XeF2、XeF4、XeF6、KrF2等;单质氯、溴、碘与水的反应可用通式X2+H2O=HXO+HX表示,但氟例外,2F2+2H2O=4HF+O2↑;氯、溴、碘氢化物的水溶液具有强酸性,而氟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是弱酸;氯、溴、碘氢化物的水溶液均可用玻璃仪器制取和贮存,但氟化氢需用铅皿制取且在塑料瓶中存放;CaCl2、CaBr2、CaI2易溶于水,而CaF2不溶于水;AgCl、AgBr、AgI不溶于水,而AgF溶于水;讲解羧酸的共性时,不能忽略其中甲酸的特性;讨论溶液时,固体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氨水、酒精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等等。可以说,考试一半是考规律,一半是考规律中的特例。规律好记,但特例就容易忘,一定要特别记下、特别注意。
⑤记下多次做错的题型和相关的知识点。由于先入为主的影响,第一次做错了的题,后来便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虽然不是相同的题,但是题型一样,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也一样。这是最致命的错误。这些题可能分散在好几章里,复习时,一定要把它们挑出来,记在“小本本”上的一个地方。这些题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考察某个知识点的。把这些题集中起来,就是对这一知识点最全面的复习。如果不记下来,今天碰见一个,不会;明天又碰见一个,不清楚。这样会造成一个假象,即:自己很多题都不会,逐渐地自信心就没有了,学习便开始退步。集中起来一一对比,你会发现,错了这么多题,原因却只有一个,“一错再错”现象是同学们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预防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考试前看一下自己曾多次错过的题,相当于考试前有人给你提个醒。但是,如果平时做题和复习时没有把这些题记下来,考试前也就没有什么可提醒的。自己哪些地方容易错,也不知道。
⑥记下经过请教别人才会的题的详细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优秀学生之所以能在各种考试中保持较好的成绩,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把不会的知识真正问清楚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这里为什么要强调“真正”两个字呢?因为有些同学也问了,也耐心地听老师讲了,也听懂了。但是仅仅满足于听懂了,没有把听懂了的知识再写出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题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几天后考试时又遇到了这样的题,下笔写的时候,才发现写不完整,重蹈了“一错再错”的覆辙。若是当时问过之后,马上写下来,发现问题继续问,就不会出现后悔莫及的事情了,正所谓“行百步而半九十”。
4、重视实验
对于实验的基本要求是明确目的、理解原理、熟悉步骤,做到勤于动手、善于动脑。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做实验就学不好化学,化学与实验密不可分。很多同学不懂这个道理,不太重视实验。认为只要掌握课本上的一些理论,就可以推断出所有实验的现象,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实践出真知”,“一切正确的认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这些话都很有道理。有好些化学问题,不通过实验,就难以解决。新一轮高考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理论性减少,实验题增多,“黑板上做实验”能得高分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的高考不“真做”是不能得高分的。
如乙烯的制取实验,课本上讲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共热到170℃便可制得,通入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其褪色,证明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并具有还原性。但若实际做一下实验会发现反应后期混合液变黑,产生的气体并不是单一的乙烯气体,而是乙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因此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乙烯气体;再如乙烯、乙炔均能使溴水褪色,但谁快谁慢呢?理论上讲似乎是乙炔,但实验结果却是乙烯。这一切单靠课本理论凭空想象,是很难得出答案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中一些理论,而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实验,重视每一个实验,从而提高从实验中获得正确认识的能力。
实验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目的看似简单,实则重要,实验过程中要牢牢掌握实验目的;其次要熟悉实验步骤,不可做一步,看一步,要通盘掌握,弄清每一步的意义;第三是实验过程中要多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问的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5、注意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培育“知识树”
能力的实质就是系统化、概括化、程序化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知识的系统化对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
在素质培养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有一个知识的系统网络,重视基础知识讲清讲透,这样,能力才可以得到提高。布鲁纳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课堂中要善于将知识纵横向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的贮存,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意义记忆和逻辑记忆。其益处为不但强化了记忆功能,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结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系统地学习,努力做到心中有“树”,这是学习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
具体来讲,一本书就好比一颗大树,它的书名就相当于大树的主干,各章的标题相当于大树的主枝,位于各章之下的节是大树的侧枝,各节所阐述的具体概念、定义、定理、公理、公式、原理、规律等可以看成是大树的小枝和叶片,至于每一个文字、标点、符号等则可以看成是大树的细胞。
我们在学习时,就要注意按照这样的结构,把所学的知识组织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
第一,化多为少,减轻记忆负担;
第二,形象记忆,迅速可靠;
第三,将知识联系起来,可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熟练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出于某种投机心理,出于应付考试的心理,不愿意全面系统地学习,而愿意采用一种“划重点”的学习方法,以为这样可以省力速效。其实恰好相反,打乱知识本身固有的系统结构,孤立地记忆一个个重点,就好比撒落一地的叶片,要一个个捡起来,那是很费事的。
更可虑的是,由于缺了线索,好不容易记住的几个重点,要想保持住也很困难,稍不留神就又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同时,由于缺少头绪,各部分“重点”往往容易混在一起,张冠李戴。
总之,“重点”学习法是一种很不科学的低效率的学习方法,一定要彻底抛弃,代之以科学的系统学习法。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上述“知识树”必须由自己亲自栽培才能真正有效。花钱购买现成的“知识树”,如“×××一览图”、“×××一览表”之类,是不会有什么帮助的。只有通过同学们的自身努力,亲手种植、培育的“知识树”,才能使同学们所学的知识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应用目前已显的越来越突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果你按以上所说完全做到了,成绩还不理想,那么来试试启智网校的网络辅导吧!
一、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
化学这门学科,它虽然是理科,但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而每一道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题。事实确实是这样,化学成绩优秀者,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每一种物质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并记住了几个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因此讲,准确的记忆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然而,当你对书本的所有方程式,所有物质的性质都记熟后,在实际应用时,如解许多信息迁移题时,面对一些新物质的性质仍感束手无策,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大家忽视了化学知识体系中的规律性。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未免有点片面,既然化学是一门科学,那么它的基础问题就必然有反映客观规律的反应机理。这些反应机理绝不是只针对一个问题,而是针对一系列本质相近的问题,是可以由此及彼的。如果单凭记忆化学书上少量的化学方程式,少量的物质的性质,缺乏灵活运用规律性的能力,会使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缺少横向联系,对于它的完善和统一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很难从整体上“驾驭”知识体系,因此,准确的理解和应用是学好化学的第二要素。
在许多学生的眼里,“化学”似乎带有一种神奇的色彩,化学现象本身变化多端,再加上还要用“分子”、“原子”理论来力求解释,固而有的学生便发出这样的感叹:化学抽象难学。
其实,化学并不难学。这门学科是以我们周围存在的物质为研究对象的。它具体揭示这种物质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方面的奥秘,研究其合成、分解它们的方法和技术。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有这样一种魅力,它能使无用变有用,一用变多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我们掌握了化学知识,就可以使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例如,用空气,煤炭,水这些看来十分平常的东西,可以生产出农作物所需的肥料之王--尿素、硫铵等,如果以石灰石、焦炭、食盐和水为原料,还能合成塑料,你能想象的到吗?
用从地下开采出来的黑油油、粘糊糊的石油,不仅可以提炼出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还可以用作生产塑料、橡胶、纤维等化工产品的原料;运用化学方法可以从金红石(钛矿石)里提炼制造宇宙飞船、超音速飞机所需的金属—钛;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制得发展电子工业不可缺少的高纯度半导体材料—硅,等等。可以说,从人的衣食住行到工农业生产,到处显示着化学的光华;从古人类的钻木取火到现在尖端科技,无一不渗透着化学的功绩。
在科学的百花园里,化学已成为一朵秀丽的鲜花。它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和充实。已与人们的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目前人类已到了非它不可的地步。
学好化学,既可用化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遇到的现象,也可告诉人们如何应用化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既可激励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可开拓视野,指导人们的生活。特别对方兴未艾的科学、技术、社会教育(STS教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怎样学好高中化学
1、记忆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既然前述化学有着内容多、知识碎、需记忆的特点,那么就需要我们去强化记忆。怎样记忆呢?常见的记忆方法有:
①.“化学口诀”法
“化学口诀”法是把化学知识经过高度压缩,提炼成容易记忆的几个词或几句话,作为一种特殊信号传授给同学们,每当这些信号出现的时候,同学们就会很快地联想起所学的内容,经过多次反复,这些信号以及它们所概括的内容,便能长久而牢固地保留在记忆中,由于这种信号既简明又富有趣味性,因而能激发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谁强显谁性,谁弱就写谁;
若是阴离子,一步一个水;
若是阳离子,一步就完成;
因是逆反应,勿忘可逆号 “ ”;
因为量很少,沉淀“↓”气体“↑”符号都不要。
②.浓缩择要法
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挈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
如在学习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了便于记忆,可概括为五个字:“逆”(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等”(平衡的标志--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定”(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定)、“变”(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会被破坏,此时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
③.语言用韵法
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五个三”就利于记忆。
三阶段: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净化、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的吸收的硫酸的生成
三原理:燃烧硫或金属硫化物等原料来制取二氧化硫、使二氧化硫在适当的温度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化成三氧化硫、再使三氧化硫跟水化合而生成硫酸
高温
三方程:4FeS2+11O2====2Fe2O3+8SO2
催化剂
2SO2+O2 ===2SO3
加热
SO3+H2O=H2SO4
三设备: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
三净化:除尘、洗涤、干燥
④.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既要理解内涵,又要掌握外延,即一摩尔的任何气体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约是22.4升,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⑤.适当复习,反复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⑥.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人脑通过感知、识记保持的信息,再经神经通道联系分析器运用,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错误的回忆得到纠正,遗忘了的再进行识记;久而久之终生不忘,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使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不应变成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不能视为就是为了储备,而要进入周转,加以运用,才能巩固,才有效能。” 总之,记忆因各人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学习习惯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无论哪种记忆方法,只要符合记忆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2、学会读懂课本、用好课本,注意课本阅读的“薄->厚->薄”法
⑴、怎样进行化学课本的阅读
有些同学化学学习困难、成绩不好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些同学不重视化学课本的阅读,或者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他们既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全部的化学学习就靠上课听听老师讲,看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和随大家一起进实验室做做实验,老师布置了作业,这才打开课本,看看题目,不管正确与否,做了交差了事,对于这些同学来说,似乎课本只是提供作业题目的“习题集”,他们不是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有准备地进行习题练习,而是遇到解答不出来的题目时,才不得已翻翻书,把课本当成解题的一种参考书。平时不读书,临时“抱佛脚”,考前把课本苦苦地死记硬背一通,如此应考当然心中无数,缺乏功底,成绩自然不佳。同学们,学习化学应切实以课本为根本,熟悉它,研究它,把它读懂读会,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化学学习方法。 搞好化学阅读,同样有个方法和技巧问题。
① 采用默读的方式。这是因为默读比朗读速度快,默读比朗读更有利于理解阅读的内容。一般来说,朗读有助于背诵,而默读有助于理解。同学们所进行的化学阅读主要要求理解,对于要求记忆的内容也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② 按一定的程序阅读。这个程序以“粗读-细读-精读”较为有效。如预习时课文可粗读,即粗浅的阅读。其目的有三:一是对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找出与新课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三是对新课有哪些疑难问题。自己边读、边想、边分析综合。课堂上老师安排自学,需要阅读。这种阅读是在预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出示本节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在老师指导下的深入阅读,要系统钻研教材,要做到细读以致精读。这种课堂阅读一般要注意做到“三要”:一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重点阅读的内容,使阅读具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是钻研关键词语,思考和理解问题的实质;三是手脑并用,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强化记忆及找出疑难和问题。
③ 有选择的阅读。这一般用在复习中的阅读。复习阅读是建立在预习阅读和课堂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归纳、巩固性阅读。它不是前两种阅读的简单重复,而是带有一定分析和对比综合概括性质的更深层次的阅读,要紧扣课文中心和重点内容、结合课堂学习情况有选择的阅读。这种阅读可用在课后阅读、单元复习和总复习的阅读。
④ 写出阅读笔记,把所学重点内容系统梳理,或默写有关概括、原理和化学用语等,也可用图表形式表述,或动笔圈划评点等,对于熟悉课文,加深理解,强化记忆都是很有益的。
⑵、注意课本阅读的“薄->厚->薄”法
我认为 ,正确阅读化学课本应是“薄->厚->薄”的形式。学习时,为了理解我们要将薄薄的课本通过细读、精读,将课本读厚,真正理解课本的内涵和外延,即由薄到厚;然后再取其精华,实现由厚到薄的过渡。其中,将课体读厚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如单质钠一节,我们应掌握钠原子的结构、性质、用途及存在。为了更深入的理解课本内容,要将课本读厚,具体为:
结构:包括原子序数为11、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等;
物理性质:包括银白色固体(态)、熔点(低于水的沸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导电、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学习的重点
①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常温下被氧化生成Na2O、加热或燃烧生成Na2O2,新切开的金属钠在空气中较长时间放置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露出的“真面目”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Na),表面逐渐变暗(Na2O),后形成一层水膜(NaOH溶液),再后有一种白色固体形成(Na2CO3·10H2O),最后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无水Na2CO3),此外还可与氯气(钠在氯气中继续燃烧2Na+Cl2=2NaCl产生白烟)、硫(钠与硫混合研磨可发生爆炸2Na+S=Na2S)等非金属反应;
②与水的反应:伴随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的进行,同学们也应多问几个为什么:钠很容易被小刀切开,说明了什么?钠投入水中为什么不下沉,而是浮在水面上与水剧烈反应并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小球为什么会向四周游动?发出的嘶嘶声是怎么来的?滴有酚酞的水逐渐变红色,有可能生成什么物质?在观察现象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判断等思维活动,不难获得答案,同时加深了对课本内容及钠的性质的深刻理解;
③与酸的反应:金属钠投入盐酸中,反应的方程式如何书写?写作2Na+2H2O=2NaOH+H2↑、NaOH+HCl=NaCl+H2O,还是直接反应2Na+2HCl=2NaCl+H2↑,从反应的实质2Na+2H+=2Na++H2↑及H+的来源不难得出答案;
④与盐溶液的反应:将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FeCl3溶液,现象如何、方程式怎样书写?首先弄清钠与CuSO4溶液的反应:第一步2Na+2H2O =2NaOH+H2↑,第二步CuSO4+2NaOH=Cu(OH)2↓+Na2SO4,总反应为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现象及钠与FeCl3溶液的反应便不难得出。
存在(由于性质活泼,无游离态、均为化合态)
用途(制取Na2O2、作还原剂还原贵重金属等),使有限的内容变“厚”。然后精读、细读,牢固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抓住规律,辐射全部,从而把课本读“薄” 。
⑶、熟练掌握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学习中有些同学常有这样的感觉:课本学的非常明白,可是一到做题就什么也不会了,究其原因是什么呢?——问题出在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上。
课本内容作为知识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是相对“死”的东西,同学们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去实现两个转化:一是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转化为同学们自己的知识,即为“继承”;二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即为“迁移”。相比之下,关键是后者,学习知识是为了提高能力,也就是素质的培养。
要想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我个人认为关键是“练”。“学游泳就须在水里教在水里学”,解题也是这样,要在练中学,在学中练,一边练习,一边总结,找出规律,指导今后的学习。
3、做好学习笔记,建立纠错本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知识是必需记在纸上再看一遍才能理解和掌握的。当然,记笔记不是抄书,更不等同于练字,需要记下的往往是在学习或复习课本知识和相关辅导材料时遇到的、或在做题中总结出的知识(大多是做题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减少“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内容可分为六种情况:
①记下你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你认为容易忘的知识点。这一点因人而异。同一节内容,因为认知水平不同,需要记的内容就不同。但是大多会符合“英雄所见略同”的规律。在正常情况下,同学们的认识与出题人的认识往往是相同的,即:同学们认为重要的,就是考试要考的。因为同学们的认识往往从老师那里来,且考试考的是重点,并不回避常见题和做过的题。
②记下顿悟到的知识(大多是“一句话知识”)。有时,我们一直对某一类问题比较模糊,相关的题总是理不清思路。直到有一天看到或听到关于这方面的某一句论述后,感到豁然开朗,不由得脱口而出:“原来是这样啊!”这时,一定要及时将这一句话和相关的问题记下来,这是学习产生质的飞跃的重要时机。就好像作家、音乐家、科学家的灵感一样,当灵感闪现的时候,一定要把它捕捉到,迅速记下来。若不抓紧记下来,则顿悟到的知识会很快与你擦肩而过。白白错过了一次提高学习成绩的大好机会。下一次的这种顿悟,还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再次出现。这就好比玩游戏时,飘来一个“炸弹”,吃下后,火力猛增,才能顺利闯过这一关。若让“炸弹”飘走,可能无论如何这一关也闯不过去。有时老师就某个问题的讲解打了一个比喻,可能就是你闯关的“炸弹”,一定要及时记在“小本本”上。
③记下规律性的知识。如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还原性强弱顺序的判定、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有机物中烃的燃烧规律以及常用口诀等等。这些都是记的重点,即使会了,也要整理一下。
④记下特殊的知识。化学知识内容庞杂,归纳时主要考虑的是共性,还有许多特性的知识,往往隐含在共性背后,切不可忽视。否则,得到的知识是不完整的,例如,浓硫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氧化、脱水和吸水三大特性;卤素的有些通性不能兼顾氟,必须突出强调氟的特性:单质氯、溴、碘均不能与稀有气体反应,但氟可与稀有气体反应生成Xe、Kr的氟化物,如XeF2、XeF4、XeF6、KrF2等;单质氯、溴、碘与水的反应可用通式X2+H2O=HXO+HX表示,但氟例外,2F2+2H2O=4HF+O2↑;氯、溴、碘氢化物的水溶液具有强酸性,而氟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是弱酸;氯、溴、碘氢化物的水溶液均可用玻璃仪器制取和贮存,但氟化氢需用铅皿制取且在塑料瓶中存放;CaCl2、CaBr2、CaI2易溶于水,而CaF2不溶于水;AgCl、AgBr、AgI不溶于水,而AgF溶于水;讲解羧酸的共性时,不能忽略其中甲酸的特性;讨论溶液时,固体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氨水、酒精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等等。可以说,考试一半是考规律,一半是考规律中的特例。规律好记,但特例就容易忘,一定要特别记下、特别注意。
⑤记下多次做错的题型和相关的知识点。由于先入为主的影响,第一次做错了的题,后来便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虽然不是相同的题,但是题型一样,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也一样。这是最致命的错误。这些题可能分散在好几章里,复习时,一定要把它们挑出来,记在“小本本”上的一个地方。这些题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考察某个知识点的。把这些题集中起来,就是对这一知识点最全面的复习。如果不记下来,今天碰见一个,不会;明天又碰见一个,不清楚。这样会造成一个假象,即:自己很多题都不会,逐渐地自信心就没有了,学习便开始退步。集中起来一一对比,你会发现,错了这么多题,原因却只有一个,“一错再错”现象是同学们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预防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考试前看一下自己曾多次错过的题,相当于考试前有人给你提个醒。但是,如果平时做题和复习时没有把这些题记下来,考试前也就没有什么可提醒的。自己哪些地方容易错,也不知道。
⑥记下经过请教别人才会的题的详细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优秀学生之所以能在各种考试中保持较好的成绩,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把不会的知识真正问清楚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这里为什么要强调“真正”两个字呢?因为有些同学也问了,也耐心地听老师讲了,也听懂了。但是仅仅满足于听懂了,没有把听懂了的知识再写出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题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几天后考试时又遇到了这样的题,下笔写的时候,才发现写不完整,重蹈了“一错再错”的覆辙。若是当时问过之后,马上写下来,发现问题继续问,就不会出现后悔莫及的事情了,正所谓“行百步而半九十”。
4、重视实验
对于实验的基本要求是明确目的、理解原理、熟悉步骤,做到勤于动手、善于动脑。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做实验就学不好化学,化学与实验密不可分。很多同学不懂这个道理,不太重视实验。认为只要掌握课本上的一些理论,就可以推断出所有实验的现象,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实践出真知”,“一切正确的认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这些话都很有道理。有好些化学问题,不通过实验,就难以解决。新一轮高考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理论性减少,实验题增多,“黑板上做实验”能得高分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的高考不“真做”是不能得高分的。
如乙烯的制取实验,课本上讲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共热到170℃便可制得,通入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其褪色,证明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并具有还原性。但若实际做一下实验会发现反应后期混合液变黑,产生的气体并不是单一的乙烯气体,而是乙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因此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乙烯气体;再如乙烯、乙炔均能使溴水褪色,但谁快谁慢呢?理论上讲似乎是乙炔,但实验结果却是乙烯。这一切单靠课本理论凭空想象,是很难得出答案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中一些理论,而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实验,重视每一个实验,从而提高从实验中获得正确认识的能力。
实验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目的看似简单,实则重要,实验过程中要牢牢掌握实验目的;其次要熟悉实验步骤,不可做一步,看一步,要通盘掌握,弄清每一步的意义;第三是实验过程中要多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问的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5、注意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培育“知识树”
能力的实质就是系统化、概括化、程序化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知识的系统化对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
在素质培养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有一个知识的系统网络,重视基础知识讲清讲透,这样,能力才可以得到提高。布鲁纳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课堂中要善于将知识纵横向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的贮存,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意义记忆和逻辑记忆。其益处为不但强化了记忆功能,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结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系统地学习,努力做到心中有“树”,这是学习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
具体来讲,一本书就好比一颗大树,它的书名就相当于大树的主干,各章的标题相当于大树的主枝,位于各章之下的节是大树的侧枝,各节所阐述的具体概念、定义、定理、公理、公式、原理、规律等可以看成是大树的小枝和叶片,至于每一个文字、标点、符号等则可以看成是大树的细胞。
我们在学习时,就要注意按照这样的结构,把所学的知识组织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
第一,化多为少,减轻记忆负担;
第二,形象记忆,迅速可靠;
第三,将知识联系起来,可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熟练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出于某种投机心理,出于应付考试的心理,不愿意全面系统地学习,而愿意采用一种“划重点”的学习方法,以为这样可以省力速效。其实恰好相反,打乱知识本身固有的系统结构,孤立地记忆一个个重点,就好比撒落一地的叶片,要一个个捡起来,那是很费事的。
更可虑的是,由于缺了线索,好不容易记住的几个重点,要想保持住也很困难,稍不留神就又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同时,由于缺少头绪,各部分“重点”往往容易混在一起,张冠李戴。
总之,“重点”学习法是一种很不科学的低效率的学习方法,一定要彻底抛弃,代之以科学的系统学习法。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上述“知识树”必须由自己亲自栽培才能真正有效。花钱购买现成的“知识树”,如“×××一览图”、“×××一览表”之类,是不会有什么帮助的。只有通过同学们的自身努力,亲手种植、培育的“知识树”,才能使同学们所学的知识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应用目前已显的越来越突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果你按以上所说完全做到了,成绩还不理想,那么来试试启智网校的网络辅导吧!
展开全部
多做练习、善记忆、多记反应方程式、结构式、公式、概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其实和学习其他课程没有差别的,认真听课,下课先复习再写作业,然后做大量的练习题,有不懂的地方查书或者是向老师同学请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最重要的就是上课听
还有就是你自己去书店买化学的辅导书
自己在家里做
碰到不懂的一定要问学校老师
老师肯定乐意,你别怕老师不高兴
另外学校留的作业一定要认真自己做千万不要抄答案
还是那句话不懂就问
所有东西都必须全部搞清楚噢
噢我的月考成绩明天就要出来了……总之我初中就是这样的,中考59分,错的那题我还真不会……
还有就是你自己去书店买化学的辅导书
自己在家里做
碰到不懂的一定要问学校老师
老师肯定乐意,你别怕老师不高兴
另外学校留的作业一定要认真自己做千万不要抄答案
还是那句话不懂就问
所有东西都必须全部搞清楚噢
噢我的月考成绩明天就要出来了……总之我初中就是这样的,中考59分,错的那题我还真不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