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冠三军”中的“三军”指哪“三军”?
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9
展开全部
实际上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 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 裨为军的编制。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 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 裨为军的编制。
2013-10-15
展开全部
有两种说法,都成立。
其一:大军进攻,以战略考虑,有正面军队(中军)和侧翼迂回或掩护军队(左军、右军),因此三军为左、中、右军。
其二:大军进攻,以兵力部署和次序,有前锋(侦察、诱敌、建立进攻阵地)、主力(作战)、后卫(掩护、督粮、收容、警戒)三支部队,因此三军为前、中、后三军
其一:大军进攻,以战略考虑,有正面军队(中军)和侧翼迂回或掩护军队(左军、右军),因此三军为左、中、右军。
其二:大军进攻,以兵力部署和次序,有前锋(侦察、诱敌、建立进攻阵地)、主力(作战)、后卫(掩护、督粮、收容、警戒)三支部队,因此三军为前、中、后三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15
展开全部
前军 中军 后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