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燃锦江堤
据说民国年间,某地出土一碑,上刻一对: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此对一出,震惊四海。此联堪称无可替代的“绝对”对法。
2、茶煮凿壁泉
这是个婉约派的下联,据说是一位姓阎的北京大学教授所对,并曾发表于早年之《羊城晚报》,平仄协调,意境优美。尤为可贵者,“烟锁池塘柳”中“五行”悉在左旁,此半联则把木、火、金、土、水放在了字的底下(繁体的“凿”字下面有个金字),惟“凿壁泉”为特有名词,与“池塘柳”这普通名词相对,亦为联格之大忌。
3、炮镇海城楼
传说这是有“天下第一才子”之称的纪晓岚对出的下联,也有说是某士兵对的,究竟是谁对的,无法进行考证)。这个下
联被人们看作是豪放派的对法,也是最为流行的对法,似乎成了“烟锁池塘柳”公认的标准对句。
4、灯深村寺钟
其不但平仄协调,且胜在自然,意境韵味直追原句。是“以虚带实”的写法,“深”(深远)既是形容村寺的所在处,也是对灯光的视觉享受。“钟”应是指钟声,“村寺钟”中听觉方面的描写。与烟锁异曲同工。还算精巧,却少气魄;
5、烛镌河坝松
上联中“烟锁”为视觉上烟雾弥漫缠绕柳树的印象,下联中“烛镌”亦是视觉上烛光对暗处的松树的轮廓产生的隐隐约约,光怪陆离之感。 另,“烛”乃“烟”之因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烟锁池塘柳
“烟锁池塘柳”被认为是历史上的绝对,对句不是唯一的,古人应对下句有:镜涵火树堤,灯垂锦槛波,烽销极塞鸿等对子,今人续对则有一网友的“秋镕海堰枫”,接近可以与古人对作媲美。
扩展资料:
“烟锁池塘柳”可认为是历史上的绝对,因其结构上五个字使用五行作为偏旁;意境上描绘了一个幽静的池塘、绿柳环绕、烟雾笼罩,因此欲对出合乎五行并且意境相符的诗句实属不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烟锁池塘柳
导语:上联:烟锁池塘柳?
关于“上联:烟锁池塘柳?”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多个来源的用户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1、以下观点被50人点赞、并有92个交流讨论:
有的为句意理论不断。有的为一字写下千字文。真是人才济济八仙过海各有神通!从古至今一幅幅对联,对出了中国传统之化的伟大,对出了汉字特有的语言形式之美韵。故历史上也留下了很多所谓的绝对典故。其实由于汉字语言文化特有的近义,反义,对联中重要的对偶对仗可以说没有绝对,唯有音律不同。只是由于文化流传的故事性,大家只注重故事而有意忽略对出的优秀下联。还有一个原因是上联人已不在尘世,无法得到当事人的肯定而不在存在下联。其实很多所谓的绝联,都是普通人的杰作,他们会借用名人的字号编一个故事,使那一联得以流传。但故事再动听,对于一个细心而又会思考的读者,从字里行间不难读出不匹配,人为编造的痕迹。但它也有好处,就是更好的普及了对联文化,让更多的人乐于接受这一文化形式,使对联得以更好的普及与推广。最近在头条上常看到直接用古诗词,增广贤文,甚至名言俚语及歇后语出联的,真觉得玩的有点过了。从几处早莺争暖树到穷在闹市无人问,还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龙游浅滩遭虾戏等很多耳熟能详的常见句作上联。虽然现在大家为了玩的开心,在对对联时已很多人不再坚守平仄,只求对仗工整意境相合。一般在这个对联故事的资料里,都能查到。
2、精彩回答:
如果说一定要用五行,我勉强一对:上联:烟锁池塘柳;下联:炉销湿地松。下联:锅烧湿地松。如果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偏旁不好对,不如换个思路,用东南西北中五方位偏旁来对。上联:烟锁池塘柳;下联:鸫栖冀中楠。
3、精彩回答:
我试对了下:烟锁池塘柳。2.烟锁池塘柳,火镇江堤枫。各位大侠看行得通否?给挑下毛病。烟锁池塘柳,给出了一副''春光池塘柳色图''。春天来了,池塘水色融融,岸柳嫩叶清新,远远望去如烟如雾般。秋锦江堤枫,给出了一副''秋色江岸枫林图''。大自然倾尽心力渲染绘制运化而出的秋色枫林美图,用一个'锦'字就足以涵盖了。''秋锦江堤枫'',其意境不输于''烟锁池塘柳''。假设当年乾隆给纪晓岚出个上联''秋锦江堤枫'',纪晓岚怕是更难对出下联。而且按春夏秋冬季节顺序排也只能是''烟锁池塘柳''为上联。至于平仄韵律,不可拘泥苛求,古诗中不合律的诗句亦是不少的,在此不赘述罗列。简陋的注释,欢迎批评指正。
4、以下观点被18人点赞、并有25个交流讨论:
下联:炮镇海城楼。最近常见有联友拿出历史上的绝对或难对之联让大家对下联,“烟锁池塘柳"即是其中一条,难就难在上联包含了金木水水土,而下联既要呼应上联,又要也包含五种物质,可见难度之大。电视剧《铁嘴铜牙纪晓岚》中,皇上出“烟锁池塘柳"上联,纪晓岚对出了这个最好下联。因为笔者已看过答案,故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图个开心就好。
5、精彩回答:
“烟锁池塘柳"难就难在上联包含了金木水水土,而下联既要呼应上联,又要也包含五种物质,可见难度之大。电视剧《铁嘴铜牙纪晓岚》中,皇上出“烟锁池塘柳"上联,纪晓岚对出了好下联:炮镇海城楼。我才疏学浅,试一对,却与纪二字同:炮镇海域权。(坚船利炮控制了领海权。)钱煌江楼塔。(钱放在江楼塔上,使之生辉)。还有一土豪,钱太多了:堆炫满村银。(金木水火土皆有,但意境肯定是土了)
推荐于2020-02-12
烟锁池塘柳;
下联: 炮镇海城楼。
出处和典故:此联为乾隆一次临江南科考,两名举子不分上下,乾隆于是出此联而试,一名一见当场调头就走,另一名想了半天只好悻悻而去。乾隆于是御点先走的为第一。众臣问其故,乾隆说:“我此联为绝对,能一见断定者必高才也。”确实此联可称绝对,上联五字,嵌“火、金、水、土、木”五行为偏旁,且意境很妙:一个幽静的池塘,周围绿柳环绕,一层层烟雾将其深深的笼罩,这简直就是一幅山水画。若干年后,终于有人对了下联:“炮镇海城楼。”单从字面上看,也是以五行为偏旁的,但意境与上联却差得太远了,只是勉为其对罢了。后来还有人前赴后继的续对:灯深村寺钟。茶烹凿壁泉。这两副下联,意境稍好,但五行偏旁的位置又不吻合。还待有识之士来续对。
烟锁池塘柳;
至明代,吴下张令夷在《迂仙别记》中,让迂公对曰:
冀粟陈献忠。
此五字中含东西南北中五方,是以五方对五行。
又陈子升在其《中洲草堂遗集》中,作了三个对句,寓于四首《柳波曲》诗中。皆以五行对五行。其一为:
灯垂锦槛波。
所在之诗为:“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回波初试舞,折柳即闻歌。”“灯垂锦槛波,烟锁池墉柳。妄梦五湖湄,郎家大堤口。”一般地说,诗中之对仗,若未单独使用,不当作对联看。但陈氏在两诗自序中说:“客有以‘烟锁池塘柳’五字具五行以属余为对句,因成《柳波曲》二首,与好事者正之。”可见 “灯垂锦槛波”是专为对“烟锁池塘柳”而作的,相对独立,故这里作对联看了。灯垂,亦作“灯填”。其二为:
烽销极塞鸿。
所在之诗为:“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东枝罢春水,南翼怨秋风。”(《续作锁柳销鸿之曲》)其三为:
钟沉台榭灯。
所在之诗为:“烟锁池塘柳,钟沉台榭灯。灯心红缕密,柳眼绿波澄。”(《烟锁沉引》)
《巧对续录》载有一文土和武士的两个对句。文句云:
秋唫涧壑松。
武句云:
炮镇海城楼。
二百多年来,武土这个对句最为流行,似乎成了“烟锁池塘柳”公认的标准对句。
又《小豆棚》言,山西景芝荣,幼时即有才名。三岁时姊嫁归宁,父命其作诗,应声曰:“前日于归去,今朝反面来。愁容何易改,顿觉笑颜开。”父命其对“烟锁池塘柳”一联,又对道:
浪暖锦堤桃。
暖,即暖之异体字,为取“火”旁而用之。
又《南楼随笔》谓江苏地方有一对句,曰:
炮架镇江城。
又《清稗类钞》所收对句为:
灯深村寺钟。
近人也有不少对句。《名联趣谈》说,二十年前北京大学某教授就有一个为:
茶烹凿壁泉。
该书中,梁羽生先生还介绍了其他一些联友的对句。陈敬之有两句。其一是:
烽销漠塞榆。
其二是:
桃熛锦浪堤。
熛,本指火红之炭,此指红色。
骆广彬也有两句,而且也是寓于诗中的。一是:
港城铁板烧。
铁板烧,是一种菜的吃法。先将铁板烧热,旋即在上面放置鲜肉和蔬菜,盖一下就吃。此句所在之诗为《旋厅赏酌》:“烟锁池塘柳,港城铁板烧。旋厅添绿蚁,风物览逍遥。”其二是:
汀培锦柱灯。
汀,水中小洲。培,培土而植灯柱也。此句出自《白天鹅酒店夜宴》:“烟锁池塘柳,汀培锦柱灯。招邀珠海夜,觞角满高明。”
陈正龙有一句,曰:
灯铭水墨楼。
铭,记也。
张耀君的对句是:
灯销深圳桥。
此外,尚有人对作:
灰堆镇海楼。
慕羽先生以“燕衔泥垒巢”,“燕”下四点,又可解作“火”,“五行”齐备,又可解作五言诗之一句,意境也不错,惜“巢”字不属“木”部
推荐于2018-12-20
据说,乾隆年间一次开科考试,两考生脱颖而出,伯仲难分。乾隆于是出此联而试,一名见联当场调头就走,另一名想了半天也悻悻而去。乾隆于是钦点先走的为第一。众臣问其故,乾隆说:“我此联为绝对,能一见断定者必高才也。”
“烟锁池塘柳”,的确堪称为绝对,上联五字,字字嵌五行为偏旁,且意境很妙。看似简单好对,其实很难,有人甚至认为它是“天下第一难”。根据传说,有“天下第一才子”之称的纪晓岚对出的下联是“炮镇海城楼”(也有说是解放海城时某解放军士兵对的,究竟是谁对的,无法进行考证)。这个下联被人们看作是豪放派的对法,也是最为流行的对法,似乎成了“烟锁池塘柳”公认的标准对句。
然而却有专家认为,这个下联虽是工整有序,但只是字对,不仅平仄欠合,且以专有名词“海城楼”对随处可见的“池塘柳”也是犯对联之忌的;
还有个婉约派的下联:“茶煮凿壁泉”,据说是一位姓阎的北京大学教授所对,并曾发表于早年之《羊城晚报》,平仄协调,意境优美。尤为可贵者,“烟锁池塘柳”中“五行”悉在左旁,此半联则把木、火、金、土、水放在了字的底下(繁体的“凿”字下面有个金字),惟“凿壁泉”为特有名词,与“池塘柳”这普通名词相对,亦为联格之大忌;
另据传说,在开封包公湖旁延庆观里有个玉皇阁,地下9米处埋着一块石碑,上面就刻有此对联,也是无序的:“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有人认为这个“燃”字对的甚好;
其他又传清代乾隆时大臣冯承修对为:“秋唫涧壑松”,语不通俗,较费解;
今有人对作:“灰堆镇海楼”、“榕城烟酒铺”、 “烽销漠塞榆”、“烽销极塞鸿”等,意境稍差;
有人对为:“灯深村寺钟”,虽还算精巧,却少气魄;
另有人对作:“港铺灯标塔”,虽有新意,惟仍不具备普遍意义;还有人对以“燕衔泥垒巢”,“燕”下四点,又可解作“火”,“五行”齐备,又可解作五言诗之一句,意境也不错,只可惜“巢”字不属“木”部;
苏格兰一位华侨以“枫焚镇海堤”为对,也可算妙对。惟“枫”、“焚”二字谐韵,不如“烟锁”二字响亮。
总之,对者众多,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