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板聘了两个新助理、叫他们每人去市场买一斤土豆回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故事】在美国的佛罗伦萨州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约翰,一个叫哈里的两个年轻人,同时进入一家蔬菜贸易公司。
三个月后,哈里很不高兴地走到总经理办公室,向总经理抱怨说:“我和约翰同时来到公司,现在约翰的薪水已经增加了一倍,职位也升到了部门主管。而我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对上司交代的任务总是按时按量地完成,从来没有拖沓过,可是为什么我的薪水一点没有增加,职位依然是公司的普通职员呢?”
总经理没有马上回答哈里的问题,而是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这样吧,公司现在打算预订一批土豆,你先去看一下哪里有卖的,回来我再回答你的问题。”
于是哈里走出总经理办公室,找卖土豆的蔬菜市场去了。半小时后,哈里急匆匆地回到总经理办公室,汇报说,“二十公里外的‘集农蔬菜批发中心’有土豆卖”。
总经理听说后问道,“一共几家卖的?”哈里挠了挠头说:“我刚才只有看到有卖的,没看到有几家,您稍等一会儿,我再去看一下!”
说完又急匆匆地跑了出去,二十分钟后哈里喘着粗气再次跑到总经理的办公室汇报,“报告总经理!一共有三家卖土豆的。”总经理又问他“土豆的价格是多少?三家的价格都一样吗?”哈里
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
楞了一下,又挠了挠头说:“总经理,您再等一会儿,我再去问一下。”说完,哈里就要往外跑。这时,总经理叫住他,“你不用再去了,你去帮我把约翰叫来吧。”
三分钟后,哈里和约翰一起来到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先对哈里说:“你先在这里休息一下吧。”然后又对约翰说:“公司打算预订一批土豆,你去看一下哪里有卖的。”
四十分钟后,约翰回来了,向总经理汇报:“二十公里外的‘集农蔬菜批发中心’有三家卖土豆的,其中两家是卖0.9美元一斤,只有一家老头卖的是0.8美元一斤”。
“我看了一下他们的土豆,发现老头家的最便宜,而且质量也最好,因为他是最近农园里种植的。如果需要的话,价格还可以更优惠些,并且他们家有货车,可以免费送货上门。”
“我已经把那老头带来了,就在公司大门外等着,要不要让他进来具体洽谈一下?”
总经理说道,“不用了,你让他先回去吧!”于是,约翰就出去了。
这时,总经理看着办公室目瞪口呆的哈里,问道:“你都看到了吧,如果你是总经理,你会给谁加薪晋职呢?
哈里惭愧地低下了头。
【思考】故事给我们的职场启示是: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是只具有专业知识、只知道埋头苦干就行,而是更需要积极主动、
充满热情、灵活自信。一个合格的员工不止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应该做什么,而是要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做好规划,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做好该做的事情。
这个故事也需要我们反思:不能从员工身上找原因,更需要管理者从多角度去思考如何用好人。
首先,要对团队有正确的认识。一个优秀的团队来自领导者、中层管理者和执行者不同角色的合力:需要领导者去思考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引导团队走向成功;需要中层管理者上传下达,承上启下,细化管理,把企业战略变成可行性的方针、方法和措施;需要执行者不折不扣地去落实。只有思想没有行动,目标永远是镜中花、水中月;只顾低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去取真经,离开了唐僧的坚定执着,或者没有孙悟空三个师兄弟的降妖除怪,谁最终都不能修成正果。所以说,约翰和哈里的角色都是团队中重要的角色,哈里作为执行者也是团队不可或缺的。
其次,对员工要一视同仁。龙生九种,各不相同。管理者不能只关注自己想培养的、认为优秀的骨干,而忽视其他员工,任其自生自灭。哈里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作为管理者,应该及早将其优缺点告之,给予指导性建议,帮其改进。而不是像故事中老板,等到约翰提拨起来后才告诉哈里,他与约翰相比“这里有毛病,那里有问题”。这种管理态度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管理者与员工沟通不到位,影响上下级关系。严重地还会让员工感受
到遭遇了职场 “冷暴力”,影响工作状态和绩效;而管理者也会认为这样的员工是部门的负担、累赘,只会影响团队的业绩。
再次,分配工作任务时要考虑“用人之长”。前文的故事被很多管理者同样应用在用人时,都希望自己的下属个个如约翰。但是人无完人,如果一个团队都是像约翰那样的员工,恐怕大家就都想当领导了,结果可能是一盘散沙,这样的团队也未必是高绩效的。作为管理者,应该把每个人的长处发掘出来,优秀的就要推荐、要提拔;有待改进的就要多指导、多督促。就像唐僧团队,每个组合都有它的道理,而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优势,在于管理者如何用其所长和避其所短。
最后,进行个性化员工管理。管理者要提高团队整体绩效,就应该根据不同人特点来布置不同的工作任务,采用差异化的管理方式。像对约翰那样的员工,可以只安排他去买土豆,别的不需要交代。而对哈里那样的员工,就应该把要问的事情交代清楚,哈里也完全可以一次把事情搞定。
正如最近读的《执行到位不拖延》一书,其中谈到执行为何总是打折扣的问题时,讲到职场中55.7%的被调查者给自己贴上了“瞎忙族”的标签,每天忙得要死,却没有任何收获。执行者要改变“瞎忙”的状态,必须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说“不”。学会拒绝,不让额外的要求扰乱自己的工作进度,而且有些事情完全没有必要亲力亲为。而且要使用处理事情的“优先表”,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领导说到什么就着急做什么,不说就不做。到后来该做的事情没
有做好,甚至没有做,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
当然,除了员工在完成任务时没有头绪,不能安排合理的工作进程外。管理者在其中是否一直扮演着在交代的任务时意图不清,分工不清,责任不清,抓住哪个是哪个的现象?在布置任务既要交代清楚是什么、也要交代清楚为什么?只有让员工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有什么价值、意义,或重要性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全面地考虑各种条件、因素,以尽可能系统的思维方式去应对和解决问题。否则,他可能只会像故事中的哈里那样,说一做一,瞎忙一气,需要管理者推着他前行。如果真是这样,不仅是哈里的悲哀,也是团队的不幸!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在你认为员工不行的时候,首先检查一下自己管理上是否有问题。
第一个助理,因为市场已经没有土豆了,所以就直接回复了老板,而另外一个助理,虽然市场上没有土豆了,却联系了卖土豆的商贩,问了土豆的价格,以及土豆再次上货的时间,说明第二个处理心思比较细腻,更适合做助理,这就是老板的管理方法。
领导管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团队,没有主心骨不行。一个家庭搞得好不好,一个单位是热火朝天还是冷冷清清,一把手负主要责任。我们每个人,即便不会走上领导岗位,也都会从父母的孩子成长为孩子的父母,都会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骨干。当你开始说了算的时候,应该如何主导团队的事情?如何处理团队的关系?一把手可以为所欲为吗?
第一,一把手应该对大事充满敬畏。具体来说,就是不轻易开口,一旦开口就一定要做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一把手应该有的态度,因为决策者的每一个决定,动用的是集体的资源,影响的是集体的利益,不可以不慎重。另一方面,决策的执行情况将直接影响一把手的威信和决策的效果。正所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落实,法律就是纸上的文字,规矩就是断了电的高压线。前有孙武杀宠姬练兵,后有商鞅徙木立信,现有的“勿谓言之不预”,一把手言出必行,才有众人令行禁止。“信”是一个组织存在的基础,是秩序的基石。
第二,一把手应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节俭地使用力量。任何时候,任何组织,资源都是有限的,不能够无限制的予取予夺,特别是对于管事管钱的一把手来说。如果一个家庭,追求声色犬马、贪图享乐,那就离破败不远了;穷兵黩武、穷奢极欲,那也离灭亡不远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史总是一遍一遍地重演。对于掌握资源使用的一把手来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资源要用在对一家人最重要的事情上。家人的健康、幸福远远重于个人的享乐、炫耀。
第三点,一把手做事情应该讲究时机,智慧地使用力量。什么是讲究时机呢?以前人们都是种田为生,到了时候就要播种,到了时候就要收割,这就是农时。错过了播种时间,再种下去种子就不能成活,这一年的地就荒废了;错过了收割的时间,谷子就烂在地里,人们就要挨饿。不管是征人修长城,还是修宫殿,修水利设施,都不能与农时相违背,因为这损害了人们的利益,让人饿肚子。时代变了,但是道理没有变。每个人都会有婚丧嫁娶,每个人都会有难处痛点,智慧的一把手懂得把握时机,懂得在合适的时候,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
总而言之,每个人都会在某个领域成为一把手。一把手可不好当。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老板聘用了两个新的助理,给他们的任务就是让他们买一斤土豆回来,而a助理直接就走向市场,然后就去买土豆,直接把土豆买了回来,并没有任何的改变和想法,而毕助理呢,他在购买土豆的时候询问了土豆今年的行情,而且了解了土豆的品质,土豆的种类,还有本公司对于土豆需求,并且联系了很多关于土豆的客商
一个问题摆在别人的面前的时候,如果你只是简单的思考一个问题的话,是没有办法,有更好的应用的,你要多为思考,多来利用
举一反三的事例很多,不能单纯的盲目的去从事一项的工作,而是通过这项工作而想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你看到水,然后就会想到的作用是做什么的?谁会用在很多的地方?然后从这个水开发出很多的商机来?
这个老板让两个新助理去买土豆,并没有单纯的说让他们买土豆,而是在考验他们,看他们的班能力还应变能力,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只是简单的让去做一件事情,而是一件事情发生了之后,有另一件事情,紧接着会带来很多的商机,能够敏锐的发现商机的人才是事业上的好助手
生活中也是这个样子的,当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不要单纯的去干瞪着对面,要多去思考,举一反三,让事情变得更为顺利,更有发展的前途
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是只具有专业知识、只知道埋头苦干就行,而是更需要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一个合格的员工不止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应该做什么,而是要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做好规划,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做好该做的事情。
这个故事也需要我们反思:不能从员工身上找原因,更需要管理者从多角度去思考如何用好人。
【故事】在美国的佛罗伦萨州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约翰,一个叫哈里的两个年轻人,同时进入一家蔬菜贸易公司。
三个月后,哈里很不高兴地走到总经理办公室,向总经理抱怨说:“我和约翰同时来到公司,现在约翰的薪水已经增加了一倍,职位也升到了部门主管。而我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对上司交代的任务总是按时按量地完成,从来没有拖沓过,可是为什么我的薪水一点没有增加,职位依然是公司的普通职员呢?”
总经理没有马上回答哈里的问题,而是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这样吧,公司现在打算预订一批土豆,你先去看一下哪里有卖的,回来我再回答你的问题。”
于是哈里走出总经理办公室,找卖土豆的蔬菜市场去了。半小时后,哈里急匆匆地回到总经理办公室,汇报说,“二十公里外的‘集农蔬菜批发中心’有土豆卖”。
总经理听说后问道,“一共几家卖的?”哈里挠了挠头说:“我刚才只有看到有卖的,没看到有几家,您稍等一会儿,我再去看一下!”
说完又急匆匆地跑了出去,二十分钟后哈里喘着粗气再次跑到总经理的办公室汇报,“报告总经理!一共有三家卖土豆的。”总经理又问他“土豆的价格是多少?三家的价格都一样吗?”哈里
推荐于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