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有那些传统礼节?
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7
展开全部
汉族传统婚姻习俗
求 婚 南宁汉族居民的男子长至十七八岁,家长就托媒妁为儿子筹谋婚事。其婚姻的条件首先重门当户对,即所谓“木门对木门,竹门对竹门”;其次重年龄相近(一般男大女1岁—3岁为宜);再次重才貌双全。经媒妁介绍,男女双方及其家庭认可同意,便行“合命”。如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由媒妁把女方的“白命”送还女家,换取“红命”(即用红纸书写其年庚八字),送到男家。男家接到女方的“红命”之后,等到7天后才答复女家。在这7天之内,如果男女两家都没有发生不幸之事,说明这桩婚事顺合天意人愿,可以订婚。
订 婚 经“合命”后,双方认为可定婚,就择定吉日,举行订婚仪式(俗称定庚)。郊区乡间的订婚礼仪是先由男女请村中知书识礼、会写文帖的人代写庚帖和礼帖,连同槟榔等礼物一起放置在帖盒里,由媒人送往女家。女家接到帖礼后,也写回帖给男家。其庚是在一张红纸在左边竖写男子的年庚八字,右边竖写女子的年庚八字,格式和字数要求两边相对称,而且字数一定要双数,以应“成双成对”之吉语。
送聘礼 订婚仪式过后,双方即确认为姻亲。接着就开始商议聘礼、嫁妆、结婚和迎亲日期等事项。
议聘礼 即男女双方商议聘礼种类和数额。男方择定婚期后,由媒人通知女家。在结婚日前一个月或20天左右,男方备办猪肉、羊肉、猪肚、猪肺、鸡、鱼、酒等礼物及庚谱红帖,其中写着:“催妆铺床”及迎亲日期,谱写“天长乾造某年某日健日”,搭以红绸一块,放莲子、花生、枣子,由媒人乘轿送往女家。女方接礼物后,即将年糕、粽子、糖片、绿豆、糯米、绿绸一块及名帖、启书、庚谱等作答,名曰送聘。是日,男女两家均各自设宴请亲朋,俗称“吃送日子酒”。送聘后距迎亲的前一二天,男家预备白面粉、红绳、面条等物,送往女家,名曰催妆。催妆后,男家即请两位好命人(即生有男孩女孩,夫妻双全的妇人)来安床,兼抱小孩在新床上互相嬉戏、撒尿、竞夺那撒下的红枣、花生、瓜子,取其“早生贵子”的谐音。
迎 娶 迎亲时,男家备生猪、生羊、海味、饼、糖果、鸡、酒、花烛等礼物及礼目帖(帖左边写所送礼物清单,右边写“迎鸾之敬”四字),放入食格(即长方形油红漆的大木盒,外有框架),用人抬上,再由头插万寿菊花及柏树叶的媒人,乘轿送还女家,名曰过礼。女家即将妆奁由媒人带回(妆奁无论多少,但锡香案占锡高灯为必有之物),至男家时,男方即请好命的妇人搬入新房陈设。至夕,举行坐花烛、上号(父母取新郎别字写上或刻上牌挂厅上)等礼节。迎娶仪式是结婚礼仪的高潮,既热闹又隆重,男家和女家都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女方在新娘出嫁前夕,就约请结拜的十姐妹来陪伴新娘“唱家堂”,共诉依依惜别之情,或唱诉妇女的命运,祈祝新娘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姐妹们伴围坐在新娘两旁,轮流唱歌,两人为一对,依次轮流吟唱,直唱至桌台上的大花烛燃尽而罢。待到凌晨(旧时以鸡啼为准),新娘始开腔哭唱,有时姐妹们代唱,俗称“哭新娘”。新娘未上轿前,由一“扶新婆”(夫妻双全、有子有孙的老妇)把新娘从内房扶至正厅叩拜祖先、拜天地,另有一位老妇为新郎撒花,俗称“媒香”。当新娘叩拜祖先时,媒香即张开伞,把纸花和稻谷撒向新娘头上,表示新娘婚后象稻谷一样生育。新娘上花轿之前,须对父母痛哭,以表怀念其养育之恩和难舍之情。新娘坐的花轿未到男家大门,未经新郎揭开轿帘之时,新娘不能在途中贸然下轿。名望之家,还请有一位送嫁爷相送。迎亲队伍从新娘家返回时,新郎在前,新娘的花轿随后,其后依次为送嫁爷、媒人、媒香、伴郎、伴娘、送亲众姐妹、鼓乐队、抬嫁妆者,如陪嫁牛羊,则尾随最后。途中如遇有寺庙、祠堂,要绕道而行;途经村庄或圩镇时,要燃放鞭炮、奏鼓乐。一般中途不停留休息;如果路途遥远,须经媒人同意,才能歇息片刻,但新娘不出轿门。当新娘花轿到达男家门口时,新郎的结拜兄弟即燃放鞭炮,鼓乐齐鸣;扶新婆将草把(常用黄茅草,据说此草能驱邪气)点燃,向轿门绕三圈。然后掀开门帘,扶新娘出轿,随即打开布伞,并撒以谷米或钱(此习俗据说是以前周公与桃花姑姑斗法,因周公斗输了,当桃花姑姑出嫁时,周公弄法术放了一只大公鸡在她的花轿顶上,待她一出帘门,便把她叮死。岂知桃花姑姑早有防备,吩咐男方在她出轿时以布伞挡避,加以撒出谷物,引开公鸡去叮吃,桃花姑姑便安全无恙,周公的计谋没有得逞。),将披红纱、红绫蒙面的新娘扶至厅前与新郎并立,向天地、祖先、父母行跪拜礼,俗称拜堂。而后双双进入洞房,扶新婆即用针线把新娘和新郎的衣襟缝在一起,以示永结不离。然后,夫妻对拜,行合卺之礼。有的当新娘入大门之时,新郎站在高处,叉开双脚,使新娘从其胯下通过,名曰骑龙头马,或行交卺酒时,扶新婆事先把新郎的裤头带端浸水倒入酒杯中,让新郎将此酒给新娘饮下,认为这样做新娘今后才会贴贴伏伏地听丈夫的话。
婚后礼仪 婚后次日晨,新郎新娘由媒人引导至厅堂,先拜天地祖先,后拜亲属戚友,谓之“拜双朝”。然后,由新郎家的两个妹子,一人托茶,一人托烟、瓜子、糖果等,由媒人引导逐一介绍鞠躬(原为跪拜),其妹子端上甜茶(茶里加入白糖、红枣、桂元肉),由新郎新娘举杯敬上,受拜者饮完甜茶,即往盘中放入红封包或钱币,其钱归新娘所得。也有的献上红蛋,新娘则以靴袜等奉翁姑,翁姑答以金戒指,各亲友亦答以采仪。拜双朝嫁爷和送亲的众姐妹们,被尊为上宾。餐毕,由男家掌礼部的执事,预先问媒人关于亲家各老辈的姓名、称谓、人数等,依次写好回门帖,连同礼物,一起交给媒人带回交给女家执事登记;同时还带领新郎新娘及众姐妹们返回女家,俗称“回门”。媒人把拜门帖和礼物交给女家执事登记后,就拿着门帖去拜见新娘父母、叔伯母等。其礼物除了鸡、鸭、猪肉、饼、面制品外,还有三种礼银:一是奶母银,给岳母,以示感谢岳母养育新娘之恩;二是奉给梳妆、扶新、撒花、煮食、小姨、小舅、集嫁奁者等;三是把男家赏给新娘的封包钱呈送岳父母、岳叔伯等内亲过目。然后请房族内和内亲饮回门酒。酒毕,新郎新娘于当晚返回男家。岳父母也送封包、糖糕、粽粑、鸡等,还礼男家。南宁城厢则在婚后第三朝,男家备烧猪、全羊、猪肚、鸡、鱼、包、饼、面、茶叶等礼物,送新娘回娘家,俗称“三朝姑爷回门”。是日中午,新郎乘轿送新娘至女家礼拜,下午四五时女家设宴。宴前由主婚人引导新人至各席前行一鞠躬礼,名曰“定席”。宴毕,复行辞席礼。第四日,新郎复应女家之请赴宴,与女家亲友戚属见面,名曰“拜四朝”。在一桩婚事中,媒人从中介绍沟通,两家奔走辛劳,所以男家封一个封包,送给媒人作答谢;新娘还做一对新布鞋送给媒人,感谢她奔波磨鞋之劳。此外,在整个婚礼仪式中,有几种人所送的封包礼银不能收取:即媒人、送嫁爷、伴娘、伴郎、掌礼部的执事、代为奔走的请客者、厨师、扶新婆、媒香、轿夫、安床妇等,即使他们送礼封钱,须得退还,并在封包背上写“璧谢”二字,表示“还璧归赵”之意。
求 婚 南宁汉族居民的男子长至十七八岁,家长就托媒妁为儿子筹谋婚事。其婚姻的条件首先重门当户对,即所谓“木门对木门,竹门对竹门”;其次重年龄相近(一般男大女1岁—3岁为宜);再次重才貌双全。经媒妁介绍,男女双方及其家庭认可同意,便行“合命”。如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由媒妁把女方的“白命”送还女家,换取“红命”(即用红纸书写其年庚八字),送到男家。男家接到女方的“红命”之后,等到7天后才答复女家。在这7天之内,如果男女两家都没有发生不幸之事,说明这桩婚事顺合天意人愿,可以订婚。
订 婚 经“合命”后,双方认为可定婚,就择定吉日,举行订婚仪式(俗称定庚)。郊区乡间的订婚礼仪是先由男女请村中知书识礼、会写文帖的人代写庚帖和礼帖,连同槟榔等礼物一起放置在帖盒里,由媒人送往女家。女家接到帖礼后,也写回帖给男家。其庚是在一张红纸在左边竖写男子的年庚八字,右边竖写女子的年庚八字,格式和字数要求两边相对称,而且字数一定要双数,以应“成双成对”之吉语。
送聘礼 订婚仪式过后,双方即确认为姻亲。接着就开始商议聘礼、嫁妆、结婚和迎亲日期等事项。
议聘礼 即男女双方商议聘礼种类和数额。男方择定婚期后,由媒人通知女家。在结婚日前一个月或20天左右,男方备办猪肉、羊肉、猪肚、猪肺、鸡、鱼、酒等礼物及庚谱红帖,其中写着:“催妆铺床”及迎亲日期,谱写“天长乾造某年某日健日”,搭以红绸一块,放莲子、花生、枣子,由媒人乘轿送往女家。女方接礼物后,即将年糕、粽子、糖片、绿豆、糯米、绿绸一块及名帖、启书、庚谱等作答,名曰送聘。是日,男女两家均各自设宴请亲朋,俗称“吃送日子酒”。送聘后距迎亲的前一二天,男家预备白面粉、红绳、面条等物,送往女家,名曰催妆。催妆后,男家即请两位好命人(即生有男孩女孩,夫妻双全的妇人)来安床,兼抱小孩在新床上互相嬉戏、撒尿、竞夺那撒下的红枣、花生、瓜子,取其“早生贵子”的谐音。
迎 娶 迎亲时,男家备生猪、生羊、海味、饼、糖果、鸡、酒、花烛等礼物及礼目帖(帖左边写所送礼物清单,右边写“迎鸾之敬”四字),放入食格(即长方形油红漆的大木盒,外有框架),用人抬上,再由头插万寿菊花及柏树叶的媒人,乘轿送还女家,名曰过礼。女家即将妆奁由媒人带回(妆奁无论多少,但锡香案占锡高灯为必有之物),至男家时,男方即请好命的妇人搬入新房陈设。至夕,举行坐花烛、上号(父母取新郎别字写上或刻上牌挂厅上)等礼节。迎娶仪式是结婚礼仪的高潮,既热闹又隆重,男家和女家都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女方在新娘出嫁前夕,就约请结拜的十姐妹来陪伴新娘“唱家堂”,共诉依依惜别之情,或唱诉妇女的命运,祈祝新娘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姐妹们伴围坐在新娘两旁,轮流唱歌,两人为一对,依次轮流吟唱,直唱至桌台上的大花烛燃尽而罢。待到凌晨(旧时以鸡啼为准),新娘始开腔哭唱,有时姐妹们代唱,俗称“哭新娘”。新娘未上轿前,由一“扶新婆”(夫妻双全、有子有孙的老妇)把新娘从内房扶至正厅叩拜祖先、拜天地,另有一位老妇为新郎撒花,俗称“媒香”。当新娘叩拜祖先时,媒香即张开伞,把纸花和稻谷撒向新娘头上,表示新娘婚后象稻谷一样生育。新娘上花轿之前,须对父母痛哭,以表怀念其养育之恩和难舍之情。新娘坐的花轿未到男家大门,未经新郎揭开轿帘之时,新娘不能在途中贸然下轿。名望之家,还请有一位送嫁爷相送。迎亲队伍从新娘家返回时,新郎在前,新娘的花轿随后,其后依次为送嫁爷、媒人、媒香、伴郎、伴娘、送亲众姐妹、鼓乐队、抬嫁妆者,如陪嫁牛羊,则尾随最后。途中如遇有寺庙、祠堂,要绕道而行;途经村庄或圩镇时,要燃放鞭炮、奏鼓乐。一般中途不停留休息;如果路途遥远,须经媒人同意,才能歇息片刻,但新娘不出轿门。当新娘花轿到达男家门口时,新郎的结拜兄弟即燃放鞭炮,鼓乐齐鸣;扶新婆将草把(常用黄茅草,据说此草能驱邪气)点燃,向轿门绕三圈。然后掀开门帘,扶新娘出轿,随即打开布伞,并撒以谷米或钱(此习俗据说是以前周公与桃花姑姑斗法,因周公斗输了,当桃花姑姑出嫁时,周公弄法术放了一只大公鸡在她的花轿顶上,待她一出帘门,便把她叮死。岂知桃花姑姑早有防备,吩咐男方在她出轿时以布伞挡避,加以撒出谷物,引开公鸡去叮吃,桃花姑姑便安全无恙,周公的计谋没有得逞。),将披红纱、红绫蒙面的新娘扶至厅前与新郎并立,向天地、祖先、父母行跪拜礼,俗称拜堂。而后双双进入洞房,扶新婆即用针线把新娘和新郎的衣襟缝在一起,以示永结不离。然后,夫妻对拜,行合卺之礼。有的当新娘入大门之时,新郎站在高处,叉开双脚,使新娘从其胯下通过,名曰骑龙头马,或行交卺酒时,扶新婆事先把新郎的裤头带端浸水倒入酒杯中,让新郎将此酒给新娘饮下,认为这样做新娘今后才会贴贴伏伏地听丈夫的话。
婚后礼仪 婚后次日晨,新郎新娘由媒人引导至厅堂,先拜天地祖先,后拜亲属戚友,谓之“拜双朝”。然后,由新郎家的两个妹子,一人托茶,一人托烟、瓜子、糖果等,由媒人引导逐一介绍鞠躬(原为跪拜),其妹子端上甜茶(茶里加入白糖、红枣、桂元肉),由新郎新娘举杯敬上,受拜者饮完甜茶,即往盘中放入红封包或钱币,其钱归新娘所得。也有的献上红蛋,新娘则以靴袜等奉翁姑,翁姑答以金戒指,各亲友亦答以采仪。拜双朝嫁爷和送亲的众姐妹们,被尊为上宾。餐毕,由男家掌礼部的执事,预先问媒人关于亲家各老辈的姓名、称谓、人数等,依次写好回门帖,连同礼物,一起交给媒人带回交给女家执事登记;同时还带领新郎新娘及众姐妹们返回女家,俗称“回门”。媒人把拜门帖和礼物交给女家执事登记后,就拿着门帖去拜见新娘父母、叔伯母等。其礼物除了鸡、鸭、猪肉、饼、面制品外,还有三种礼银:一是奶母银,给岳母,以示感谢岳母养育新娘之恩;二是奉给梳妆、扶新、撒花、煮食、小姨、小舅、集嫁奁者等;三是把男家赏给新娘的封包钱呈送岳父母、岳叔伯等内亲过目。然后请房族内和内亲饮回门酒。酒毕,新郎新娘于当晚返回男家。岳父母也送封包、糖糕、粽粑、鸡等,还礼男家。南宁城厢则在婚后第三朝,男家备烧猪、全羊、猪肚、鸡、鱼、包、饼、面、茶叶等礼物,送新娘回娘家,俗称“三朝姑爷回门”。是日中午,新郎乘轿送新娘至女家礼拜,下午四五时女家设宴。宴前由主婚人引导新人至各席前行一鞠躬礼,名曰“定席”。宴毕,复行辞席礼。第四日,新郎复应女家之请赴宴,与女家亲友戚属见面,名曰“拜四朝”。在一桩婚事中,媒人从中介绍沟通,两家奔走辛劳,所以男家封一个封包,送给媒人作答谢;新娘还做一对新布鞋送给媒人,感谢她奔波磨鞋之劳。此外,在整个婚礼仪式中,有几种人所送的封包礼银不能收取:即媒人、送嫁爷、伴娘、伴郎、掌礼部的执事、代为奔走的请客者、厨师、扶新婆、媒香、轿夫、安床妇等,即使他们送礼封钱,须得退还,并在封包背上写“璧谢”二字,表示“还璧归赵”之意。
展开全部
婚礼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分述如次: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P><P>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
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P><P>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在国外,结婚二十五年做银婚礼。结婚五十年做金婚礼。这些都是婚礼的追忆仪式了
.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分述如次: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P><P>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
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P><P>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在国外,结婚二十五年做银婚礼。结婚五十年做金婚礼。这些都是婚礼的追忆仪式了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