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怎么理解死。

人为什么会死?... 人为什么会死?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0-17
展开全部
第六殿,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旁有小地狱十六。凡在世时怨天怨地、毁谤神灵者俱堕入此间。

第七殿,司掌热恼地狱,又名礁磨肉酱地狱,旁有小地狱十六。凡在世时取人尸骸配药或离间他人者俱堕入此间。

第八殿,司掌大热恼地狱,又名热恼闷锅地狱,旁有小地狱十六。凡在世时不孝敬父母者俱堕入此间,然后令其永为畜生。

第九殿,司掌酆都城铁网阿鼻地狱,旁有小地狱十六。凡有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者,押解到此,缚于钢柱之上扇火焚烧,摧其心肝,直至为其所害者个个重新投生之后才可放出。

第十殿,专司为各殿押到的鬼魂鉴别善恶核定等级,再往各狱发落。另有重要职责,凡转世投生者在此都被灌下迷汤,不复记忆前生之事。

此十殿名号虽借用了不少佛教术语,但其具体内容之中却包含着重要的道教精义,即萨满文化对于宇宙的层层展开式的阶梯型理解。而十殿之中定评罪级时又兼顾了儒家文化重亲重孝的伦理观念,三教理义在此融于一炉。此外,奈何桥、黄泉路、孟婆汤等民间信仰的内容也被涵括其中,真可谓是一锅“大杂烩”式的产物。但这锅“大杂烩”究其本质而言,还是偏重于道教,应该被划归到道教的体系之中。

“未知生,焉知死”——圣人的名言构成了儒教对于死亡的最基本论点。儒教对于人们死后的一般境况并未作系统性的描述(这也是引起“儒教是否宗教”争论的原因之一),然而这并不能说明儒教不关心死亡,只是儒教将避免死亡、延续生命的永恒命题别僻蹊径来进行了特殊的表现和解答:即通过子孙的绵延和精神的不死来达到或接近于永恒。此外,在佛教与道教的死亡系统里,儒教的社会伦理观念也已千缠万绕地渗透其中。与“乐生恶死”、“趋吉避凶”的一般观点不同,儒教对于死亡的关键态度是“生得其所、死得其所”,只要死亡在儒教认可的正当理由内发生,死后的具体境遇为何并不重要。

二 举头三尺有神明——三教的死亡观念与神明观念

对于死亡境界的描述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死亡(这里指整个死后的处境,包括受人审判,投胎转世,赏善罚恶等一切过程,而非死亡本身)是“自主”的,还是受到外力操控的?如果受到操控,那么操控者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

这样,死亡观和神明观的关系就十分明显。因为在一般宗教之中,死亡的操控者(假设这个操控者存在的话)必定是神,或者至少是神灵系统中的某些成员。比如,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的哈迪斯就是主掌死后世界的冥王,地位仅在宙斯和海王之下,是奥林帕斯神系中的重要一员。那么儒释道三教在这个问题上又是如何阐发见解,如何融会贯通的呢?

首先,我们来考察一下道教体系中的人神系统。道教认为,从人到天神,由低到高有九个等级:无形委气真人—神人—真人—仙人—道人—圣人—贤人—民者—奴婢。圣人至奴婢的等级排列可以清楚看到儒教文化影响的痕迹。而圣人以上又分为如下层次:(列表)

大罗天







玉清境

上清境

太清境







四梵天













无色界四天

色界十八天

欲界六天[3]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道教的神灵等级系统受到了佛教的影响,道教系统的三十六天正是由佛教系统的三十三天改头换面而成(道教三十六天=佛教三十三天+三清境);然而,这套系统本身浓郁的道教特征也十分明显,其层叠向上的等级秩序排列正是萨满文化在道教中的残留。

与天神系统类似,道教系统中的地界神祗也与道教的萨满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初,萨满文化认为地府是一片海水,原因是人们每天看到太阳从海中升起傍晚又复归海中。后来,作为五岳之首的泰山被认作是地府的所在之地。《孝经援神契》中引述:“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长短。”泰山君神自然成为司掌死亡之神,人们为其取了一个名字,叫作圆长龙。魏晋之后,泰山君神又被添了一位女儿碧霞元君,主妇女生产,被世人称为“送子娘娘”。父主死,女主生,这与希腊神话体系中哈迪斯既主宰死亡又可令大地丰饶(甚至娶了谷物女神的女儿为妻)相类似,都反映了先民们对于生死连绵,生生不息的观念的认同。然而,最为道教内部人士所承认的阴司主宰,却是另一位被称为酆都大帝的神祗:早在南朝时期,流传在南方民间的关于酆都大帝执掌罗酆山下六层地狱的传说便为道教所吸纳。到了隋唐之后,真正一统冥府的神祗出现了,他就是上文提及过的印度神祗阎罗。阎罗王辖下为“阎罗十殿”的主掌者们,依次为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轮回王等,再以下则是法力低微却无所不在的诸多土地、城隍。城隍专司生死,土地除冥职之外还身兼护守一方之职。此外,判官、无常、牛头马面等耳熟能详、栩栩如生的角色也经常出现在以道教体系为主的民俗信仰和民间传说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道教的早期,除了地神的体系之外还有天神主宰生死的说法,即“南斗主生,北斗主死”的传说。这是当时道教体系中司命之神与司鬼之神尚未完全分离的表现,其中将日月星辰神格化的做法,则又涉及到了道教的萨满神秘文化背景。总之,我们可以知道,道教体系中确有主宰生死的鬼神,虽然这些鬼神的身份名字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并不固定。

佛教的神明观念在上文对于的“六道轮回”介绍中已经有一定的反映。佛教并不重“神”,而是重“佛”,一般意义上的“神”被化作了一种特殊的“人”,即居住在天界的“人”。他们寿命较长,居住环境较好,却也有凡人一样的烦恼困扰,与凡间的人只有程度的差别而没有本质的差别。佛教系统中较为接近其他宗教中对于“神”的一般定义的存在实际上就是“佛菩萨”的系统。根据佛经记载,“佛”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于现在、过去、未来之中,有着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佛”。菩萨是比佛次一级的存在,许多菩萨拥有和佛相似的能力,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而暂缓成佛,如地藏王菩萨等。诚然,佛、菩萨等名相是佛教独创的概念,不能简单与其他宗教的神灵类比;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无论教义赋予了佛菩萨们什么样的哲学定义,佛菩萨对于广大教徒(尤其是三教融合之后)所起的作用与其他宗教中的“神”是类似的。“十界”定为“六凡四圣”,其中修得果位的声闻缘觉与佛菩萨等的确被世人当成一种“神圣”的存在来供人崇拜景仰。由此可见,讨论佛教的神明观时既应该包括天界各种神祗,也应该涵括四方菩萨、三世诸佛。此外,由于佛教本身吸收并改良了很多古印度的传说和印度教的内容(六道轮回的体系就是其中之一),许多神灵以为佛教“护法”的形式存在,并且也渗透到了道教等中国传统信仰体系之中。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四大天王、吉祥天女等。再后来,关公、周仓等儒教体系下的人物也被神圣化成为佛教的“护法”受到供奉,三教合一的源与流再也难以分割。

那么,在佛教系统中的诸多天神、菩萨和佛,究竟是谁在主掌生死轮回呢?“六道轮回”这孜孜不倦的生死车轮又是由谁在冥冥中推动的呢?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是发愿普渡众生故而创造出极乐净土的阿弥陀佛?还是大慈大悲导引世间亡魂的大势至菩萨?《西游记》中有地藏王统领冥界,生死簿记载阴阳的描写,但是实际上小说中的这位地藏王不过是道教系统中阎罗王的化身而已。佛教有“九品莲台”的说法,大意为人们每做一件善事就在西方世界生出一朵莲花,每作恶一次则熄灭一朵,这样人死时如果属于你的莲花能承托起全身重量就可以往生极乐,否则就坠入地狱。事实上,考察佛教的本来教义,我们可以得知,推动六道循回轮转的并不是任何一位佛或者菩萨(包括被俗称为如来佛祖的释迦牟尼),而是人们自身的“业”。是轮内人自身推动着自身,是人们自己的一切行为决定了其死后的境地和去处。其间并没有超脱在外的审判者,也没有主宰一切的裁决者。佛菩萨等类神明的存在所起的作用只是自度度人,尽力帮助众生脱出轮回而已,却没有力量直接插手赏善罚恶超生枉死的事务,也没有能力把任何一个人硬生生从轮回中拉出来。佛教的死亡体系既是有主宰者的,又是没有主宰者的。所谓的“业”,可以看成“报应”,也可以理解成冥冥中的一种自然规律。这和佛教的特殊性格是联系在一起的:佛教的“佛”在信徒眼中虽然可以作为“神”来看待,但是在佛教的本义上,“佛”不过是觉者,是悟后的凡人,其根本属性还是“人”。佛教既是有神的宗教,更是无神的宗教。佛教是自然,自然也是佛教。
匿名用户
2013-10-17
展开全部
有生才有死.来的时候认为是生.离去才称之为死.死也是生的开始.生即如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17
展开全部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愿您看佛经‘佛说三世业报经’。您会了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17
展开全部
轮回的开始,死即是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17
展开全部
重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