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巴别塔是建在哪里

是在巴格达吗... 是在巴格达吗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0-17
展开全部
在希伯来语中,“巴别”是“变乱”的意思,于是这座塔就称作“巴别塔”。也有人将“变乱”一词解释为“巴比伦”,称那座城叫“巴比伦城”,称那座塔叫“巴比伦塔”。而在巴比伦语中,“巴别”或“巴比伦”都是“神之门”的意思。同一词汇(“巴别”)在两种语言里竟会意思截然相反,着实令人费解。其实这是有缘由的。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灭掉犹太王国,拆毁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烧毁圣殿,将国王连同近万名臣民掳掠到巴比伦,只留下少数最穷的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犹太人在巴比伦多半沦为奴隶,为尼布甲尼撒修建巴比伦城,直到70年后波斯帝王居鲁士到来才拯救了他们。亡国为奴的仇恨使得犹太人刻骨铭心,他们虽无力回天,但却凭借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愤怒。于是,巴比伦人的“神之门”在犹太人眼里充满了罪恶,遭到了诅咒。他们诅咒道:“沙漠里的野兽和岛上的野兽将住在那里,猫头鹰要住在那里,它将永远无人居住,世世代代无人居住。”

  事实上,“巴别”塔早在尼布甲尼撒及其父亲之前就已存在,古巴比伦王国的几位国王都曾进行过整修工作。但外来征服者不断地将之摧毁。尼布甲尼撒之父那波博来萨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后,也开始重建“巴别”通天塔,他在铭文中写道:“巴比伦塔年久失修,因此马尔杜克命我重建。他要我把塔基牢固地建在地界的胸膛上,而尖顶要直插云霄。”但尼布甲尼撒之父只将塔建到15米高,尼布甲尼撒自己则“加高塔身,与天齐肩”。塔身的绝大部分和塔顶的马尔杜克神庙是尼布甲尼撒主持修建的。备受人称赞的“巴别塔”一般指的就是那波博来萨父子修建而成的那一座。

  这座塔的规模十分宏大。公元前460年,即塔建成150年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游览巴比伦城时,对这座已经受损的塔仍是青睐有加。根据他的记载,通天塔建在许多层巨大的高台上,这些高台共有8层,愈高愈小,最上面的高台上建有马尔杜克神庙。墙的外沿建有螺旋形的阶梯,可以绕塔而上,直达塔顶;塔梯的中腰设有座位,可供歇息。塔基每边长大约90米,塔高约90米。据19世纪末期的考古学家科尔德维实际的测量和推算,塔基边长约96米,塔和庙的总高度也是约96米,两者相差无几。“巴别”塔是当时巴比伦国内最高的建筑,在国内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人们称它“通天塔”。也有人称它是天上诸神前往凡间住所途中的踏脚处,是天路的“驿站”或“旅店”。

  人们普遍认为,“巴别”塔是一座宗教建筑。在巴比伦人看来,巴比伦王的王位是马尔杜克授予的,僧侣是马尔杜克的仆人,人民需要得到他的庇护。为了取悦他,换取他的恩典,保障国家城市的永固,巴比伦人将“巴别”塔作为礼物敬献给了他。在“巴别”塔里,每年都要定期举行大规模的典礼活动,成群结队的信徒从全国各地赶来朝拜。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塔的上下各有一座马尔杜克神庙,分别称上庙和下庙。下庙供有神像。上庙位于塔顶,里面没有神像但金碧辉煌,由深蓝色的琉璃砖制成并饰以黄金。巴比伦人按照世俗生活的理想来侍奉他们的神灵。大殿内只有一张大床,床上“铺设十分豪华”(如同希腊贵族和罗马贵族,美索不达米亚贵族也是躺着进食),床边有一张饰金的桌子。庙里只住着一位专门挑选出来陪马尔杜克寻欢作乐的年轻美貌的女子。僧侣们使人们相信,大神不时地来到庙里并躺在这张床上休息。只有国王和僧侣才能进入神殿,为马尔杜克服务和听取他的教诲;这种超级神圣的东西是同老百姓无缘的,他们只能远远地敬拜心目中的神灵,因为如果近在咫尺,普通人经受不起大神的目光。据希罗多德记载,神像和附属物品一共用去黄金800泰仑,折合现价约值2400万美元。考古学家曾经在僧侣的一住处发现一只石鸭,上有铭文“准秤一泰仑”,石鸭约重29.68公斤。如果希罗多德的记载可靠,则照此推算,马尔杜克神像连同附件一共重约23700公斤,都是纯金所铸或制作!除了神灵,谁能享受如此高的礼遇?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巴别塔除了奉祀圣灵还有另外两个用途。其一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借神的形象显示个人的荣耀和威严,以求永垂不朽。其二是讨好僧侣集团,换取他们的支持以便稳固江山。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地方,神庙林立,僧侣众多。僧侣不仅在意识形态上影响着人民,而且掌握着大量土地和财富,如果不在政治上得到他们的支持,恐怕王位也会风雨飘摇。这种忧虑不是多余的,据历史学家研究,尼布甲尼撒之后,新巴比伦王国迅速衰落,以致波斯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巴比伦城,这与失去僧侣集团的支持有莫大关系。

  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认为,“巴别”塔是一个天象观测台。新巴比伦人信仰拜星教,星体就是神,在他们的神话中,马尔杜克是木星。新巴比伦王国的僧侣们神秘地登上塔顶,难道真的是侍奉半躺在床上的马尔杜克大神吗?对此希罗多德颇不以为然,现代学者更不相信,说不定正是他们半躺在床上观测天象呢!而且,人类早期的天文知识直接产生于宗教和巫术之中,掌握这些知识的多是僧侣。新巴比伦人取得了当时世界最杰出的天文学成就,这座塔的功劳恐怕不可抹杀。

  也有人认为,“巴别”塔是多功能的。塔的底层是祭祀用的神庙,塔顶则是用于军事瞭望的哨所。
匿名用户
2013-10-17
展开全部
巴别塔它位于伊拉克境内,在古代巴别塔的位置在南部美索波大米亚的某一平原地带,称为示拿,后改为巴别。示拿地包括宁录诸城,如以力、亚甲、甲尼等。古时通行于亚细亚西部的楔形文字即发源于此。
创世记十一章曾经记载人类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合力建造一座巴别塔,目的想要传扬自己的名,对这件事多年以来认为是圣经的捏造,近年这个巴别塔的遗址,已被考古家发现了。原来的塔是四边正方形的,面积占地四万九千方尺,高六百尺,是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砖瓦建造成的。从这种伟大的建筑物可以明显地看出古人的文化,也足以证明创世记的可靠。近来斯密土博士发现古书简上写着:“这塔的建筑违反了神,因此神有一夜将他们所建造的打倒,他们就分散在各处,言语也彼此不同。他们所做的被阻碍,就大大地痛哭,”这正和远在3500年前的创世记的记载相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17
展开全部
答案一:
巴别塔一巴别塔高耸,静立在山颠。缄默的泥土俯瞰大地,神圣的高塔直取云端。守护着古老的传说,几千年仍未改变。那断翼的石雕,尖利的线条刻画着往昔陈梦;尘封的泥板上,契形文字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巴别塔通天,注视着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二在遥远的地方,大地与天际交会,点点绿色在闪烁。白鸽从那里衔回橄榄枝,洪水退去,万物重生。亚伯兰从这里俯视大地,流着奶和蜜的天堂,这是上帝的应许。在某个奇妙的月夜,祭司跳起神秘的舞蹈。她们把棕榈枝插在胸前,只有那手鼓能读解她们的召唤。巴别塔静静伫立在山巅。在这神圣的祭坛,人们举起双手,迎接和平之神。三圣石被毁,神殿遭焚;和平之城,变成战争沙场。幼发拉底河汹涌,底格里斯河咆哮,空气中弥漫着血的味道。巴比伦抽泣,尼尼微悲鸣,美索不达米亚发出了痛苦的号叫。巴别塔伫立在山巅,古老的肌肤留下了战争的创伤。自相残杀,这究竟是什么!只有从杀戮中才能找到生存的意义?她,再也忍不住缄默。四那圣洁的墓园,传来低低幽咽。黑色的面纱遮不住哀伤的泪水;洁白的茶花慰不了逝去的灵魂。虔诚的烛火发出桔红色的光,照亮女神的脸庞。祷告。巴别,圣塔通天。愿灵魂踏着你旋转的阶梯,得到安息。五巴别塔高耸,静立在山颠。缄默的泥土俯瞰大地,神圣的高塔直取云端。守护着古老的传说,几千年仍未改变。当武器和野心破灭了一切美好的故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萧萧苍凉,只剩下巴别塔的废墟见证着一段昔日繁荣的悲哀历史。

答案二:
根据圣经的创世记第11章,巴别塔是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计划,上帝要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告吹,人类自此各散东西。此故事试图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

巴别塔(创11:1-9,中文和合本)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编辑]
犹太—基督教的记录
创世记第1-9章记载,人类当时有共同语言,并且一起居住在与幼发拉底河相距不远的示拿之地。人们利用河谷的资源,在那里建筑城和塔,为了聚集全体的人类,以及展示人类的力量。上帝降临视察,认为人类过于自信和团结,一旦完成计划将能为所欲为,便决定变乱人们的口音和语言,使他们分散各地,停止建造高塔,所以该塔称为巴别,有变乱的含意。

那共同的语言被称为亚当语,历史上曾有学者提出某种语言是原始语言,例如希伯来语、巴斯克语等(参阅犹太文献)。高塔中途停工的画面在宗教艺术中有象征意义,表示人类狂妄自大最终只会落得混乱的结局。

[编辑]
圣经以外的记录
[编辑]
历史
希罗多德写于公元前440年的著作中,记述了巴比伦的“米罗达之塔”(Tower of Jupiter Belus,大概是巴比伦的神米罗达的神殿),被认为启发了巴别塔的故事。公元前约670年,尼布甲尼撒的文章提及了他修葺米罗达神殿。

[编辑]
犹太教文献
希伯来语文学有不少记述关于建筑巴别塔的原因和目的。一些对旧约圣经作注释的犹太教文献记载,兴建高塔的人称作“分裂的一代”,他们认为:“上帝没有权选择高处,而把低处留给我们,所以我们会建造高塔,并于塔顶设一偶像,要他手持利剑,并摆出向上帝宣战的样子。”

与圣经不同,有犹太文献提到,建造塔的人对上帝抗议,因为天堂每1656年会摇晃,大水因此泻下覆盖地面,故人们需要建造高柱承托天堂,以防止大洪水。另外一些文献指出,兴建高塔的人更想向上帝发动战争,因为他们射上天空的箭染有血迹,令他们相信有能力攻击天堂。

犹太教文献对宁录的角式有很大的分歧,有文献指出他怂恿族人兴建巴别塔,但另外的文献则记载他其实远离建筑巴别塔的人。

[编辑]
可兰经
可兰经有类似的故事,在28:38及40:36-37节中,法老要求 Haman 建造一座泥塔,让他能爬上天堂与摩西之主见面,该塔并没有名字。

[编辑]
摩门经
摩门经中对巴别塔的描述与圣经大致相同。但根据摩门经,一群耶锐代人保留了原始语言,离开巴别塔,定居于北美,此说法在其他文献未有记载。

[编辑]
现代的影响
巴别塔的故事使人认为,世上存在多种语言是诅咒多于文化多元化。巴别塔的形象被用作推广国际辅助语言。

维基百科用“巴别”一词作为〔多种〕语言的代名词。
参考资料:维基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