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贡献
袁隆平不仅是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而且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头雁”,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四十多年来,杂交水稻研究的每一发展阶段、每一项重大创新,都离不开他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都体现了他非凡的经验智慧与学术思想。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开始,“三系”杂交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左右,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袁隆平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最大的追求,为推动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促进我国对外交往做出了巨大贡献。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美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袁隆平培养了大批杂交水稻研究和推广人才。四十多年来,在他的亲自培养、直接教导和间接影响下,不论是在他的研究中心,还是在全国杂交水稻技术攻关协作单位,已经形成了一支梯队结合、协同作战的杂交水稻技术队伍,肩负着将杂交水稻向纵深发展的重任。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参考资料
2013-10-18
国家在农业科技方面要树立一面旗帜,那就是袁隆平!你的三个数字是众多科技人员集体创造的,请别忘了县及县以下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默然无名的老农技推广者啊!
1972年他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工作。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1982年和1985年先后被湖南农学院和西南农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1984年6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86年,任国家863-101-1专题组组长。1987年,被选为湖南省政协和科协副主席。1991年,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杂交水稻》、《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等。
曾获奖项:
1978年,获湖南省优秀科技成果奖。1979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1年,获国内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的“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1987年度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1991年,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获美国布朗大学费恩斯特基金会“饥饿研究”荣誉奖。1995年,获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1995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研究领域:
袁隆平,水稻育种专家,杂交水稻主要创始人。1972年与同事们一起育成我国首批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灿稻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1号”,1973年育成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使杂交水稻得以投入大面积生产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将水稻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1980年以来,袁隆平先后又育成“威优64”、“威优49”等几个大面积推广的早熟、多抗新组合。
2020-01-17
201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