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鬄和饕餮有什么区别么?什么时候该用哪个词?
饕鬄一般指饕餮(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怪物)。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别名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
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这种人为“老饕”。《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不是龙之九子之一。
饕餮在以中国传说或玄幻武侠为题材的网络游戏、网络小说、以及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而人们所说的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认为是描绘饕餮的兽面。这种纹饰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
扩展资料:
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饕餮纹”是后人附会的称呼。
饕餮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与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研究者称为兽面纹。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饕餮(tāo tiè)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青铜器常见纹饰。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故也称兽面纹。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
面目结构较鲜明,也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商代的饕餮纹在吸引人们注意力方面是特别有效的。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饕餮
饕餮是正确写法。鬄是错别字只不过错进错出才流传下来。
饕(tāo)餮(tiè)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别名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
至于鬄,读作:tì。汉字基本字义古时同“剃”。用刀刮去毛发的意思。
扩展资料:
饕餮纹文化
饕餮纹,是以正视兽类的颜面为主要构图,左右相对称。任何民族,对于动物和人类的颜面,都具有深刻的印象。
因为颜面为无声的语言,不仅喜、怒、哀、乐的表情是在颜面上显露,而庄严、威武、仁慈、凶恶、阴险、神秘等态度,也莫不显露在颜面上。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远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出现。
传统意义上的饕餮纹并不仅仅是一种兽面纹,饕餮当为天神或太阳神之属,饕餮纹中对眼睛的强调,正是其作为太阳神——光明这个特征的描述。
饕餮是正体,饕鬄是错别字,不过错的人太多,所以以讹传讹。
饕餮,读音tāo
tiè,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
。其形象在古书《山海经》介绍为: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远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出现。饕餮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也均有相关形象。
201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