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9
展开全部
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六大高技术领域之一。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把现代战争引向了外层空间,给国际安全环境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改变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的方式。发展和加强军事航天手段,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高技术战争呼唤着军事航天手段 1.战争已进入高技术时代 近年来,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新的作战理论、革命性的高技术兵器和新一代高质量人才的涌现。从近期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尤其是海湾战争来看,当今的战争已进入高技术时代,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第一,部队一般强调分散部署,快速机动,形成局部火力优势,力求在战术上迅速攻击,战役上连续打击,战略上寻求速决,得手后马上转移,战争节奏加快。第二,以精确制导、隐身武器和高爆弹药为中心的常规兵器,技术含量高,可以进行远程进攻和准确打击,对物质和人员的毁伤能力强。第三,高技术战争的战场在宽正向、大纵深、多高度三维空间的基础上,贯穿进电磁场而成为“四维空间”,战争已发展成集海、陆、空、天、电磁的一体战;参战军兵种多,相互之间的协同空前重要。第四,高技术战争相当激烈,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需求和消耗量明显增大,比如仅42天的海湾战争,就消耗了近700亿美元;而且战争对侦察、预警、通信、气象、测绘等支持、保障能力也提出了全方位要求,使作战保障更加复杂。第五,电子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的斗争空前激烈,它不仅已成为夺取制空和制海权的基本手段,贯穿战争始终,而且有独立达成战争目的之势,也使指挥控制更加困难。 2.高技术战争的信息需求 综合分析上述特点可以看出,高技术战争空前依赖于各种信息。要想在这种战争中取得主动,就必须在平时详细查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战时及时监视和掌握战场内外的有关动向。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点: (1)要查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战略目标的分布,军事设施的配置,兵力、兵器的部署等,从而为判断军事态势和评估对方的综合能力等提供战略情报,做到有备无患; (2)要跟踪、核查有关国家武器的发展应用和兵力部署变动等情况,提供有关国际条约和多边、双边条约执行情况的情报; (3)要监视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军事行为,发现和查证战争征侯,提供针对本国的战争企图、战争行动和突然袭击等军事战略动向方面的情报,为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4)实施战场侦察,监视敌方有关目标,查明己方武器的打击效果,提供作战指挥和战略袭击武器作战所需情报; (5)将战略、战术信息实时或近实时地传输给有关决策者,以实施及时、准确的指挥和控制,适应高技术战争节奏快的特点; (6)揭露敌方的隐蔽和伪装,并检验己方隐蔽、伪装的逼真性; (7)对有关地区风、云、雨、雾等天气作出准确的实测、处理和预报,为部队行动提供可靠的气象保障; (8)对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电磁信号进行截收、分析和处理,具有一定的信息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战争中应对自如,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 3.军事航天为高技术战争提供了新手段 侦察、监视、测绘、气象、通信等卫星系统的研制成功,可以为高技术战争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战略、战术信息,使上述军事信息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且正向高水平发展。以美国的锁眼照相侦察卫星为例,它每天数次飞越地球同一地区的上空,能日夜拍摄军事设施、军队行动和其它目标的高清晰度照片,可从300公里高空提供战场图像,其分辨率达到0.1米,可准确地辨别火炮、导弹、坦克、车辆、机尝阵地、营房,甚至单个士兵,曾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各种侦察技术还在不断提高,照片的分辨率有望达到厘米级,届时甚至可以看清人员的五官和装备上的按钮,使获取的情报真正达到战术级别。可以说,侦察监视、导航定位、观测预警、通信、气象、资源探测等军事航天手段的广泛应用,为提高战争提供了“耳目”和“神经”,使高技术战争的战场日益透明。不仅如此,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太空站的建立,卫星捕获技术的试验成功,等等,正为现代战争提供灵活、有力的“手”和“足”,使攻防兼备的高水平“天战”成为现实。二、世界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特点由于国家安全是各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几个主要大国都非常重视航天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从世界军事航天的开发和应用来看,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各国普遍重视,资金投入大。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投资发展航天技术,其航天经费总额已经超过7000亿美元;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应用各种航天技术成果,并尽可能将这些成果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以1992年情况为例,美国航天经费为351.1亿美元,其中国防部用于军用航天的经费为213亿美元,占总额的61%;俄罗斯在前苏联解体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但该年度仍投入航天经费70亿美元,其中13亿美元用于军用航天计划,占18.6%;欧空局的14个成员国1992年航天总投资为58.7亿美元,其中有约10亿美元用于军事航天计划,占总额的17%。值得指出的是,亚太地区的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都是航天大户。光是1997年世界各国送入轨道的146颗各种航天器中,属于这4个国家的就有124颗,约占90%,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二,技术上重视合作,使用上力求自主。各国航天技术的开发先后不同,资金投入有别,技术水平各异,因此在军事航天手段的发展上,大多数国家采取租用、引进、合作开发与自行研制相结合的方针,并强调与其它国家进行技术合作。目前,美德印之间、美印之间、美俄之间、美法之间、英法德之间、法德意西之间、俄印之间等,都达成了一系列军事航天技术合作协议,以发展对己有用的军事航天技术。由于军事航天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因此在航天技术运用上,各国大都强调独立自主。例如,德国为了摆脱对美国空间军事侦察手段长达1/4世纪的依赖,“希望欧洲在全球性空间军事侦察领域承担更大的责任”,曾决定与法、意、西等国联合研制光学和雷达侦察卫星,其实质就是为增强德国以及欧洲在战略侦察领域的自主性。英国也将建成新一代自主的先进军用通信卫星系统,以为本国部队提供更加完善的战略、技术通信服务。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英华检测
2024-10-11 广告
2024-10-11 广告
在航空航天领域,工业CT发挥着关键作用。该技术以无损检测方式,直观展示复杂、高密封性零部件的内部结构及缺陷,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工业CT广泛应用于发动机、起落架、复合材料壳体等高精度部件的检测,帮助发现裂纹、疏松、气孔等缺陷,优化制造工艺。...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英华检测提供
2013-10-19
展开全部
军事航天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军事航天领域的具体应用,是关于组织管理军事航天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运行控制和使用的科学方法和技术的总称。是系统工程门类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项规模庞大、技术复杂、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复杂系统工程空间对军事规划和作战的重要性迅速增长。美军认为,控制了空间,就控制了地球。目前全世界32个国家拥有700颗实用卫星,其中美国占300颗。美国对空间的依赖比其它国家高。自60年代以来,军用航天系统一直是超级大国重要的战略手段,空间已经军事化。进入90年代,特别是海湾战争后,美国开始注提高军用航天系统的战场直接支援能力。1998年8月公布的美国空军第2-2号条令,明确军事航天力量作为国家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在战略、战役、战术等各个级别的军事活动中发挥作用;空间控制作为一种手段,旨在夺取和保持空间优势,以确保己方部队使用空间环境并阻止敌人使用空间环境。同年公布的《美国航天司令部长期规划-2020展望》,提出了确保进入、空间控制、全球交战等手段来细化空间对抗的内容,并以此指导美国未来军用航天系统的发展。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美国航天司令部司令曾说:"这确实是一场从太空发动的战争。"2000年2月,美国防科学委员会在其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空间利用已经成为影响未来军事冲突结局和维护国家重大安全利益的主导因素,美国必须把发展摧毁卫星的能力作为威慑战略的组成部分。实施进攻性空间控制,研制能使敌方卫星或其它航天系统失效或毁坏的武器。美国空军1996年和2000年制定的战略设想已经把空间确定为空军未来发展方向,甚至计划在15年内把现在的空军转变为航天航空部队。但在实践中,为了集中经费发展和采购F-22飞机,不得不暂时减少发展空间系统的费用。2001年5月拉姆斯菲尔德向国会提交了加强空间力量计划,它将作为布什政府调整军事战略的一部分,旨在确保美国在21世纪的空间技术优势,并为建造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奠定基础。美国今后会加强研究和发展空间武器工作,以拦截弹道导弹,攻击别国的卫星,同时加强自己卫星的防护。美国企图使空间武器化。 为了管理空间技术和武器系统的发展,美军制定了许多政策和指南,包括《国防部空间政策》、《2020年联合设想》、《美国空间司令部远期规划》、《国家安全空间主计划》、《联合情报指南》等。 美军还制订了空间任务领域: 空间运输:将载荷发射和投送到轨道,然后在轨道上机动; 卫星操作:控制发射和初期轨道运作,对在轨飞行器进行遥测、跟踪和指挥; 定位、导航和授时:为全世界用护提供连续的三维位置数据和精确的授时源; 指挥控制通信:连接和管理所有其它作战和支援任务; 情报监视和侦察:搜集从地下到空间环境的数据,并将其处理成信息,供各种用户和国家安全数据库及时使用;环境监测:观察、认识和预测地球和空间环境; 空间控制:自由和安全的进行空间运作,不让其他人使用空间; 部队应用:从空间支援防御性和进攻性军事行动。 伴随航天在军事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和航天作战理论的逐步完善善,军用航天系统发展相应出现如下主要趋势: 1、大型卫星是军用航天系统近期规划的重点,微小型卫星是军用航天系统远期规划的重要内容 从目前已经安排的计划看,新一代通信、侦察、导航卫星均以大卫星为主。在1997年前后,美国主要的卫星制造商先后推出了新一代通信卫星平台,它们的重量均在2吨以上。目前,美国在研的KH-13照相侦察卫星的重量约为20吨,远高于KH-12。由此可见,大型卫星依然是美国军用航天系统的主体。 与此同时,小、微卫星研究不断取得进展。1999年9月18日,"深空一号"小卫星完成全部预定任务,标志以微小卫星为主体的"新盛世"计划取得阶段性成功。2000年1月26日,美国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绕轨皮卫星自动发射器"(OPAL),该星是一颗母卫星,它释放出2颗"皮卫星",每颗"皮卫星"重不到230克,外形为10.2厘米×7.6厘米×2.5厘米,彼此间通过30米长的细绳连接。这对"皮卫星"由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通过"低功率无线一体化微遥感器计划"进行资助,美国宇航公司承制,主要用于验证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在航天中的应用。从2月26日起,两颗"皮卫星"间成功进行了星间通信,卫星与地面间也完成了通信试验。这次成功显示美国的微小卫星研制水平又有了新的突破。伴随微小卫星技术的进展,美国先后在"天基红外预警"、"发现者-2"等计划中引入了大量的小卫星,但是具体的部署方案尚在研究中。 2、卫星组网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 随着战场信息化程度加深,对综合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1996年,美国空军大学完成了《美国空军2025计划》,提出在空间组建互联网式的基干通信系统,用于传递各种信息。1998年4月,美国航天司令部在其公布的规划中提出:建立作战管理站,使由空间获取的信息与来自陆、海、空的信息集成,为战场服务,重点发展交叉提示技术、信息融合技术、星间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在同年提出的"发现者-2"计划中,美国已经将可见光侦察卫星与雷达成像侦察卫星联结成一个系统,以增强对目标的感知能力。 3、新型高性能载荷技术继续得到重视 研制高性能的有效载荷一直是美国提高其军用航天系统水平的重要策略。近年来,美国先后推出一批高军事价值的有效载荷技术及概念。如空军实验室空间飞行器分部正在实施的"超轻型成像技术试验"(UltraLITE)计划,目标是研制一种可折叠并弹开的大型天基望远镜系统。该系统具备6个直径8米的镜头,每个镜头由直径2米的镜片拼接而成,入轨前,这些镜子拆卸叠布放,入轨后,自动组装,这种组装的误差控制在0.0025毫米内,不影响成像分辨率。"超轻型成像技术试验"卫星的功能相当于75颗装有1米直径镜头卫星完成的任务。运用"超轻型成像技术试验"技术,可以较低的成本建造大型光学成像系统,研制出超过当前镜头技术的光学成像系统。再如能源部圣地亚国家实验室和肯塔基大学合作,正在研制可展开的超轻型大孔径薄膜镜片技术。该镜片由具有"智能"特性的压电村料(聚偏氟烯或聚酰亚胺)制成,能在计算机控制的电子枪电击之下改变形状。发射前,折叠,在轨道上展开,然后用电子枪使外形变成所需形状,误差不超过10-6英寸,重量不超过1千克平方米。 4、卫星安全与防护技术重新受到关注 早在冷战时期,美国就已经开展了卫星安全与防护的技术研究。当时,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核对抗,卫星的安全防护主要解决卫星在核辐射下的生存能力。通过采用各种加固措施,确实增强了卫星防护能力,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卫星重量与成本,限制了卫星性能的发挥与提高。因而,冷战结束后,这些措施受到广泛批评,曾一度受到冷落。 近年来,由于激光武器、高能微波武器、动能武器等在全球的发展与扩散,以及各国的军事能力越来越依赖军用航天系统,各国军方又开始重视卫星的防护,并将重心转为研制一些确能提高卫星防激光、防电磁干扰及防动能毁伤能力,同时又不会大幅度降低卫星工作能力的技术与设备。如美国MCNC公司最近研制出的"眼睑",每秒开关4000次,可用于防止在轨军用卫星的光学传感器被激光致盲。该种"眼睑"由一片薄玻璃制成,上面覆盖两个由氧化铟和锡制造的透明电极,电极间由一个像铰链似的不透明电极连接。通过在两个电极之间加载反向电压,在静电引力作用下,不透明电极下拉,使"眼睑"关闭,改变电压方向,"眼睑"打开。据报道,该设备经过进一步提高性能后就可用于卫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19
展开全部
高科技智力密集,资金密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