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个回答
2013-10-20
展开全部
在我国古汉语中,“法”字写作“灋”,至战国时代,才出现了“灋”的简体字——“法”。汉代以后,“灋”字逐渐消失,为“法”字所取代。如果从文字学的角度对“法”字进行考察,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解释无疑最值得人们注意。他在《说文解字》中说:“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廌) 去。”“廌”,相传是一种善于审判案件的神兽。“水”旁在“法”中的意义是“平之如水”的象征,这一解释高度凝聚了秦汉时期人们的传统认识,并深深影响后代中国人的理解。
展开全部
以前的法是一种器具,它和现在我们用的盆子有点相似,在做法事时可以装水,所以有三点水的边,和规一样。也是一种器具,通常我们说的法规,就是代表两种器具,有一定的形状,依法循规就是按照一定的尺度来做事。稍为想一下就应该知道,办法,法律,就是这样来的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
古写作“灋”(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的表面——百度百科
古写作“灋”(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的表面——百度百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20
展开全部
应该是去掉含水的成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有啊,关系很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