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2013-10-20
展开全部
古人云:“人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其实究其三者,哪一样不指向金石般的传世名声?
名利二字,自古以来绝少有人能真正看破。精神修为较高之人,可以放弃“利”字,却很难从内心深处真正愿意放弃名声,所谓“不患贫贱而患速朽”。“利”字更多与身体舒适有关,而“名”字更多与精神永恒有关。
越是注重内在生命质量的人,越是难以放弃名声。
没有谁在内心深处,不愿意自己的生命更辽阔更久远一点。没有谁愿意自己肉体消亡,就立即被人忘记。谁都愿意活在更多人的记忆里,因为能够活在更多人的记忆里,也是生命的一种扩展。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要死有所值。肉体生命可以牺牲掉,但精神生命却绝不能无声无息。
立德、立功、立言之人,已将自己的精神生命附着于某种载体上,转化成另一种独立的生命。或以博大精深之思想左右后世人的价值判断;或以文治武功影响了历史进程;或以笔墨之精华滋润后人的心灵和情感。
这些人,后世人可以不知道他的音容笑貌,不知道他当时的具体生活情况,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名。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可以不知道老庄孔孟……不知道秦皇汉武……不知道李杜白苏……然而你的日常行为、你的价值判断、甚至你的审美观,其来源,你能说找不到跟这些人相关的丝丝缕缕吗?
立德、立功、立言之人,因其生命已嵌入万有的总联系中,从而不朽,从而永恒。
《射雕英雄传》里,曾有这样一段描述,郭靖问暮年的成吉思汗:“人死之后,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马鞭打个圈儿,说:“那也不过这般大小。”郭靖说:“是啊,那你杀这么多人,流这么多血,占了这么多国土,到头来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然不语。
郭靖的追问,其实是典型的中国式追问,包含了“人死如灯灭”的终极判断。否认了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不同,从而也否定了内在生命的永恒性。
小说中的描写是成吉思汗“一生自负,此际被他这么一顿数说,竟然难以辩驳,回首前尘,勒马回顾,不禁茫然若失,过了半晌,哇的一声,一大口鲜血喷在地下。”
小说没有就这事接着往下写,但读者自可想像,成吉思汗回到帐中,夜不能寐,终于想通:自已一生,殚精竭虑,转战南北,艰苦卓绝,其实并未有片刻声色犬马之享乐,然以个体之生命,参于历史之创造,后世子孙,得以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存。肉身虽灭,功名不朽,就算死后化为灰烬,不占寸土,又有何妨?
庄子说:“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因至人、神人、圣人已能“乘六气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就是说这样的人已能凭借自身修炼,进入与万物为一体的天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达至凡人无法体悟的至境。其自身内在之气,或许已与宇宙中某种神秘气息或共振,或融合,无需借名声流传,已自不朽。
然凡人如我辈者,碍于天资悟性之所限,如何能参透其中高深无比之奥秘?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淡泊名利,指的应是心态与手段。倘若心态平和,做到得亦不喜,失亦不忧。倘若手段合理,做到无伤自已,更无碍他人。那么,当名声到来,谁会拒绝?你还是我?
注:“人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左丘明《左传》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名利二字,自古以来绝少有人能真正看破。精神修为较高之人,可以放弃“利”字,却很难从内心深处真正愿意放弃名声,所谓“不患贫贱而患速朽”。“利”字更多与身体舒适有关,而“名”字更多与精神永恒有关。
越是注重内在生命质量的人,越是难以放弃名声。
没有谁在内心深处,不愿意自己的生命更辽阔更久远一点。没有谁愿意自己肉体消亡,就立即被人忘记。谁都愿意活在更多人的记忆里,因为能够活在更多人的记忆里,也是生命的一种扩展。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要死有所值。肉体生命可以牺牲掉,但精神生命却绝不能无声无息。
立德、立功、立言之人,已将自己的精神生命附着于某种载体上,转化成另一种独立的生命。或以博大精深之思想左右后世人的价值判断;或以文治武功影响了历史进程;或以笔墨之精华滋润后人的心灵和情感。
这些人,后世人可以不知道他的音容笑貌,不知道他当时的具体生活情况,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名。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可以不知道老庄孔孟……不知道秦皇汉武……不知道李杜白苏……然而你的日常行为、你的价值判断、甚至你的审美观,其来源,你能说找不到跟这些人相关的丝丝缕缕吗?
立德、立功、立言之人,因其生命已嵌入万有的总联系中,从而不朽,从而永恒。
《射雕英雄传》里,曾有这样一段描述,郭靖问暮年的成吉思汗:“人死之后,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马鞭打个圈儿,说:“那也不过这般大小。”郭靖说:“是啊,那你杀这么多人,流这么多血,占了这么多国土,到头来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然不语。
郭靖的追问,其实是典型的中国式追问,包含了“人死如灯灭”的终极判断。否认了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不同,从而也否定了内在生命的永恒性。
小说中的描写是成吉思汗“一生自负,此际被他这么一顿数说,竟然难以辩驳,回首前尘,勒马回顾,不禁茫然若失,过了半晌,哇的一声,一大口鲜血喷在地下。”
小说没有就这事接着往下写,但读者自可想像,成吉思汗回到帐中,夜不能寐,终于想通:自已一生,殚精竭虑,转战南北,艰苦卓绝,其实并未有片刻声色犬马之享乐,然以个体之生命,参于历史之创造,后世子孙,得以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存。肉身虽灭,功名不朽,就算死后化为灰烬,不占寸土,又有何妨?
庄子说:“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因至人、神人、圣人已能“乘六气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就是说这样的人已能凭借自身修炼,进入与万物为一体的天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达至凡人无法体悟的至境。其自身内在之气,或许已与宇宙中某种神秘气息或共振,或融合,无需借名声流传,已自不朽。
然凡人如我辈者,碍于天资悟性之所限,如何能参透其中高深无比之奥秘?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淡泊名利,指的应是心态与手段。倘若心态平和,做到得亦不喜,失亦不忧。倘若手段合理,做到无伤自已,更无碍他人。那么,当名声到来,谁会拒绝?你还是我?
注:“人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左丘明《左传》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