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如何体现出项羽的君子之度
2013-10-20
展开全部
项羽的身上,凝聚着普通中国人的理想。虽然说项羽出身贵族,但是他跟叔父项燕躲到江东时,已经“非有尺寸之地”,只是靠“拔剑斩守头”的勇武,“乘势起陇亩之中”,举吴中精兵八千人,扬起反秦大旗。从此项羽驰骋疆场,“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推翻秦朝,称霸天下,号令诸侯。这中间就寄托了无数中国人的共同梦想:从一介平民扶摇直上而成帝王,实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神话。陈胜没有实现的理想在项羽身上得到了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项羽是第一个从平民走到帝王之人,是第一个实现了平民帝王梦的人。不仅如此,项羽的兴起还带有很强的戏剧性,寄托着国人暴起的幻想。司马迁赞叹说:“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仅仅三年,项羽率领的诸侯军队就摧毁了强大的秦王朝的军队;仅仅三年,就让项羽从社会底层走到了巅峰。这样富有戏剧性的兴起连太史公都怀疑他是舜的后裔!
项羽的身上,还凝聚着国人勇武的性格理想。项羽之勇,天下无双。他斩守头而起江东兵,他斩杀子婴而统率楚军,他破釜沉舟救赵巨鹿,他嗔视楼烦令其不敢发箭,被围之后单枪匹马三胜汉军,直至于乌江自刎。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勇武之人。他颠覆了中国男人柔弱和儒雅之风,树立了无人能够企及的刚猛的丰碑。
项羽的身上,也凝聚着国人许许多多的遗憾。
他的身上凝聚着功亏一篑的人生遗憾。项羽只要把人生目标定位在皇帝而不是霸王的位置上,那么他在鸿门宴中下手就会狠断。如果他当时耳根子稍微硬一些,他就可以决然地剪除自己唯一的对手刘邦,而君临天下。
如果他当时抑制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山河四塞、土地肥饶的关东为根据地,也可以称霸天下而无后顾之虑。
如果他侵夺汉军荥阳的甬道之后,不与之议和,而是听信范增之言,也可以置政治敌手于死地。
有勇力却缺少眼力的项羽,缺乏政治远见的项羽,不会用人的项羽,妇人之仁的项羽在机会一次又一次来临的时候,又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机会———鸿门宴、背关怀楚、分封诸侯……
他在成就了霸王之后,终于功亏一篑,没能成为继秦始皇帝之后的伟大帝王。这一遗憾令多少喜爱项羽的人士唏嘘不已。
项羽自刎乌江寄托着国人深沉的生命遗憾。中国的志士似乎非常注重隐忍以行,讲究卧薪尝胆,讲究东山再起,更多的中国人习惯于在屈辱中苟且偷生。项羽以一个汉子的铮铮铁骨颠覆了这一世俗而萎靡的风气。他在乌江突围之后,本来是可以乘乌江亭长的小船过河,到江东割据一方的,至少也可以做个隐逸之人,但是项羽拒绝了。在这一点上,杜牧就感到不可理解,他在《题乌江亭》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卷土重来”自然是诗人一厢情愿之语,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多少人为项羽的自杀而感到可惜,在他们的心中,项羽应该像韩信一样耐得住胯下之辱,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应该像谢安那样东山再起,但是杜牧有所不知,项羽毕竟不是韩信,不是勾践,更不是谢安。他是一位极为自尊的战将,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他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他的笑正是对自己英雄行为的强烈肯定,对自己勇武冠天下的自豪,他的一生为战而生,亦为战而亡,哪里会有苟且之想法。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羞耻之心的刚汉,在面对生机的时候,他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是同生同死的义气,这是把战斗当作事业的执着,勾践的知耻是个人的,韩信的知耻也是个人的,谢安的暂时隐退更是个人的,而只有项羽是为集体的,是为战士的,是为事业的。杜牧的胸怀大概只能让他停留在私人狭隘的眼光里。在还有生的希望的时候,项羽选择了死;在荣誉和生命的选择中,项羽义无反顾地自刎而死。这是何等壮烈的行动,千载而下怎么不令懦夫汗颜!
项羽的身上还体现着人们对英雄美女的爱情遗憾。在中国人传统的心态中,英雄必须与美女相配,才能花叶互衬,相得益彰。明人陈继儒在《范牧之外传》中说项羽英雄绝世,剑锋淬人,眼不为眨,乃心销神枯,终不能断虞之爱。的确,真的英雄就应该是真性情之人,多情之人。项羽就是这样的英雄。在每个国人的心中都希望英雄美女能以圆满告终。即使英雄在事业失败之后,也还是可以淡出江湖带着美女逍遥山水的。但是项羽却不能够。一个血性的汉子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爱情当作事业失败的药剂,所以他在乌江自刎徇业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徇情。这位盖世英雄在四面楚歌之中悲歌慷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若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英雄末路的歌声啊,这苍劲悲凉的歌声啊,足以让一切凡夫俗子感慨命运是如此的不公,人生是多么的无常,花好月圆之美梦是多么的难以成真!太史公带着万分的感慨,以无比遗憾的心情把慷慨悲凉的霸王别姬场面永远地镌刻在国人的灵魂之中。
在项羽这个“少有的失败的英雄”(鲁迅语)身上,寄寓的情愫可能还有很多很多,需要你我去体悟,去挖掘,去共鸣。但是,不管你对项羽有多少的遗憾,不管你对项羽有多少的不满,作为一个有血性的男子,大概永远不会忘记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的身上,还凝聚着国人勇武的性格理想。项羽之勇,天下无双。他斩守头而起江东兵,他斩杀子婴而统率楚军,他破釜沉舟救赵巨鹿,他嗔视楼烦令其不敢发箭,被围之后单枪匹马三胜汉军,直至于乌江自刎。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勇武之人。他颠覆了中国男人柔弱和儒雅之风,树立了无人能够企及的刚猛的丰碑。
项羽的身上,也凝聚着国人许许多多的遗憾。
他的身上凝聚着功亏一篑的人生遗憾。项羽只要把人生目标定位在皇帝而不是霸王的位置上,那么他在鸿门宴中下手就会狠断。如果他当时耳根子稍微硬一些,他就可以决然地剪除自己唯一的对手刘邦,而君临天下。
如果他当时抑制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山河四塞、土地肥饶的关东为根据地,也可以称霸天下而无后顾之虑。
如果他侵夺汉军荥阳的甬道之后,不与之议和,而是听信范增之言,也可以置政治敌手于死地。
有勇力却缺少眼力的项羽,缺乏政治远见的项羽,不会用人的项羽,妇人之仁的项羽在机会一次又一次来临的时候,又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机会———鸿门宴、背关怀楚、分封诸侯……
他在成就了霸王之后,终于功亏一篑,没能成为继秦始皇帝之后的伟大帝王。这一遗憾令多少喜爱项羽的人士唏嘘不已。
项羽自刎乌江寄托着国人深沉的生命遗憾。中国的志士似乎非常注重隐忍以行,讲究卧薪尝胆,讲究东山再起,更多的中国人习惯于在屈辱中苟且偷生。项羽以一个汉子的铮铮铁骨颠覆了这一世俗而萎靡的风气。他在乌江突围之后,本来是可以乘乌江亭长的小船过河,到江东割据一方的,至少也可以做个隐逸之人,但是项羽拒绝了。在这一点上,杜牧就感到不可理解,他在《题乌江亭》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卷土重来”自然是诗人一厢情愿之语,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多少人为项羽的自杀而感到可惜,在他们的心中,项羽应该像韩信一样耐得住胯下之辱,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应该像谢安那样东山再起,但是杜牧有所不知,项羽毕竟不是韩信,不是勾践,更不是谢安。他是一位极为自尊的战将,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他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他的笑正是对自己英雄行为的强烈肯定,对自己勇武冠天下的自豪,他的一生为战而生,亦为战而亡,哪里会有苟且之想法。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羞耻之心的刚汉,在面对生机的时候,他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是同生同死的义气,这是把战斗当作事业的执着,勾践的知耻是个人的,韩信的知耻也是个人的,谢安的暂时隐退更是个人的,而只有项羽是为集体的,是为战士的,是为事业的。杜牧的胸怀大概只能让他停留在私人狭隘的眼光里。在还有生的希望的时候,项羽选择了死;在荣誉和生命的选择中,项羽义无反顾地自刎而死。这是何等壮烈的行动,千载而下怎么不令懦夫汗颜!
项羽的身上还体现着人们对英雄美女的爱情遗憾。在中国人传统的心态中,英雄必须与美女相配,才能花叶互衬,相得益彰。明人陈继儒在《范牧之外传》中说项羽英雄绝世,剑锋淬人,眼不为眨,乃心销神枯,终不能断虞之爱。的确,真的英雄就应该是真性情之人,多情之人。项羽就是这样的英雄。在每个国人的心中都希望英雄美女能以圆满告终。即使英雄在事业失败之后,也还是可以淡出江湖带着美女逍遥山水的。但是项羽却不能够。一个血性的汉子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爱情当作事业失败的药剂,所以他在乌江自刎徇业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徇情。这位盖世英雄在四面楚歌之中悲歌慷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若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英雄末路的歌声啊,这苍劲悲凉的歌声啊,足以让一切凡夫俗子感慨命运是如此的不公,人生是多么的无常,花好月圆之美梦是多么的难以成真!太史公带着万分的感慨,以无比遗憾的心情把慷慨悲凉的霸王别姬场面永远地镌刻在国人的灵魂之中。
在项羽这个“少有的失败的英雄”(鲁迅语)身上,寄寓的情愫可能还有很多很多,需要你我去体悟,去挖掘,去共鸣。但是,不管你对项羽有多少的遗憾,不管你对项羽有多少的不满,作为一个有血性的男子,大概永远不会忘记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013-10-20
展开全部
早先读《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拜将后对刘邦说,项羽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其强易弱。“匹夫之勇”容易理解,什么是“妇人之仁”,却不大明白。
韩信的话是这样的:“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那时候还小,十分困惑,“仁”有什么不好?...
要分析项羽的性格就要分析他的出身了,项羽出身是贵族,这种出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性格软肋:
项羽性格上第一个致命的弱点是刚愎自用。陈平、黥布,原来都是项羽的部下,但由于始终得不到重用,一个个离开他而投奔了刘邦,成了刘邦手下有名的谋臣大将。尤其是旷世奇才韩信,起初追随项梁就不被赏识,后又追随项羽,依然被置之不理,而正是这个不被项羽放在眼里的韩信,成了他致命的克星,在五年之后率领汉军围剿他于垓下,逼得他自刎乌江。而谋略过人,始终忠于他的谋士范增最后也被他赶走。项羽这个人爱逞强,爱搞个人英雄主义,这一弱点导致了他在用人政策上的一系列失误,最终成为孤家寡人,陷于末路。刘邦与项羽相比,才能相差甚远,但他却善于笼络人才,而刚愎自用,忠言逆耳的项羽最终被刘邦倾天下之力打败,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吗? 项羽性格中第二个致命弱点是鼠目寸光。这一点可以通过他在胜利面前表现出来的心态来证明。刘邦攻进关中后,接着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这时项羽想都不想就“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只图一时快意,根本不计后果。这时候有人出来劝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您想称皇称帝的话,应该“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项羽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还振振有词道“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富贵了不回家,就像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黑灯瞎火的晚上行走。谁看得见呢?应该“衣锦还乡”。所以当他在戏下大封诸侯以后,就带着他从秦皇宫里面搜刮来的金银财宝和大批美女,浩浩荡荡地开回了彭城。项羽这一做法致使天下又回到了战国时期四分五裂的局面。他根本没有想到,更不可能知道,这时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大帝国己经是中国历史的迫切需要了。所以,和雄心勃勃、渴望一统天下的刘邦相比,项羽简直是不通世事的小孩了。 项羽第三个弱点是优柔寡断。最典型的事件莫过于鸿门宴了。鸿门宴上,项羽手下第一谋士枣范增曾“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抓住机会,一刀解决了刘邦,而项羽则是“默然不应”,任你范增无论多么心急如焚,项羽这儿就是不动声色。范增无奈之下,又导演了一出“项庄舞剑”,但诛杀刘邦的大好时机已被项羽错过,刘邦得以安然无恙地逃离了楚军营。鸿门宴放走刘邦无异于放虎归山,后人大都为项羽惋惜,认为他如果听了范增的话,杀了刘邦,也不至于有后来的自刎乌江。司马迁对项羽这一表现也颇有些“怒其不争”,称他是“妇人之仁”,根本不像男子汉大丈夫所为。 项羽的第四个弱点,就是太儿女情长。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当项羽的军队被刘邦他们团团围住,四面响起楚歌的时候,项羽在干什么呢?他不是鼓起勇气,精心谋划,与刘邦作殊死较量,而是无心应战,满脑子只想两件事,一是他的乌骓马,一是他的虞美人。单从文学的角度看项羽这个人物太有人情味,太审美了。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将军,一个统帅,一个霸王,在战争的最后关头他想到的不是战争,不是事业,不是天下,而是宝马和美人,确实够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了,项羽这样做的结果只是饮恨乌江,赚得千百年来后人的同情罢了。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于项羽性格分析,可以看出正是因为项羽有着严重的性格缺陷,以至于垓下一战,一败涂地,唱出了一曲末路英雄的悲歌,令千载之下的人们尤为痛心。然而,项羽虽然失败了,仍不失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只不过这个英雄太本色、太无遮无顾、太不计成败利害罢了。
无论是为人不忍还是君子之度都体现了一个贵族的特质,反观刘邦则不然,市井出身,当年为了生存可以不择手段,现在为了天下就更没有理由不无所不用其极了!当一个处处受贵族天然习性的年轻权贵项羽遇上八面玲珑的市井老混刘邦那就颇有点秀才遇上兵的意思了。
韩信的话是这样的:“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那时候还小,十分困惑,“仁”有什么不好?...
要分析项羽的性格就要分析他的出身了,项羽出身是贵族,这种出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性格软肋:
项羽性格上第一个致命的弱点是刚愎自用。陈平、黥布,原来都是项羽的部下,但由于始终得不到重用,一个个离开他而投奔了刘邦,成了刘邦手下有名的谋臣大将。尤其是旷世奇才韩信,起初追随项梁就不被赏识,后又追随项羽,依然被置之不理,而正是这个不被项羽放在眼里的韩信,成了他致命的克星,在五年之后率领汉军围剿他于垓下,逼得他自刎乌江。而谋略过人,始终忠于他的谋士范增最后也被他赶走。项羽这个人爱逞强,爱搞个人英雄主义,这一弱点导致了他在用人政策上的一系列失误,最终成为孤家寡人,陷于末路。刘邦与项羽相比,才能相差甚远,但他却善于笼络人才,而刚愎自用,忠言逆耳的项羽最终被刘邦倾天下之力打败,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吗? 项羽性格中第二个致命弱点是鼠目寸光。这一点可以通过他在胜利面前表现出来的心态来证明。刘邦攻进关中后,接着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这时项羽想都不想就“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只图一时快意,根本不计后果。这时候有人出来劝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您想称皇称帝的话,应该“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项羽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还振振有词道“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富贵了不回家,就像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黑灯瞎火的晚上行走。谁看得见呢?应该“衣锦还乡”。所以当他在戏下大封诸侯以后,就带着他从秦皇宫里面搜刮来的金银财宝和大批美女,浩浩荡荡地开回了彭城。项羽这一做法致使天下又回到了战国时期四分五裂的局面。他根本没有想到,更不可能知道,这时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大帝国己经是中国历史的迫切需要了。所以,和雄心勃勃、渴望一统天下的刘邦相比,项羽简直是不通世事的小孩了。 项羽第三个弱点是优柔寡断。最典型的事件莫过于鸿门宴了。鸿门宴上,项羽手下第一谋士枣范增曾“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抓住机会,一刀解决了刘邦,而项羽则是“默然不应”,任你范增无论多么心急如焚,项羽这儿就是不动声色。范增无奈之下,又导演了一出“项庄舞剑”,但诛杀刘邦的大好时机已被项羽错过,刘邦得以安然无恙地逃离了楚军营。鸿门宴放走刘邦无异于放虎归山,后人大都为项羽惋惜,认为他如果听了范增的话,杀了刘邦,也不至于有后来的自刎乌江。司马迁对项羽这一表现也颇有些“怒其不争”,称他是“妇人之仁”,根本不像男子汉大丈夫所为。 项羽的第四个弱点,就是太儿女情长。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当项羽的军队被刘邦他们团团围住,四面响起楚歌的时候,项羽在干什么呢?他不是鼓起勇气,精心谋划,与刘邦作殊死较量,而是无心应战,满脑子只想两件事,一是他的乌骓马,一是他的虞美人。单从文学的角度看项羽这个人物太有人情味,太审美了。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将军,一个统帅,一个霸王,在战争的最后关头他想到的不是战争,不是事业,不是天下,而是宝马和美人,确实够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了,项羽这样做的结果只是饮恨乌江,赚得千百年来后人的同情罢了。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于项羽性格分析,可以看出正是因为项羽有着严重的性格缺陷,以至于垓下一战,一败涂地,唱出了一曲末路英雄的悲歌,令千载之下的人们尤为痛心。然而,项羽虽然失败了,仍不失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只不过这个英雄太本色、太无遮无顾、太不计成败利害罢了。
无论是为人不忍还是君子之度都体现了一个贵族的特质,反观刘邦则不然,市井出身,当年为了生存可以不择手段,现在为了天下就更没有理由不无所不用其极了!当一个处处受贵族天然习性的年轻权贵项羽遇上八面玲珑的市井老混刘邦那就颇有点秀才遇上兵的意思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