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英雄气节

理由,论点。没有理由,就不要回答,不要抱着拿分走人的态度。... 理由,论点。没有理由,就不要回答,不要抱着拿分走人的态度。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0-21
展开全部
《史记·淮阴候列传》曰: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文中“信”是指有“胯夫”之称的帮刘邦打的天下的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大将军。司马迁把韩信作为一个“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的含辱负重立下盖世功业的英雄典型而极力推崇。司马迁的良苦用心虽说让后人对这位“胯夫”将军熟之能详,且生敬意,但是后人在写文章每每碰到“隐忍”之事需例证之时,却很少用这“钻裤裆”的典故,而往往多拿“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隐忍雪耻”的伍子胥等等来佐证。这其中恐怕除了“俯出胯下”这丢人格之事实在叫人难以接受之外,静斋先生想恐怕定有其它的原因。

后人都是极力褒奖韩信的,称他“工于谋天下,拙于谋自身”,连有“功成身退”之美德的张良与韩信相比,也成了一个城府极深的角色;就连“月下追信”、力荐良才、忠心耿耿的萧何,也成了杀韩信的凶手之一,后人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说。总之韩信给后人的印象好象就是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不计个人得失的正人君子,即便“胯下之辱”如此丢人格之事,也被后人善意的理解为:不屑以将才之命低偿无知狂徒之命,不屑弃鸿鹄之志而与燕雀之争的“壮举”。

韩信的父母双亡,生活一向穷苦,他自已除了读书学武之外,再无任何挣钱的本领,所以为填饥常常蹭饭,白吃白喝,吃白饭特受人厌恶,如果韩信真有志气、真是个英雄的话,就不会因白吃遭了这家白眼,又跑到另一家去受白眼的,就连与韩信有些交情的一个亭长,也受不了韩信的白吃赖住。试着推敲,“穷且弥坚”绝不是韩信的志气与骨气,而是韩信的死皮赖脸的蹭饭之气,要不淮阴城的一班无赖少年,何以取笑且看不起他,要不他们怎能知道“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才一点也不因韩信相貌威武且又会武艺而怕他呢?看样子,为了能长久的白吃下去,“穷而妥协”钻裤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此推敲,“胯下之辱”越发不经尝试。

项羽确是个英雄好汉大丈夫,而刘邦却是个危难时刻不顾儿女、父亲性命的反复无常、刻薄寡恩的小人。自故以来就有“英雄重英雄,小人惜小人”之谓。“胯夫”韩信自然得不到项羽的赏识,在项羽手下仅能做到执戟郎中的小官,当在鸿门宴上,韩信看到刘邦面对项羽低声下气的模样,仿佛看到了自已钻裤裆的滋味,顿生惺惺相惜之感。当刘邦被项羽充军似的赶到汉中地去做汉王时,韩信马上意识到投奔一个失势的主人准能得到重用。真正的英雄豪杰就像沙漠中的金子,终有一天会闪闪发光于众人面前的。其实韩信也崇拜项羽,说他:“霸王待人,又恭敬又有爱心,好吃好喝的不独占,唯一缺点就是婆婆妈妈的好心眼。”可韩信偏偏投靠了刻薄寡恩的小人刘邦。英雄得志凭得是“愚忠”,小人得志凭得是“见风使舵”。如此再推敲,“胯下之辱”益发不经尝试。

要不是萧何追韩信,力荐韩信,刘邦是不会重用一个“胯夫”的,刘邦给的是萧何的面子,刘邦多少还明白什么是英雄气节。虽然拜韩信为大将军,后又封为楚王,但对韩信仍是戒备于心,虽然刘邦把张良、萧何、韩信三人说成“三杰”,并说“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但是刘邦从内心并没有把韩信看做是英雄,而是处处以小人之行来防韩信,常用一些话来套韩信的心思。以至后来将韩信降为淮阴候,“三杰”中唯韩信降职最快,后来被萧何用计骗回,吕后杀韩信,刘邦乃至众臣一点也不感到惋惜与震惊,“三杰”中唯韩信被杀。如此推敲,“胯下之辱”其实是刘邦及众臣民心中的抹之不去的阴影。

韩信最得意时就是官拜楚王。因为穷怕了,得意时就大肆侵占民田搞衣锦还乡活动,带着军队耀武扬威的四处骚扰百姓,就连项羽都很佩服的猛士樊哙,因礼节在韩信面前殷勤接待,都引起韩信自命不凡的耻笑:“我真丢人,还真跟樊哙他们一起共事”。为了保住地位,韩信还不惜砍下曾救过他性命与他有生死交情的钟离昧的人头,来换取刘邦的信任。韩信随机应变白马屁的功夫属一流,韩信自夸自已能带兵越多越好,讥笑刘邦最多只能带兵十万,刘邦不乐,韩信忙改口道;、:“皇上不能带兵,擅长带将领。皇上乃天定,人力无所及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的死无疑于小人得意到失意时的众叛亲离。如此再推敲,“胯下之辱”实乃小人之所为也,无须去尝试。

但韩信毕竟是有些军事才能,非一些莽汉、匹夫之流所能比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将人分为四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由此来看,韩信只能就座于“小人”之例,司马光说“小人”的本性就是“挟才以为恶”,其实刘邦及萧何等臣民防韩信就是怕他“挟才以为恶”。韩信“胯下后”“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其实韩信是真的胆怯,小人失势时,总是“有奶便是娘”的。

司马迁赞韩信“胯下之辱”,其用意可能是旨在受“辱”,并非赞“胯下”,因司马迁本身就是受辱需奋进的例子,李陵之祸,被拘囚,受宫刑,用其身来美化了韩信。其实,就是现在,被“韩信样”美化的人还是存在的,这就要求人们擦亮眼睛去识别了。
匿名用户
2013-10-21
展开全部
大丈夫能曲能伸。忍胯下之辱为能曲。带领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最后垓下一役击溃楚军成就大汉基业。为能伸。 如此可谓英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21
展开全部
跨下之夫有何英雄气节可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21
展开全部
英雄气节高,原因是韩信点兵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