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错别字的故事

 我来答
生活大家a
2021-10-09 · 记录美好生活,爱生活爱自己!
生活大家a
采纳数:1048 获赞数:1586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关于错别字的故事:

哎,这害人的错别字,无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都会有些出的时候。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听了一定会捧腹大笑,不知你有没有写错过呢?

故事随之展开:有一个叫小刚的同学特别喜欢写错别字,这不,无意中成了最勇敢的人。

那天,小刚在草地上高高兴兴的踢足球,小红飞快地从教室里跑出来,手上还拿了一卷纸,神神秘秘地对小刚说:知道吗?现在大家都说你是最勇敢的人!小刚用手挠了一下头,开始想入非非:难道我无意之间成了英雄?出于好奇,小刚抱起了球,和小红慢慢地走在回班集体的路上。走到一半时,小刚终于忍不住了,大声高兴的问道:你快说,大家为啥这样夸我?

小红停了下来,狡猾问道:你真的要知道吗?小刚坚决地说:对,我要知道!好,这是你说的!小红边说边打开了那卷纸,这是你在作文里写的,扬肠而去,连肠子都不要了,这难道还不是最勇敢的人吗?小刚一听又一看,惊出了一身冷汗,脸通红得像一个成熟的苹果,手不停地抓着后脑勺,手上的足球也不知不觉地掉了下去

哎,这害人的错别字,啥时才能离开我们!

sixcv
推荐于2017-12-16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13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1211万
展开全部
从前,有一个无赖,仗着自己有亲戚在朝里当官,经常无缘无故地欺侮老百姓。一天,他路过一片荒山,见一个农民在山上打柴,他硬说这片荒山在他家的祖坟后面,在山上打柴会破了他家的风水,不让农民打。农民争辩这是无主的荒山,历来有“谁打柴归谁”的规矩。于是,这个无赖又大耍起无赖来,操起农民的扁担,往农民身上打。农民手急眼快,顺势举起斧子去挡,“哎哟”一声,无赖的左胳膊鲜血直冒。原来,农民的斧子没有及时收住,把无赖的胳膊砍伤了。无赖怎么会甘心吃这么大的亏呢,他一张状子告到县里,想叫知县重重治农民的罪。知县是个清官,他平时就知道这个无赖的为人,非常同情受欺侮的农民。他很想帮这个农民的忙,可农民用斧子砍伤了人这是事实,不治罪也不好办。知县对状子看呀看呀,忽然,他把眼睛停留在“用斧伤人”这几个字上。于是,一条妙计便想好了。他对无赖说:“你先回去,我一定照状子认真处理。”无赖在家里等了好几天,也不见知县治农民的罪。他再去县衙问。知县把惊堂木一拍,气乎乎地说:“你告他‘甩斧伤人’,甩斧是无意的,何罪之有?”无赖被搞得莫名其妙,原来是知县将“用斧伤人”改成了“甩斧伤人”。

清朝某年科考,题目为《昧昧我思之》(《尚书·秦誓》有“昧昧我思之”这句话),一位秀才粗心大意竟把试题《昧昧我思之》抄成了《妹妹我思之》。一字之差,谬之千里。考官见后不禁大笑,于是在批语中即席对出一联“哥哥你错了”,此联奇中见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南邕
2017-11-16 · TA获得超过29.2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6万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1.2亿
展开全部
历史上五大最著名错别字的故事:
天下第一错别字——“避”
之所说它是“天下第一”,因为这字一是影响大,二是皇帝写的,确确实实写错了,且找不出合理的解释理由。此匾悬挂于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匾的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见图)。此错字是谁人所写?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是皇帝的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写错了也是对的,谁敢提醒皇帝说写错了?何况皇帝有造字的特权。
最有说法的错别字——“鱼”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碑,就是康熙的御笔。碑上的繁体“鱼”字下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如果说避暑山庄的“避”康熙爷不会写还情有可原,但这“鱼”不会写实在说不过去。原来这里有一个传说,康熙不是不会写这个字,而是“有意错”。原来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 “鱼”字下面有四个点不好,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这是杀生啊,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最具哲理的错别字——“流”
错别字如果是“有意错”,书写者都会附会出自己的道理。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边的“坐花载月”匾额,是民国初年著名的宁夏“三马”之一马福祥所题;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则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任主政官员的欧阳修所作。“风流宛在”这四字中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多而善风情、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同时曲笔点出欧阳修当年行为上不检点。这样的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题四,与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书“虫二”(意思是“风月无边”)两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出现最多的错别字——“明”
皇帝写错别字,皇帝陵上也有错别字。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细心的游人至少可以发现两处错别字:在明孝陵保护碑上,“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入明楼,在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此山眀太祖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成了“眀”。这两个“眀”与少一点“鱼”和多一横“避”不同。“鱼”、“避”那是皇帝创作,具有“合法性”,这个“眀”字则是因为出自书法家之手,可以归结为艺术字,或是书法体。
最令人叫绝的错别字——“富”
山东曲阜孔府,可以说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游人到孔府,未进大门便能看到特别明显的错别字。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么弄出这笑话?其实这不是笑话,而是最有文化的错别字之一。错之妙在于其寓意:“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两个错别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别字,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叫绝。据说孔府这两个错别字是神来之笔,系仙人指点。相传在孔子第42代孙孔光嗣成亲那一天,恰有神仙路过,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写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点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机,称孔家不宜过富,要“去一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ouserice33
2017-11-17 · TA获得超过73.5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3万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9618万
展开全部
1. 李鸿章是清末名臣。一次,他有个远房亲戚赴考,这个人不学无术,接到试卷一看,竟然一题也不会答。此时他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自己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戚,于是在试卷上写道:“我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这个不学无术的亲戚竟然将“戚”写成了“妻”。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于是在试卷上批道:“既是中堂大人的亲妻,我不敢娶(取)。”因此,这个亲戚还是落第了。

2. 买猪千口
从前,有个县官写字很潦草。这天他要请客,便写了一张字条叫差役买猪舌。谁知“舌”字写得太长,分得太开,古代都是竖着写,差役误以为叫他买猪“千口”。这可忙坏了那位差役,跑遍了城里,又到四乡去购买,
好容易买到五百口猪。他一想交不了差,便向老爷求情,希望少买五百口。
县官生气地说:“我叫你买猪舌,准叫你买猪千口呢?”
差役听了,应声道:“还好还好!不过以后请老爷注意,若要买
肉,千万写得短些,不要写成买‘内人’。”

3. 论耍光棍
有个人姓卜,名不详,另一个姓冢,名不消,两人结拜为异姓兄弟。
有一天,把兄冢不消对把弟卜不详说:“我俩姓名非常奇特,我的姓更加少见。你看,‘冢’字的形状像‘家’字,却少了一点;像‘蒙’字,又没有头,仿佛摘了顶带的官员一样。现在跟把弟商量商量,请你把‘卜’字腰间的一点搬到我的‘冢’字头上,让我成了‘家’,光彩光彩,不是很好吗?”
把弟回答道:“这卜的一点借给你成‘家’当然无所谓,只是你成了家以后,我不是要变成光棍了吗?”

4. 吉与口干
有个老人,大年初一出门访友前,先在桌上写了个“吉”字,心想图个吉利,没想到走了几家,连杯茶也没喝上。他气呼呼地回到家,再看桌上那个字。不料一气站错了地方,字看反了,便自作聪明他说:“我以为写了个‘吉’字,却原来是‘口干’二字,怪不得连杯茶没捞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是槐序学姐
2015-11-29 · TA获得超过85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1.7万
展开全部
从前,有一个无赖,仗着自己有亲戚在朝里当官,经常无缘无故地欺侮老百姓。一天,他路过一片荒山,见一个农民在山上打柴,他硬说这片荒山在他家的祖坟后面,在山上打柴会破了他家的风水,不让农民打。农民争辩这是无主的荒山,历来有“谁打柴归谁”的规矩。于是,这个无赖又大耍起无赖来,操起农民的扁担,往农民身上打。农民手急眼快,顺势举起斧子去挡,“哎哟”一声,无赖的左胳膊鲜血直冒。原来,农民的斧子没有及时收住,把无赖的胳膊砍伤了。无赖怎么会甘心吃这么大的亏呢,他一张状子告到县里,想叫知县重重治农民的罪。知县是个清官,他平时就知道这个无赖的为人,非常同情受欺侮的农民。他很想帮这个农民的忙,可农民用斧子砍伤了人这是事实,不治罪也不好办。知县对状子看呀看呀,忽然,他把眼睛停留在“用斧伤人”这几个字上。于是,一条妙计便想好了。他对无赖说:“你先回去,我一定照状子认真处理。”无赖在家里等了好几天,也不见知县治农民的罪。他再去县衙问。知县把惊堂木一拍,气乎乎地说:“你告他‘甩斧伤人’,甩斧是无意的,何罪之有?”无赖被搞得莫名其妙,原来是知县将“用斧伤人”改成了“甩斧伤人”。

清朝某年科考,题目为《昧昧我思之》(《尚书·秦誓》有“昧昧我思之”这句话),一位秀才粗心大意竟把试题《昧昧我思之》抄成了《妹妹我思之》。一字之差,谬之千里。考官见后不禁大笑,于是在批语中即席对出一联“哥哥你错了”,此联奇中见奇。
1.斗放学回家,满脸的不高兴,赵云看见了,忙问:“发什么愁啊?是不是作业太多了,没关系,我帮你写就是了。” 阿斗急了:“还说呢!昨天就是你给我写的造句‘我吃了一顿饭’写成‘我吃了一吨饭’,同学们都笑我是个大饭桶!”
  2.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乡长说:不要浆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3.有一户潘姓人家,长辈过世。 家祭时,请来了一位乡音很重的老先生来当司仪。 讣闻是这么写的: 孝 男:潘根科 孝 媳:池氏 孝孙女:潘良慈 孝 孙:潘道时 但这位老先生老眼昏花又发音不标准。 当他照着讣闻唱名时,凡是字面上有三点水的或左边部首都漏掉没看到。 于是就给他念成这样子:「孝男,翻… 跟…斗…」 孝男一听,直觉得很奇怪,但又不敢问,于是就翻了一个跟斗。 接着又说:「孝媳,也…是…」 孝媳一听:「我也要翻啊?」于是孝媳也翻了一个跟斗。 再来:「孝孙女,翻两次。」 孝孙女一听,想想爸妈都翻了,我也翻吧!于是就翻了两个跟斗。 此时孝孙心想:「老爸、老妈都各翻一次,姐姐也翻两次, 那么我要翻几次?」心里想着想着就开始紧张了:「怎么办?」 只见老先生扯开喉咙,大声念出: 「孝孙…翻…到…死…」
  4.小明经常把伞写成命,有一次下雨,他没带伞,于是让同学捎了一张便条给他妈妈,小明是这么写的:妈妈,我没命,回不了家,请帮我把命送来。
找这些不容易的,望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