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三章物态变化的所有知识要点

 我来答
快了男孩hh
2013-10-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5万
展开全部
熔化:物质吸收热量,从固态变为液态。(冰变为水)
凝固:物质释放热量,从液态变为固态。(水变为冰)
汽化:物质吸收热量,从液态变为气态。(水沸腾时产生的“白气”)
液化:物质释放热量,从气态变为液态。(水蒸气变为露)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樟脑“消失”)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水蒸气变为霜)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的固体。(萘、海波、冰)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的固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萘:80.5、海波:48、冰:0)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萘:80.5、海波:48、冰:0)
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释放热量。
汽化的方式:1:沸腾。2:蒸发。
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的确定温度。大气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顾唯我
2014-11-11 · TA获得超过2.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87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744万
展开全部
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物理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过程有:
熔化: 固态→液态 (吸热)铁变成铁水
凝固: 液态→固态 (放热)水结成冰;钢水浇铸成车轮
汽化: 液态→汽态 (吸热)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
液化: 汽态→液态 (放热)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早晨的浓雾
升华: 固态→汽态 (吸热)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凝华: 汽态→固态 (放热)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注意: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过程是
固态水(冰棍)先升华为水蒸气(气态水看不见)
再液化为小水滴(能看到的“水蒸汽”是液态的),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了。
水蒸气(气态水)烫伤要比液体水烫伤更厉害,因为从气态到液态要放热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木有操作
2013-10-23 · 超过1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5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7.6万
展开全部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
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2;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
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测密度)2、求质量3、求体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