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生态带建设对保护北京生态环境的意义
1个回答
2013-10-20
展开全部
河北省环京津区域环绕京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坝上地区、燕山、太行山是大北京地区水源的主要发源地,是京津及华北平原的主要生态屏障。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大面积的林地、荒坡地、草地被开垦,出现了空气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北京城区连日雾霾、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地表水污染等生态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又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和上下游地区资源环境的矛盾,对下游地区人民生活和首都的安全构成威胁。这是京津生态环境的心腹之患,同时也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进程。为从根本上改善京津两市生态环境,强化冀北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功能,缓解北京的环境压力,保护城市安全、维护首都形象,同时改善当地生产和生活条件,尽快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当务之急。
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河北省环京津地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采取一系列政策和工程措施,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重点开展了坝上生态农业、首都周围绿化和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等工程,加大了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取缔、关停了多家污染严重而又没有治理前景的“15小”企业;加大了流域水污染治理保护,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进展,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该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水土流失与河流淤积严重
该区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西部和北部的太行山东坡、燕山山地。不仅吞食农田、降低肥力、淤积塘坝、引发洪涝和泥石流,而且造成水库淤积难以控制,水库调节能力下降,对官厅和密云两大水库的行洪和供水造成巨大压力。未来30年如果不从根本上实现对全部水土流失区的高标准治理,必将进一步降低官厅和密云水库的调节能力,增大供水难度和洪涝灾害隐患。
(二)土地沙化与沙尘暴问题突出
河北省环京津区域的冀北地区,既是首都的主要河源地,又是首都的主要河流地和风道。冀北地区对京津风沙天气影响比较大,最为直接的是三大沙区、六大风口、五大沙滩和九条风沙通道。三大沙区是指坝上沙区、坝下沙区和平原沙区,是京津扬沙天气的重要沙源之一。六大风口是指坝上沿线的怀安马市口、万全新河口、张北黑风口、崇礼三龙口、赤诚独石口和丰宁小坝子六大隘口,这是北部风沙入侵京津的必经之路。五大沙滩是指沿洋河、桑干河河川地两侧分布的宣化黄羊滩、怀安金沙滩、阳原开阳滩、怀来甘家滩和南马场等五处成片沙滩。九条风沙通道是指以洋河、桑干河、壶流河、清水河谷地形成的四条风沙通道和潮河、白河、黑河、天河和汤河谷地形成的五条风沙通道。其中怀来境内的1.3万公顷沙丘对北京的影响最为直接,加剧了对北京的风“沙威胁。沙尘暴所产生的恶劣能见度对机场、高速公路造成很大影响并容易引发各种交通事故,沙尘对环境的污染不仅会伤害人们的眼睛和呼吸系统,损害人体健康,而且对精密机械、精密化工等行业有严重的破坏性影响。
(三)水资源短缺和地表水污染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急速增加,造成了水资源的日趋紧张。水的供求矛盾加剧,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本地区发展全局性制约因素。
这一地区水资源难以平衡的因素有四:一是上游地区用水量继续增加,可供水量持续减少。随着上游地区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用水标准提高,将导致上游地区用水持续增加。二是首都地区的用水量仍将进一步增大,水库依然是北京的基本水源地,即使2010年后实现南水北调,由于各种原因,对水库供水的依赖程度仍不会有很大降低。三是目前首都地区已出现地下水位漏斗,通过继续扩大深层地下水的开采方式求得水的供需平衡,难以为继。四是上游的贫困地区,要实现脱贫,走向富裕,必然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区域内部水资源分配以满足首都水资源需求的潜力有限。
另一方面供水水质恶化,降低了饮用水安全保证程度。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水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并呈加剧趋势。
(四)湿地减少、植被退化、动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五)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交织,张承地区处于生态经济恶性循环之中
冀北地区,大多数县区不仅生态环境恶劣,而且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多数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大部分贫困县在该地区,仅西北地区就有贫困人口150万人左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在1500元左右。长期以来,由于当地农民缺乏资金、技术,劳动力是主要的生产因素,低廉的劳动力抚养成本,导致人口膨胀,而越来越多的人口为了获得必需的生活资料,不得不采取广种薄收、草原过度放牧等资源耗竭型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战略,过垦过牧,造成草场及植被严重损坏,水土流失及荒漠化日益加剧;土地生产力的继续下降,又加大土地开发力度,使上游地区处于生态经济恶性循环之中。
(六)流域管理和区域合作机制薄弱
河北省环京津区域尤其是张承地区的贫困、资源生态问题与京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及污染密切相关,但由于长期观念的影响及缺乏生态补偿机制等种种原因,造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造成全流域系统的综合管理难以实现。
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及建设目标
(一)总体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遵循区域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证城乡发展的水源、绿色食品供应,协调流域上下游、开发与整治、人口与资源、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区域内生态环境整治为先导,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两大系统工程,加速建设科学合理的城乡布局和生产力布局模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期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意识,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以科技为先导,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重点地区的生态建设,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防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加大重点城市、重点行业、重点流域的环境治理力度。
(二)总体建设目标
2005年力争使环境污染的状况有所减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缓解,重点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2010年,通过社会经济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在基本消除贫困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2020—2040年,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健康得以保证,经济和环境实现协调发展,步人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一)构筑京张承生态三角,建设京津冀北地区的生态屏障
为了保护城乡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屏障特别重要。特别是河北省的张承地区,是首都北京生态环境保护的天然屏障,在控制西北地区风沙危害,防治水土流失和调节北京的小气候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至今开展的“三北”防护林、首都周围绿化和坝上生态工程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有效地缓解了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京津生态环境改善的矛盾。但是,由于冀北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森林草场退化十分突出,恢复建设生态屏障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未来几十年内,应该积极推广生态工程技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生态建设为辅,科学规划,确保质量,完善生态屏障,减少京津地区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保护地表水源
冀北地区地处首都北京的密云和官厅两大水库及天津的于桥水库和潘家口水库等的上游,是京津地区城市发展的重要水源地。但是,由于经济支持力度和生态环境脆弱两方面的制约,地表水源仍然受到水量减少、水质污染和水库河道淤积三个方面的巨大威胁,直接影响京津地区的供水数量和质量。今后应加大治理和保护力度,保证京津地区供水安全和水量供应。
(三)建设大北京地区绿色食品基地,提高首都食物安全保证程度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是京津传统的干鲜果品、羊牛肉食品、错季蔬菜和天然土特食品的生产供应基地,在京津食物安全保证中占有重要地位。未来几十年,必须结合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与京津共同开发建设有一定规模的绿色食品和天然食品生产供应基地,满足京津市民对食品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使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在京津食物安全保证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建立京津冀北生态协调发展机制,促进经济一体化进程
历史上,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客观上就是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大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形成了一体化的供电体系、供水体系、交通体系、流通体系、旅游体系、副食品生产供应体系和原材料生产供应体系。未来几十年,必须全面加强区域和行业间的联合与协作,把河北省环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北京绿色奥运的系列工程之一,通过这种生态环境整治规划的实施,尽快消除贫困,进一步缩小区域内落后地区与京津的发展差距,建立一体化的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不同步问题。
(五)建设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生态格局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城乡空间发展模式,应该与大北京核心地区融为一体,全面考虑太行山——燕山、京津冀北平原和渤海,在京津冀北大区域内,根据生态环境容量,合理布局城乡居民点和工业、农业生产。
在城市、城镇、村庄、库区等重点区域周围,加快森林生态圈建设,提高绿化、美化标准;在主要交通干线、河道、干渠两侧,沿坝、沿边、沿海地带建设高标准绿化带,形成生态防护林体系的骨干框架;在燕山、太行山区大面积采取飞、封、造相结合的形式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提高蓄水保土能力;在坝上高原地区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网,提高林网化标准,增强对农区、牧区的保护能力,加大首都周围绿化、太行山绿化、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主要城市周围绿化等大型造林工程建设,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生态格局。
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工程、重点整治地区
(一)防沙治沙工程
河北省环北京地区防风治沙工程的范围是指包括张家口、承德全部和保定的涞水等28个县区。土地总面积达7.843万平方公里,占河北省总土地面积的41.9%。到1998年底,全区贫困人口272.58万人,人均年国民生产总值3400元,农民人均收入1600元,有16个贫困县。
该区域是京津及华北地区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目前该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仍在加剧。
今后防沙治沙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实施《河北省防沙治沙总体规划》,启动首都周边地区防沙治沙工程,以张家口、承德两地沙源、风口和风道地区防沙治沙为重点,实施“三带三片”防风、固沙、阻沙工程。“三带”即在坝上冀蒙边界沿线建设第一道乔灌草结合的横向防风固沙林带,阻挡来自北部内蒙古风沙的侵袭;在坝缘沿线建设第二道防风固沙林带,阻挡坝上风沙南下;在坝下九条风沙通道两侧建设以经济型防护林为主的纵向防风固沙林带,阻挡风口地区风沙。“三片”即在坝上两条防风林带之间地域,以草场建设为主,同时建设草场林网和片状林区,覆盖住坝上沙源;在坝下大片山区和西部黄土区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植树种草,覆盖住裸露山坡地表;在永定河下游沙化区及广大平原沙化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田间林网、片状速生丰产林和高产牧草,覆盖住沙尘源。在永定河两岸建设防护林带,严防河道沙滩扩散。在“三带”和“三片”区内配套建设小型水利设施,实施人工降雨、旱区集雨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同时配套建设种苗和草籽两大基地。通过迅速增加植被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遏制土地沙化扩展,改善京津周围生态环境。
到2010年,将使该区土地沙化趋势全面得到控制,荒山得到全部绿化,沙化土地得到全面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治沙止漠、再造秀美山川”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二)退耕还林(草)工程
河北省环京津区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范围包括坝上高原区、燕山地区,太行山区,共涉及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和保定5市的44个县区。工程安排的次序按照首先坝上、其次坝下、再次燕山和太行山的思路推进。
坚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生产条件和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农用土地的供求平衡,在不降低粮食及其他主要农产品总量供给能力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对乱开滥垦形成的退化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草)。
坝上风沙危害区选择以建设农田牧场防护林为骨干,发展灌木为补充的生态建设模式,对退耕地,按照3:7的林草比例安排。
冀北山地丘陵水土流失区生态治理模式以林为主,其中张承地区以生态林为主,燕山东部地区可适当增加经济林的种植比例。植被恢复退耕地以人工造林种草为主。.
冀西太行山水土流失区主要包括保定的8个山区县。生态建设以林为主,适当增加经济林的比例,生态林与经济林和乔灌比例均按7:3安排。
(三)“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
河北省“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包括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和保定市四市的部分县。工程建设是以护卫京津为目标,以防沙治沙为建设重点,以保护现有林业资源、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程,促进防护林体系建设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尽快改善“三北地区”及京津周围生态环境。
(四)坝上风沙整治地区
坝上地区的生态破坏是京津地区沙尘暴危害的主要沙源之一,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京津地区的城乡发展有重要意义。今后整治重点是:1、减少草地载畜量,积极发展围栏圈养,推广退耕还林还草。2、对沙源地和风道进行综合治理,建设防风固沙林带和林网,提高林草覆盖率,增强防风固沙能力,控制风沙和沙尘暴危害。3、城镇的发展规模应该给予严格限制,逐步降低人口增长率,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4、建设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和旅游基地,从根本上转变以种植业为主的破坏型产业结构模式;但是旅游业的发展不能超过环境容量,不能以生态旅游的名义破坏生态环境。
(五)官厅、密云水库等水源地
根据京津地区发展需要,加强上游污染源治理,尽快恢复官厅水库的水质,重点对永定河水系河北段、潮白河水系河北段进行整治,确保京津供水水源的安全,这是京津冀北地区城乡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六)白洋淀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少有的湖泊湿地,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调节区域气候和减少华北地区的洪水危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围湖造田使白洋淀的面积已经大大减少,并且部分水质正在恶化。因此,应该加强白洋淀周围的生活污水治理,严禁污染工业用水。在发展旅游时,对机动船应该严格管理,防止油污泄漏污染水面。在白洋淀一期治理的基础上,继续后期治理。
随着经济发展,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又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和上下游地区资源环境的矛盾,对下游地区人民生活和首都的安全构成威胁。这是京津生态环境的心腹之患,同时也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进程。为从根本上改善京津两市生态环境,强化冀北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功能,缓解北京的环境压力,保护城市安全、维护首都形象,同时改善当地生产和生活条件,尽快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当务之急。
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河北省环京津地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采取一系列政策和工程措施,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重点开展了坝上生态农业、首都周围绿化和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等工程,加大了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取缔、关停了多家污染严重而又没有治理前景的“15小”企业;加大了流域水污染治理保护,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进展,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该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水土流失与河流淤积严重
该区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西部和北部的太行山东坡、燕山山地。不仅吞食农田、降低肥力、淤积塘坝、引发洪涝和泥石流,而且造成水库淤积难以控制,水库调节能力下降,对官厅和密云两大水库的行洪和供水造成巨大压力。未来30年如果不从根本上实现对全部水土流失区的高标准治理,必将进一步降低官厅和密云水库的调节能力,增大供水难度和洪涝灾害隐患。
(二)土地沙化与沙尘暴问题突出
河北省环京津区域的冀北地区,既是首都的主要河源地,又是首都的主要河流地和风道。冀北地区对京津风沙天气影响比较大,最为直接的是三大沙区、六大风口、五大沙滩和九条风沙通道。三大沙区是指坝上沙区、坝下沙区和平原沙区,是京津扬沙天气的重要沙源之一。六大风口是指坝上沿线的怀安马市口、万全新河口、张北黑风口、崇礼三龙口、赤诚独石口和丰宁小坝子六大隘口,这是北部风沙入侵京津的必经之路。五大沙滩是指沿洋河、桑干河河川地两侧分布的宣化黄羊滩、怀安金沙滩、阳原开阳滩、怀来甘家滩和南马场等五处成片沙滩。九条风沙通道是指以洋河、桑干河、壶流河、清水河谷地形成的四条风沙通道和潮河、白河、黑河、天河和汤河谷地形成的五条风沙通道。其中怀来境内的1.3万公顷沙丘对北京的影响最为直接,加剧了对北京的风“沙威胁。沙尘暴所产生的恶劣能见度对机场、高速公路造成很大影响并容易引发各种交通事故,沙尘对环境的污染不仅会伤害人们的眼睛和呼吸系统,损害人体健康,而且对精密机械、精密化工等行业有严重的破坏性影响。
(三)水资源短缺和地表水污染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急速增加,造成了水资源的日趋紧张。水的供求矛盾加剧,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本地区发展全局性制约因素。
这一地区水资源难以平衡的因素有四:一是上游地区用水量继续增加,可供水量持续减少。随着上游地区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用水标准提高,将导致上游地区用水持续增加。二是首都地区的用水量仍将进一步增大,水库依然是北京的基本水源地,即使2010年后实现南水北调,由于各种原因,对水库供水的依赖程度仍不会有很大降低。三是目前首都地区已出现地下水位漏斗,通过继续扩大深层地下水的开采方式求得水的供需平衡,难以为继。四是上游的贫困地区,要实现脱贫,走向富裕,必然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区域内部水资源分配以满足首都水资源需求的潜力有限。
另一方面供水水质恶化,降低了饮用水安全保证程度。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水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并呈加剧趋势。
(四)湿地减少、植被退化、动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五)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交织,张承地区处于生态经济恶性循环之中
冀北地区,大多数县区不仅生态环境恶劣,而且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多数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大部分贫困县在该地区,仅西北地区就有贫困人口150万人左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在1500元左右。长期以来,由于当地农民缺乏资金、技术,劳动力是主要的生产因素,低廉的劳动力抚养成本,导致人口膨胀,而越来越多的人口为了获得必需的生活资料,不得不采取广种薄收、草原过度放牧等资源耗竭型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战略,过垦过牧,造成草场及植被严重损坏,水土流失及荒漠化日益加剧;土地生产力的继续下降,又加大土地开发力度,使上游地区处于生态经济恶性循环之中。
(六)流域管理和区域合作机制薄弱
河北省环京津区域尤其是张承地区的贫困、资源生态问题与京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及污染密切相关,但由于长期观念的影响及缺乏生态补偿机制等种种原因,造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造成全流域系统的综合管理难以实现。
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及建设目标
(一)总体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遵循区域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证城乡发展的水源、绿色食品供应,协调流域上下游、开发与整治、人口与资源、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区域内生态环境整治为先导,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两大系统工程,加速建设科学合理的城乡布局和生产力布局模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期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意识,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以科技为先导,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重点地区的生态建设,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防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加大重点城市、重点行业、重点流域的环境治理力度。
(二)总体建设目标
2005年力争使环境污染的状况有所减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缓解,重点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2010年,通过社会经济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在基本消除贫困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2020—2040年,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健康得以保证,经济和环境实现协调发展,步人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一)构筑京张承生态三角,建设京津冀北地区的生态屏障
为了保护城乡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屏障特别重要。特别是河北省的张承地区,是首都北京生态环境保护的天然屏障,在控制西北地区风沙危害,防治水土流失和调节北京的小气候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至今开展的“三北”防护林、首都周围绿化和坝上生态工程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有效地缓解了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京津生态环境改善的矛盾。但是,由于冀北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森林草场退化十分突出,恢复建设生态屏障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未来几十年内,应该积极推广生态工程技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生态建设为辅,科学规划,确保质量,完善生态屏障,减少京津地区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保护地表水源
冀北地区地处首都北京的密云和官厅两大水库及天津的于桥水库和潘家口水库等的上游,是京津地区城市发展的重要水源地。但是,由于经济支持力度和生态环境脆弱两方面的制约,地表水源仍然受到水量减少、水质污染和水库河道淤积三个方面的巨大威胁,直接影响京津地区的供水数量和质量。今后应加大治理和保护力度,保证京津地区供水安全和水量供应。
(三)建设大北京地区绿色食品基地,提高首都食物安全保证程度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是京津传统的干鲜果品、羊牛肉食品、错季蔬菜和天然土特食品的生产供应基地,在京津食物安全保证中占有重要地位。未来几十年,必须结合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与京津共同开发建设有一定规模的绿色食品和天然食品生产供应基地,满足京津市民对食品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使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在京津食物安全保证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建立京津冀北生态协调发展机制,促进经济一体化进程
历史上,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客观上就是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大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形成了一体化的供电体系、供水体系、交通体系、流通体系、旅游体系、副食品生产供应体系和原材料生产供应体系。未来几十年,必须全面加强区域和行业间的联合与协作,把河北省环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北京绿色奥运的系列工程之一,通过这种生态环境整治规划的实施,尽快消除贫困,进一步缩小区域内落后地区与京津的发展差距,建立一体化的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不同步问题。
(五)建设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生态格局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城乡空间发展模式,应该与大北京核心地区融为一体,全面考虑太行山——燕山、京津冀北平原和渤海,在京津冀北大区域内,根据生态环境容量,合理布局城乡居民点和工业、农业生产。
在城市、城镇、村庄、库区等重点区域周围,加快森林生态圈建设,提高绿化、美化标准;在主要交通干线、河道、干渠两侧,沿坝、沿边、沿海地带建设高标准绿化带,形成生态防护林体系的骨干框架;在燕山、太行山区大面积采取飞、封、造相结合的形式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提高蓄水保土能力;在坝上高原地区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网,提高林网化标准,增强对农区、牧区的保护能力,加大首都周围绿化、太行山绿化、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主要城市周围绿化等大型造林工程建设,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生态格局。
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工程、重点整治地区
(一)防沙治沙工程
河北省环北京地区防风治沙工程的范围是指包括张家口、承德全部和保定的涞水等28个县区。土地总面积达7.843万平方公里,占河北省总土地面积的41.9%。到1998年底,全区贫困人口272.58万人,人均年国民生产总值3400元,农民人均收入1600元,有16个贫困县。
该区域是京津及华北地区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目前该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仍在加剧。
今后防沙治沙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实施《河北省防沙治沙总体规划》,启动首都周边地区防沙治沙工程,以张家口、承德两地沙源、风口和风道地区防沙治沙为重点,实施“三带三片”防风、固沙、阻沙工程。“三带”即在坝上冀蒙边界沿线建设第一道乔灌草结合的横向防风固沙林带,阻挡来自北部内蒙古风沙的侵袭;在坝缘沿线建设第二道防风固沙林带,阻挡坝上风沙南下;在坝下九条风沙通道两侧建设以经济型防护林为主的纵向防风固沙林带,阻挡风口地区风沙。“三片”即在坝上两条防风林带之间地域,以草场建设为主,同时建设草场林网和片状林区,覆盖住坝上沙源;在坝下大片山区和西部黄土区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植树种草,覆盖住裸露山坡地表;在永定河下游沙化区及广大平原沙化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田间林网、片状速生丰产林和高产牧草,覆盖住沙尘源。在永定河两岸建设防护林带,严防河道沙滩扩散。在“三带”和“三片”区内配套建设小型水利设施,实施人工降雨、旱区集雨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同时配套建设种苗和草籽两大基地。通过迅速增加植被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遏制土地沙化扩展,改善京津周围生态环境。
到2010年,将使该区土地沙化趋势全面得到控制,荒山得到全部绿化,沙化土地得到全面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治沙止漠、再造秀美山川”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二)退耕还林(草)工程
河北省环京津区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范围包括坝上高原区、燕山地区,太行山区,共涉及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和保定5市的44个县区。工程安排的次序按照首先坝上、其次坝下、再次燕山和太行山的思路推进。
坚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生产条件和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农用土地的供求平衡,在不降低粮食及其他主要农产品总量供给能力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对乱开滥垦形成的退化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草)。
坝上风沙危害区选择以建设农田牧场防护林为骨干,发展灌木为补充的生态建设模式,对退耕地,按照3:7的林草比例安排。
冀北山地丘陵水土流失区生态治理模式以林为主,其中张承地区以生态林为主,燕山东部地区可适当增加经济林的种植比例。植被恢复退耕地以人工造林种草为主。.
冀西太行山水土流失区主要包括保定的8个山区县。生态建设以林为主,适当增加经济林的比例,生态林与经济林和乔灌比例均按7:3安排。
(三)“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
河北省“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包括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和保定市四市的部分县。工程建设是以护卫京津为目标,以防沙治沙为建设重点,以保护现有林业资源、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程,促进防护林体系建设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尽快改善“三北地区”及京津周围生态环境。
(四)坝上风沙整治地区
坝上地区的生态破坏是京津地区沙尘暴危害的主要沙源之一,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京津地区的城乡发展有重要意义。今后整治重点是:1、减少草地载畜量,积极发展围栏圈养,推广退耕还林还草。2、对沙源地和风道进行综合治理,建设防风固沙林带和林网,提高林草覆盖率,增强防风固沙能力,控制风沙和沙尘暴危害。3、城镇的发展规模应该给予严格限制,逐步降低人口增长率,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4、建设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和旅游基地,从根本上转变以种植业为主的破坏型产业结构模式;但是旅游业的发展不能超过环境容量,不能以生态旅游的名义破坏生态环境。
(五)官厅、密云水库等水源地
根据京津地区发展需要,加强上游污染源治理,尽快恢复官厅水库的水质,重点对永定河水系河北段、潮白河水系河北段进行整治,确保京津供水水源的安全,这是京津冀北地区城乡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六)白洋淀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少有的湖泊湿地,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调节区域气候和减少华北地区的洪水危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围湖造田使白洋淀的面积已经大大减少,并且部分水质正在恶化。因此,应该加强白洋淀周围的生活污水治理,严禁污染工业用水。在发展旅游时,对机动船应该严格管理,防止油污泄漏污染水面。在白洋淀一期治理的基础上,继续后期治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