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成语与解释

有关战争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有关战争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0-20
展开全部
万夫莫开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发 音】 yī fū dāng guān,wàn fū mò kāi
  【释 义】 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出 处】 《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晋·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李白《蜀道难》(节录):“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近义词】 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语 法】 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草木皆兵
同意词:杯弓蛇影
  反意词:若无其事,镇定自若
  常用:常用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结构:主谓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灯谜面:绿林军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典故:《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举例: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神经过敏

mǎ gé guǒ shī

  马 革 裹 尸
解 释】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指军人战死于沙场。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宋·辛弃疾《满江红》:“~当自誓,蛾眉伐杵休重说。”
【近义词】  赴汤蹈火、决一死战 、背水一战
【反义词】  临阵脱逃
【典 故】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 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

  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 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 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盂冀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 “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 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建武二十四年,武陵的少数民族首领相单程率众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人率军前往。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 “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 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风他精神矍烁,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于是,六十二岁的马援又领兵远征武陵、五溪蛮夷。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马援受阻于壶头山(今湖南沅陵县城壶头山),水急,船难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马革裹尸”的誓言。

  出处《东观汉记·马援传》马援(前14—49),字文渊。其先祖赵奢为赵将,号马服君,子孙遂以马为姓。 马援“少有大志,诸兄奇之”。王莽末年,马援曾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避难于凉州。受隗嚣器重,任绥德将军,参与决策定计。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马援为陇西太守。夏,先零羌攻临洮,马援发步骑三千击破之,降者八千余人。马援把他们“徙置天水、陇西、扶风三郡”。继而马援与马成进攻浩亹羌,浩亹羌逃奔允吾谷。马援潜行,袭击其营寨,浩亹羌大惊恐,徙居唐翼谷中。马援继续追击,浩亹羌引精兵占据北山,马援陈兵山下。夜令数百骑偷袭其后,放火烧山,一时锣鼓齐鸣,浩亹羌大惊,率众溃逃。马援以兵少,不便穷追,收粮畜而归。这次战斗中,马援受伤,光武帝以玺书慰劳之。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武都参狼羌与塞外诸族,攻杀长吏。马援率四千亲人征讨,至氐道县,羌占据山头固守,马援据便地断绝其水草,不与战,迫使羌豪率数十万户,逃出塞外,余者万余人皆降,“于是陇右清静”。 马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又善兵策,常谋划,为光武帝所用。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太守苏定依法处决了诗索。诗索之妻徵侧及妹徵贰起兵反抗,攻占郡城。九真、日南、合浦“蛮夷”起而响应,攻掠岭外六十余城,徵侧自立为王。光武帝拜马援为伏波将军,以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督楼船将军段志等征讨二徵。大军行至合浦,段志病故,诏马援并将段志兵。马援缘海而进,随山开道千余里。建武十八年(公元43年)春,大军到了浪泊,大破二徵,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马援追二徵至于禁溪,每次击败之,其众离散。次年正月,斩杀徵侧、徵贰,传首洛阳。马援受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犒劳军士。 马援率楼船二千余艘,战士两万余人,追击二徵余部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余人,余众散亡,岭南悉定。马援以西于县有户三万二千,地远,奏请分成封溪、望海二县,得到许可。马援所过之处,皆“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他还条奏越律与汉律乖舛者十余事,加以整顿,“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马援返京,大受奖赏。友人孟冀相贺。马援说,“功薄赏厚,何能长久乎?”他想到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请求击之,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孟冀称许其为“烈士”之志。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马援率大军到达武陵临乡,击“蛮夷”,胜之,余众逃进竹林中。 汉明帝时,图画东汉初年的名臣列将于云台,因外戚之故(援女时为皇后),唯独没有列上马援。到了建初三年(公元78年),汉章帝才追策,谥马援为忠成侯。
补充回答: 赤膊上阵   【拼音】 chì bó shàng zhèn
  【解释】 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指战场。光着膀子上阵交战。比喻不顾一切,勇敢战斗。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时含贬义,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
  【示 例】 克非《春潮急》四五:“现刻他们在一系列失败后,狗急跳墙,~,公开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近义词】 赤手上阵、轻装上阵
  【反义词】 披挂上阵、披坚执锐
  【典故】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军阀割据,互相攻伐。割据凉州军阀马腾,被曹操杀掉。马腾的儿子马超为报父仇,与西凉太守韩遂联合起来,出动数十万大军进攻曹操。双方在渭口一带对阵。第二天,两军出营布成阵势。马超挺枪纵马,与曹操的猛将许褚大战。两人战了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因为战马疲累不支,于是各回军中,换了匹马,又出阵前战了一百多回合,胜负仍然不分。许褚杀得性起,拍马回阵,卸下盔甲,露现突出的筋肉,赤着膊,提刀上马,来与马超决战。双方官兵大为震惊。两人又斗了三十余回合,许褚奋力举刀向马超砍去,马超闪过,挥枪向许褚心窝刺来。许褚扔下手中刀,用力夹住马超的枪,于是两人在马身上夺抢,许褚力大,咔嚓一声,扭断枪杆,两人各拿半截,在马上乱打。接着两军混战,曹军损伤大半,退回寨中坚守不出。马超退回渭口,对韩遂说:“我看在恶战当中,再也没有比许褚不要命的了。他真是个‘虎痴'啊!”补充回答:乌合之众
  【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
  【解释】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指杂乱的一群人
  【示例】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不相统摄。 ★清·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李大钊《大哀篇》“于是集~,各竖一帜。”
  【近义词】一盘散沙

打草惊蛇
释义  惊:惊动。打在草上却惊动了蛇。原比喻惩治甲,以警告乙。比喻做事泄密而惊动对方。
出 处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示 例  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十回:“不要性急,走漏了风声,~,就会坏大事。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近义词  操之过急、因小失大 、敲山震虎、顾此失彼
反义词  欲擒故纵、引蛇出洞
典 故  南唐时候,当涂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一点什么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

补充回答:sì miàn chǔ gē
  四 面 楚 歌
   【导读】
  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穷途末路的形象在描写中呼之欲出。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出处】  西汉史学家�6�1司马迁《史记�6�1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hè 第四声 附和,应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用兵如神  【发音】yòng bīng rú shén
  【解释】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九回:“为头一个先生,姓樊,名瑞,绰号混世魔王,能呼风唤雨,用兵如神。”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示例】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
补充回答:有勇无谋  【发音】yǒu yǒng wú móu
  【释义】 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出处】 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王)武俊蕃种,有勇无谋。”
  【示例】 毕丰~,极贪酒色,不恤下人,喽罗尽皆离心。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歇后语】:初生牛犊不畏虎;楚霸王打天下
  【英文】 :〖have valor but lack strategy;with all courage and noresour cefulness;be fool hardy〗
  【反义词】:有勇有谋、大智大勇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全民皆兵

  【发音】quán mín jiē bīng

  【解释】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出处】王朔《痴人》:“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全民皆兵的程度。”

声东击西
【释义】  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出处】  《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作形容词,含贬义。
【示例】  蜀人或~,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
【近义词】  出其不意、出奇制胜
【典故】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补充回答:攻其不备
  发 音 gōng qí bù bèi
  释 义 其:代词,指敌人。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出 处 《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示 例 素知此处庶民都是正人君子,所以不肯攻其不备 ,暗下毒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三回)
  同 义 攻其无备
  语 法 兼语式;作主语、定语;用于军事上。
  英 文 catch a weasel asleep <take somebody by surprise; catch a weasel asleep>
  常用:常用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结构:复杂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灯谜面:曹操兴兵向蜀中。
  解释:其:代词,指敌人。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典故:《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 ( chū qí bù yì )

  解 释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后也泛指出乎别人的意料。

  出 处 《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乘人不备突然行动

  示 例 今日是年晚,此老必定在家,须乘此时调兵围住,~,方无走失。(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近义词 攻其不备、出人意外

  反义词 意料之中、不出所料

  易错出:出奇不易

  英 文 out of the blue <sudden and unexpected; without any warning; by surprise; catch somebody with his pants down>

  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打败了袁绍,平定了北方,高干在并州据地称王,河东卫固、范先表面要求任太守,实际与高干暗通,曹操没有让他们任太守,由杜畿担任河东太守。杜畿说自己孤身前去赴任,让卫固感到出乎意料,然后分化他们来巩固地位。

坚壁清野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出处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因耳。”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军事方面
示例  《宋书·何承天传》:“斥候之郊,非耕牧之所;转战之地,非耕桑之邑。故坚壁清野,以俟其来,整甲缮兵,以乘其敝。虽时有古今,保民全境,不出此途。”

  不许出战,只是~,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一回
典故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彧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但兖州豪强张邈,勾结割据势力吕布,袭破兖州大部分地方,并占领要地催阳。曹操急忙从徐州撤兵回来,向屯驻催阳的吕布发动反攻。吕布十分凶悍,双方相持日久,曹操一时无法取胜。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彧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眼下正值麦收季节,据报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加紧抢割城外麦子,运进城去,这表明他们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有所准备。收尽麦子,对方必然还要加固防御工事,撤退四野居民,转移粮草、物资。这样军队开到那里,势必无法立足;对方用‘坚壁清野’的办法对 付我们,到那时,攻不能克,掠无所得,不出十个天,全军就要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彧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揭竿而起 ( jiē gān ér qǐ )
解 释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举起竹竿当旗帜。借指武装起义。
出 处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鲁迅《而已集·谈激烈》:“愤激便有~的可能,而'可叹也夫'则瘟头瘟脑。”
近义词  逼上梁山
反义词  忍辱偷生
灯 谜  跳高;等到鱼儿上钩时
典故  秦朝统治时期,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但是被征发筑长城、守卫开发南方、修筑奢华的阿房宫、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劳役,合起来共用了二三百万人之多,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赋税.兵役.徭役.刑法也很重百姓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得很苦很苦。

  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

  这些人走到大泽乡(安徽省宿县东南)时,赶上连日大雨,路被淹没,无法通行。他们只好停下等待,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民工中有一个叫陈胜的,他和他的朋友吴广偷偷商量:“这里离渔阳有几千里远,怎么走也赶不上期限了,难道我们白白去送死吗?”吴广说:“咱们逃跑吧。”陈胜说:“不行,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白送死强,百姓们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说秦二世是小儿子,该当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苏。还有楚国的大将项燕是条好汉,咱们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人去打二世,楚国的人一定会来帮助我们的。”

  于是陈胜把大家召集起来说:“男子汉不能白白去送死,死要死出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大家赞成,一致推选陈胜、吴广为首领,九百人一下子把大泽乡占领了,他们打起了“楚国”的旗号。临近的农民听到消息纷纷响应,没有武器,他们就砍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历史上把这叫做“揭竿而起”。

  这支起义军打下了陈县(河南省淮阳),陈胜被拥戴为“王”,国号叫“张楚”。

  在这支起义军的带动下,各地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但是因为起义军的战线太长,号令不统一,在秦军的猛烈反击又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仅维持了三个月就失败了,陈胜也被叛徒杀害了。但是由他们点起的反秦烈火到处燃烧起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