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4级包括哪些内容?
3个回答
2013-10-21
展开全部
4.图论:
⑴无向图与有向图。
⑵路、回路与图的连通性。
⑶图的矩阵表示。
⑷二部图与完全二部图。
⑸欧拉图与哈密尔顿图。
⑹平面图。
⑺无向树及其性质。
⑻生成树。
⑼根树及其应用。
四、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⑴操作系统的功能。
⑵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⑶操作系统的接口。
2.进程管理:
⑴进程、线程与进程管理。
⑵进程控制。
⑶进程调度。
⑷进程通信。
⑸死锁。
3.作业管理:
⑴作业与作业管理。
⑵作业状态与调度。
4.存储管理:
⑴存储与存储管理。
⑵虚拟存储原理。
⑶页式存储。
⑷段式存储。
⑸段页式存储。
⑹局部性原理与工作集概念。
5.文件管理:
⑴文件与文件管理。
⑵文件的分类。
⑶文件结构与存取方式。
⑷文件目录结构。
⑸文件存储管理。
⑹文件存取控制。
⑺文件的使用。
6.设备管理:
⑴设备与设备分类。
⑵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⑶通道技术。
⑷缓冲技术。
⑸设备分配技术与SPOOLing系统。
⑹磁盘调度。
7.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
⑴UNIX的特点与使用。
⑵Linux的特点与使用。
⑶Windows的特点与使用。
五、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⑴软件与软件危机。
⑵软件工程定义。
⑶软件生命周期。
⑷软件过程模型。
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⑴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
⑵软件需求分析。
⑶数据流程图与数据字典。
⑷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⑸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⑹模块结构设计与数据结构设计。
⑺用户界面设计。
3.原型化开发方法:
⑴原型化开发的基本原理。
⑵原型化开发模型。
⑶原型化开发过程。
⑷软件复用。
4.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⑴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⑵面向对象分析。
⑶面向对象设计。
⑷统一建模语言(UML)。
5.软件测试:
⑴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⑵软件测试方法。
⑶测试用例设计。
⑷软件测试过程。
6.软件维护:
⑴软件维护的基本概念。
⑵软件维护活动。
⑶软件可维护性。
⑷软件维护的负作用。
7.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
⑴软件开发工具。
⑵软件工程环境。
8.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质量度量:
⑴软件质量概念。
⑵软件质量保证。
⑶软件质量度量与评价。
⑷软件技术的评审。
⑸软件可靠性。
8.软件管理:
⑴软件管理职能。
⑵软件项目组织与计划。
⑶风险分析。
⑷项目进度与跟踪。
⑸软件配置管理。
⑹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CMM)。
⑺软件工程标准化与软件文档。
⑻软件产权保护。
六、数据库
1.数据库基本概念:
⑴信息处理与数据库。
⑵数据模型。
⑶数据库系统结构。
⑷数据库系统组成。
2.关系数据库:
⑴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⑵关系数据模型。
⑶关系的完整性。
⑷关系代数。
⑸元组关系演算
⑹域关系演算。
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⑴SQL语言的特点。
⑵SQL语言的基本概念。
⑶数据定义。
⑷数据操纵。
⑸视图。
⑹数据控制。
⑺嵌入式SQL。
4.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⑴函数依赖。
⑵多值依赖。
⑶关系模式分解。
⑷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5.数据库保护:
⑴数据库恢复。
⑵并发控制。
⑶完整性。
⑷安全性。
6.数据库设计:
⑴数据库设计的目标。
⑵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⑶需求分析。
⑷概念设计。
⑸逻辑设计。
⑹物理设计。
⑺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
7.数据库管理系统:
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
⑵数据库系统的工作过程。
⑶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
8.数据库新技术:
⑴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⑵分布式数据库。
⑶并行数据库。
⑷多媒体数据库。
⑸对象和对象-关系数据库。
⑹数据库仓库。
⑺数据挖掘。
⑻Web数据库。
七、计算机体系结构
1.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⑴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⑵体系结构的定义。
⑶体系结构的分类。
⑷体系结构发展的影响因素。
⑸体系的定量分析。
2.存储体系:
⑴存储层次。
⑵Cache工作原理。
⑶虚存工作原理。
3.指令与时间并行性:
⑴指令优化策略。
⑵流水线技术。
⑶RISC。
4.并行处理技术:
⑴并行性概念。
⑵超流水线与超标量技术。
⑶向量处理机。
⑷阵列处理机。
⑸多处理机。
⑹机群处理机。
5.系统性能评价:
⑴性能评价概念。
⑵基准测试程序。
八、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1.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
⑴网络发展与网络用户。
⑵网络硬件。
⑶网络软件。
⑷参考模型。
⑸网络实例(Internet)。
2.应用层:
⑴应用层概述。
⑵万维网:HTTP。
⑶文件传输:FTP。
⑷电子邮件。
⑸域名系统:DNS。
⑹网络安全。
3.传输层:
⑴传输层概述。
⑵传输协议的要素。
⑶无连接传输:UDP。
⑷面向连接传输:TCP。
⑸拥塞控制。
4.网络层与路由:
⑴网络层概述。
⑵路由原理。
⑶Internet协议。
⑷Internet路由。
⑸服务质量。
⑹网络互联。
5.链路层与局域网:
⑴数据链路层概述。
⑵流量控制。
⑶差错控制。
⑷Internet链路层与HDLC。
⑸多路访问协议与ETHERNET。
⑹数据链路层交换。
⑴无向图与有向图。
⑵路、回路与图的连通性。
⑶图的矩阵表示。
⑷二部图与完全二部图。
⑸欧拉图与哈密尔顿图。
⑹平面图。
⑺无向树及其性质。
⑻生成树。
⑼根树及其应用。
四、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⑴操作系统的功能。
⑵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⑶操作系统的接口。
2.进程管理:
⑴进程、线程与进程管理。
⑵进程控制。
⑶进程调度。
⑷进程通信。
⑸死锁。
3.作业管理:
⑴作业与作业管理。
⑵作业状态与调度。
4.存储管理:
⑴存储与存储管理。
⑵虚拟存储原理。
⑶页式存储。
⑷段式存储。
⑸段页式存储。
⑹局部性原理与工作集概念。
5.文件管理:
⑴文件与文件管理。
⑵文件的分类。
⑶文件结构与存取方式。
⑷文件目录结构。
⑸文件存储管理。
⑹文件存取控制。
⑺文件的使用。
6.设备管理:
⑴设备与设备分类。
⑵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⑶通道技术。
⑷缓冲技术。
⑸设备分配技术与SPOOLing系统。
⑹磁盘调度。
7.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
⑴UNIX的特点与使用。
⑵Linux的特点与使用。
⑶Windows的特点与使用。
五、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⑴软件与软件危机。
⑵软件工程定义。
⑶软件生命周期。
⑷软件过程模型。
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⑴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
⑵软件需求分析。
⑶数据流程图与数据字典。
⑷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⑸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⑹模块结构设计与数据结构设计。
⑺用户界面设计。
3.原型化开发方法:
⑴原型化开发的基本原理。
⑵原型化开发模型。
⑶原型化开发过程。
⑷软件复用。
4.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⑴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⑵面向对象分析。
⑶面向对象设计。
⑷统一建模语言(UML)。
5.软件测试:
⑴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⑵软件测试方法。
⑶测试用例设计。
⑷软件测试过程。
6.软件维护:
⑴软件维护的基本概念。
⑵软件维护活动。
⑶软件可维护性。
⑷软件维护的负作用。
7.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
⑴软件开发工具。
⑵软件工程环境。
8.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质量度量:
⑴软件质量概念。
⑵软件质量保证。
⑶软件质量度量与评价。
⑷软件技术的评审。
⑸软件可靠性。
8.软件管理:
⑴软件管理职能。
⑵软件项目组织与计划。
⑶风险分析。
⑷项目进度与跟踪。
⑸软件配置管理。
⑹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CMM)。
⑺软件工程标准化与软件文档。
⑻软件产权保护。
六、数据库
1.数据库基本概念:
⑴信息处理与数据库。
⑵数据模型。
⑶数据库系统结构。
⑷数据库系统组成。
2.关系数据库:
⑴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⑵关系数据模型。
⑶关系的完整性。
⑷关系代数。
⑸元组关系演算
⑹域关系演算。
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⑴SQL语言的特点。
⑵SQL语言的基本概念。
⑶数据定义。
⑷数据操纵。
⑸视图。
⑹数据控制。
⑺嵌入式SQL。
4.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⑴函数依赖。
⑵多值依赖。
⑶关系模式分解。
⑷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5.数据库保护:
⑴数据库恢复。
⑵并发控制。
⑶完整性。
⑷安全性。
6.数据库设计:
⑴数据库设计的目标。
⑵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⑶需求分析。
⑷概念设计。
⑸逻辑设计。
⑹物理设计。
⑺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
7.数据库管理系统:
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
⑵数据库系统的工作过程。
⑶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
8.数据库新技术:
⑴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⑵分布式数据库。
⑶并行数据库。
⑷多媒体数据库。
⑸对象和对象-关系数据库。
⑹数据库仓库。
⑺数据挖掘。
⑻Web数据库。
七、计算机体系结构
1.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⑴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⑵体系结构的定义。
⑶体系结构的分类。
⑷体系结构发展的影响因素。
⑸体系的定量分析。
2.存储体系:
⑴存储层次。
⑵Cache工作原理。
⑶虚存工作原理。
3.指令与时间并行性:
⑴指令优化策略。
⑵流水线技术。
⑶RISC。
4.并行处理技术:
⑴并行性概念。
⑵超流水线与超标量技术。
⑶向量处理机。
⑷阵列处理机。
⑸多处理机。
⑹机群处理机。
5.系统性能评价:
⑴性能评价概念。
⑵基准测试程序。
八、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1.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
⑴网络发展与网络用户。
⑵网络硬件。
⑶网络软件。
⑷参考模型。
⑸网络实例(Internet)。
2.应用层:
⑴应用层概述。
⑵万维网:HTTP。
⑶文件传输:FTP。
⑷电子邮件。
⑸域名系统:DNS。
⑹网络安全。
3.传输层:
⑴传输层概述。
⑵传输协议的要素。
⑶无连接传输:UDP。
⑷面向连接传输:TCP。
⑸拥塞控制。
4.网络层与路由:
⑴网络层概述。
⑵路由原理。
⑶Internet协议。
⑷Internet路由。
⑸服务质量。
⑹网络互联。
5.链路层与局域网:
⑴数据链路层概述。
⑵流量控制。
⑶差错控制。
⑷Internet链路层与HDLC。
⑸多路访问协议与ETHERNET。
⑹数据链路层交换。
2013-10-21
展开全部
上机测试内容
1.计算机操作能力。
2.C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3.项目开发能力。
4.开发工具的使用能力。
考试方式
1.考试形式包括笔试(180分钟)和上机测试(60分钟)。
2.笔试的试题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两种类型,其中在五分之一的选择题用英文书写,其余选择题和论述题用中文书写。
考纲~~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2.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的原理及其应用。
3.熟悉计算机体系结构、系统组成和性能评价的基础和应用知识。
4.具有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础知识。
5.具有计算机应用项目开发的分析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基本能力。
6.具有计算机应用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知识。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基本概念:
⑴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⑵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⑶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运算方法基础与运算器:
⑴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⑵非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⑶数据校验码。
⑷基本的算术运算。
⑸基本的逻辑运算。
⑹运算器的组成。
3.指令系统及控制器:
⑴指令格式和指令的寻址方式。
⑵指令类型。
⑶控制器的组成。
⑷CPU的总体结构。
⑸中断系统。
4.存储系统
⑴存储系统原理。
⑵半导体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⑶主存储器的组成与读写操作。
⑷外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5.输入/输出设备与输入/输出系统:
⑴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⑵程序查询方式。
⑶程序中断方式。
⑷DMA方式。
⑸通道方式。
⑹典型总线。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
1.基本概念:
⑴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⑵算法的定义、性质、描述与算法分析。
2.线性表:
⑴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⑵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⑶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
3.数组:
⑴数组的基本概念(定义,基本操作)。
⑵数组的存储方法。
⑶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4.堆栈与队列:
⑴堆栈的基本概念与操作。
⑵堆栈的顺序存储结构。
⑶堆栈的链式存储结构。
⑷队列的基本概念与操作。
⑸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⑹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5.树和二叉树:
⑴树的基本概念(定义,名词术语)和存储方法。
⑵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⑶二叉树顺序存储结构与链式存储结构。
⑷二叉树的遍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按层次遍历)。
⑸线索二叉树。
⑹二叉排序树(建立与查找)。
6.图:
⑴图的基本概念(定义,分类,名词术语)。
⑵图的存储方法(邻接矩阵存储方法,邻接表存储方法)。
⑶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
⑷最小生成树。
⑸最短路径问题。
⑹拓扑排序。
7.文件及其查找:
⑴数据文件的基本概念。
⑵顺序文件及其查找方法(顺序查找方法,折半查找方法)。
⑶索引文件及其查找方法。
⑷散列文件及其查找方法。
8.内排序:
⑴排序的基本概念(定义,功能,分类)。
⑵插入排序方法。
⑶选择排序方法。
⑷起泡排序方法。
⑸希尔排序方法。
⑹快速排序方法。
⑺堆排序方法。
⑻二路归并排序方法。
三、离散数学
1.数理逻辑:
⑴命题、联结词及其命题符号化。
⑵命题公式及其分类。
⑶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⑷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⑸命题逻辑推理理论。
⑹谓词与量词。
⑺谓词公式与解释。
⑻谓词公式的分类。
⑼谓词逻辑等值演算与前束范式。
⑽谓词逻辑推理理论。
2.集合论:
⑴集合基本概念。
⑵集合的运算。
⑶基本的集合恒等式。
⑷有序对与卡氏积。
⑸二元关系。
⑹关系的逆、限制及象。
⑺关系的性质。
⑻关系的闭包。
⑼关系的复合。
⑽等价关系与划分。
⑾偏序关系与哈斯图。
⑿函数及其性质。
⒀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⒁自然数与自然数集合。
⒂集合之间的等势与优势。
⒃集合的基数。
3.代数结构:
⑴代数运算及其性质。
⑵代数系统。
⑶代数系统的同态与同构。
⑷半群与群。
⑸子群与陪群。
⑹正规子群与商群。
⑺循环群与置换群。
⑻环与域。
⑼格与布尔代数。
1.计算机操作能力。
2.C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3.项目开发能力。
4.开发工具的使用能力。
考试方式
1.考试形式包括笔试(180分钟)和上机测试(60分钟)。
2.笔试的试题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两种类型,其中在五分之一的选择题用英文书写,其余选择题和论述题用中文书写。
考纲~~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2.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的原理及其应用。
3.熟悉计算机体系结构、系统组成和性能评价的基础和应用知识。
4.具有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础知识。
5.具有计算机应用项目开发的分析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基本能力。
6.具有计算机应用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知识。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基本概念:
⑴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⑵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⑶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运算方法基础与运算器:
⑴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⑵非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⑶数据校验码。
⑷基本的算术运算。
⑸基本的逻辑运算。
⑹运算器的组成。
3.指令系统及控制器:
⑴指令格式和指令的寻址方式。
⑵指令类型。
⑶控制器的组成。
⑷CPU的总体结构。
⑸中断系统。
4.存储系统
⑴存储系统原理。
⑵半导体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⑶主存储器的组成与读写操作。
⑷外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5.输入/输出设备与输入/输出系统:
⑴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⑵程序查询方式。
⑶程序中断方式。
⑷DMA方式。
⑸通道方式。
⑹典型总线。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
1.基本概念:
⑴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⑵算法的定义、性质、描述与算法分析。
2.线性表:
⑴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⑵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⑶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
3.数组:
⑴数组的基本概念(定义,基本操作)。
⑵数组的存储方法。
⑶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4.堆栈与队列:
⑴堆栈的基本概念与操作。
⑵堆栈的顺序存储结构。
⑶堆栈的链式存储结构。
⑷队列的基本概念与操作。
⑸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⑹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5.树和二叉树:
⑴树的基本概念(定义,名词术语)和存储方法。
⑵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⑶二叉树顺序存储结构与链式存储结构。
⑷二叉树的遍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按层次遍历)。
⑸线索二叉树。
⑹二叉排序树(建立与查找)。
6.图:
⑴图的基本概念(定义,分类,名词术语)。
⑵图的存储方法(邻接矩阵存储方法,邻接表存储方法)。
⑶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
⑷最小生成树。
⑸最短路径问题。
⑹拓扑排序。
7.文件及其查找:
⑴数据文件的基本概念。
⑵顺序文件及其查找方法(顺序查找方法,折半查找方法)。
⑶索引文件及其查找方法。
⑷散列文件及其查找方法。
8.内排序:
⑴排序的基本概念(定义,功能,分类)。
⑵插入排序方法。
⑶选择排序方法。
⑷起泡排序方法。
⑸希尔排序方法。
⑹快速排序方法。
⑺堆排序方法。
⑻二路归并排序方法。
三、离散数学
1.数理逻辑:
⑴命题、联结词及其命题符号化。
⑵命题公式及其分类。
⑶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⑷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⑸命题逻辑推理理论。
⑹谓词与量词。
⑺谓词公式与解释。
⑻谓词公式的分类。
⑼谓词逻辑等值演算与前束范式。
⑽谓词逻辑推理理论。
2.集合论:
⑴集合基本概念。
⑵集合的运算。
⑶基本的集合恒等式。
⑷有序对与卡氏积。
⑸二元关系。
⑹关系的逆、限制及象。
⑺关系的性质。
⑻关系的闭包。
⑼关系的复合。
⑽等价关系与划分。
⑾偏序关系与哈斯图。
⑿函数及其性质。
⒀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⒁自然数与自然数集合。
⒂集合之间的等势与优势。
⒃集合的基数。
3.代数结构:
⑴代数运算及其性质。
⑵代数系统。
⑶代数系统的同态与同构。
⑷半群与群。
⑸子群与陪群。
⑹正规子群与商群。
⑺循环群与置换群。
⑻环与域。
⑼格与布尔代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21
展开全部
不清楚,只知道4级是顶级了,绝对难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