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史铁生合欢树的问题
2013-10-22
展开全部
二十岁以后:认为母亲盲目无知,对母亲疯狂的爱的不理解,甚至厌烦。(我说“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等文字体现出母亲对我的深深的爱,及我对她的付出的不屑,反感。三十岁以后:“我”的获奖,离不开母亲的支持和鼓舞(瘫痪后的我陷入人生的低谷,生活颓废),而母亲的离去也使得我更加怀念那份母爱。为了散心与排遣,“我”回到故居,睹物思人(那棵我瘫痪时母亲种下的合欢树,其实也是母亲希望“我”能快快振作起来的精神寄托)使成熟的“我”更感受到那母亲为我付出的艰辛,改变往日对母爱的偏见,“我”俨然那棵合欢树,在母亲照料下茁壮,成熟。
2013-10-22
展开全部
作者以十年为一界限描述与母亲的生活。10 岁时候的“我”是一个聪明而调皮的小男孩,作文写得好,年轻的母亲居然还不服气——盎然童趣由此跃然纸上;20 岁时,“我”双腿残废了,已经不年轻的母亲用尽一切心思与命运抗争,然而无济于事,绝望与希望相混杂的现实将母子俩捆绑在一起;30 岁时,“我”终于走出了命运的低谷,然而母亲已乘鹤西去。。。三个场景,三种情形,三种心绪,“我”由一个不懂事的小男孩逐渐成长为一条能够把握自己生活的铮铮汉子,母亲的潜移默化之功不可忽视;母亲历尽沧桑,默默地将命运对于儿子的沉重打击转移到自己身上,母爱日趋博大深沉。正当儿子对母亲的理解与母亲对儿子的爱达到成熟之际,一切却因母亲的逝世戛然而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