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为什么是用公历计算的?
每年的二十四节气都是以公历上的日子为准(比如清明节是4月4日或5日,春分时3月21前后),那么二十四节气为什么是用公历计算的?在古代中国没有公历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计算二...
每年的二十四节气都是以公历上的日子为准(比如清明节是4月4日或5日,春分时3月21前后),那么二十四节气为什么是用公历计算的?在古代中国没有公历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计算二十四节气的呢??
展开
2013-10-20
展开全部
首先农历不是的简单阴历,而是阴阳合历。所以古代中国早就有阳历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运行规律(其实是地球公转规律)制定的。所以属于太阳历。要知道这个太阳历是世界已知最准确反应太阳规律的历法。而公历也是太阳历。所以看似“以公历计算”了。其实二十四节气对季节反应更准确。它每个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分秒不差。而公历因为闰年的关系前后会有一两天误差。
当然当时的二十四节气跟现代是不一样的。首先最先能确定的是“两至”,即冬至与夏至。冬至太阳到达南回归线,昼最短;夏至太阳到达北回归线,夜最短。冬至、夏至那两天比较好测,一年中圭表表影长最长的一天是冬至,表影最短的一天是夏至。规定从冬至点开始到下一个冬至点为一年(回归年)。一年分成二十四个“气”,称为二十四节气。那时由于天文的知识欠缺,采用按时间等分的平气。从冬至开始,每隔一个气,如:大寒、雨水、春分……等都叫中气;其余十二个,如:小寒、立春、惊蛰……等都叫节气。
然而由於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离太阳较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较远时则较慢,对当时制订此历法的中原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例如:春分那天未必是地理上的春分点。故自清代开始,另定以冬至黄经270°起,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24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这种制订方式称为“定气法”。
其实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神父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来华。徐光启原来是举人,1604年考上进士,1606年年拜利玛窦为师,学习世洋数学,科学及天文学。在天文历法上,徐光启介绍了欧洲天文知识,从古代托密勒(Ptomley)的旧地心学说到当代第谷(Brahe Tycho, 1546-1601年)的新地心说的,融会当时的中公历法,奉旨修历,准确无误推算日食的预侧。主持编译了《崇祯历书》,在历书中,他介绍了圆形地球,地球经度,纬度,全天星图,星等,中国传统星表,球面和平面三角学,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等等的概念和方法。
明朝气数已尽,《崇祯历书》来不及实施明朝已亡国。清初期继续用大统历,到1670年(康熙9年)才实施《崇祯历书》,但改名为《时宪历》。《时宪历》之前,24个气节是平均散布在一年中,相邻的气节相隔15或16日,中气就相隔30或31日,这种方法称为平气(平均中气)。由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离太阳近时速度会快,离太阳远时速度会慢,所以地球每转15度的时间不同,因而气节的间隔就不平均。实际中气的间隔由29天至32天。《时宪历》按太阳实际的轨道来定节气,称为定气。经过此修订后成为农民历,一直沿用至今。
补充:
现代农历最根本包含两部分,即农历历月和节气,其它的部分是由这两部分派生出来的,把这些也算在内主要包括下面几部分:
第一,农历的历月部分(也包括历月干支,和后面所述的干支历不同);
第二,节气和七十二候;
第三,杂节气;
第四,干支历[中国农历中的十二宫历(十二节月,即中国的黄道十二宫),是农历的一部分,是基于宋朝沈括的《十二气历》思想的。
注,农历历月对应十二中气的太阳黄经度数。
农历其本历法:
1.以朔日为月首,定为初一日(朔: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在天球上处于同一经度,天文学 上称此时日月的黄经差等于零,实际上在合朔的时候,太阳、月亮、地球三者接近一条直线,此时位居中间的月亮,未被太阳光照亮的半面, 正对向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存在。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如果在朔日,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就能发生日食。即日食必定发生在初一日,初一日未必有日食。例如2009年农历己丑年正月初一、六月初一、十二月初一都有日食)。
2.以冬至黄经270°起,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大寒、雨水、春分……等都叫中气;其余十二个,如:小寒、立春、惊蛰……等都叫节气。
3.以冬至所在月为农历十一月,建子,为历算岁首。
4.两个“冬至”之间间隔11个月,则无需置闰,随后安排农历十二月,次年正月、二月、三月……十月,正月为民用年首,建寅。
5.两个“冬至”之间间隔12个月,则需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6.农历以东经120°为计算的子午线,即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时区的时间(北京时间)。
例如:
2008年冬至至2009年冬至间隔12个月,需置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即从农历2008年 十一月开始的第八个月。其历月分别是:
农历2008年 十一月(冬至中气);
农历2008年 十二月(大寒中气);
农历2009年 正月 (雨水中气);
农历2009年 二月 (春分中气);
农历2009年 三月 (谷雨中气);
农历2009年 四月 (小满中气);
农历2009年 五月 (夏至中气);
农历2009年 闰五月 (无中气);
农历2009年 六月 (大暑中气);
农历2009年 七月 (处暑中气);
农历2009年 八月 (秋分中气);
农历2009年 九月 (霜降中气);
农历2009年 十月 (小雪中气);
又例如:
2032年冬至至2033年冬至间隔11个月,无需置闰,虽然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其历月分别是:
农历2032年 十一月(冬至中气);
农历2032年 十二月(大寒中气);
农历2033年 正月 (雨水中气);
农历2033年 二月 (春分中气);
农历2033年 三月 (谷雨中气);
农历2033年 四月 (小满中气);
农历2033年 五月 (夏至中气);
农历2033年 六月 (大暑中气);
农历2033年 七月 (处暑中气);
农历2033年 八月 (无中气);
农历2033年 九月 (秋分中气);
农历2033年 十月 (霜降中气);
再例如:
2033年冬至至2034年冬至间隔12个月,需置闰,虽然有两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但置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其历月分别是:
农历2033年 十一月(小雪中气,冬至中气);
农历2033年 闰十一月(无中气);
农历2033年 十二月(大寒中气,雨水中气);
农历2034年 正月 (无中气);
农历2034年 二月 (春分中气);
农历2034年 三月 (谷雨中气);
农历2034年 四月 (小满中气);
农历2034年 五月 (夏至中气);
农历2034年 六月 (大暑中气);
农历2034年 七月 (处暑中气);
农历2034年 八月 (秋分中气);
农历2034年 九月 (霜降中气);
农历2034年 十月 (小雪中气);
当然当时的二十四节气跟现代是不一样的。首先最先能确定的是“两至”,即冬至与夏至。冬至太阳到达南回归线,昼最短;夏至太阳到达北回归线,夜最短。冬至、夏至那两天比较好测,一年中圭表表影长最长的一天是冬至,表影最短的一天是夏至。规定从冬至点开始到下一个冬至点为一年(回归年)。一年分成二十四个“气”,称为二十四节气。那时由于天文的知识欠缺,采用按时间等分的平气。从冬至开始,每隔一个气,如:大寒、雨水、春分……等都叫中气;其余十二个,如:小寒、立春、惊蛰……等都叫节气。
然而由於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离太阳较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较远时则较慢,对当时制订此历法的中原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例如:春分那天未必是地理上的春分点。故自清代开始,另定以冬至黄经270°起,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24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这种制订方式称为“定气法”。
其实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神父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来华。徐光启原来是举人,1604年考上进士,1606年年拜利玛窦为师,学习世洋数学,科学及天文学。在天文历法上,徐光启介绍了欧洲天文知识,从古代托密勒(Ptomley)的旧地心学说到当代第谷(Brahe Tycho, 1546-1601年)的新地心说的,融会当时的中公历法,奉旨修历,准确无误推算日食的预侧。主持编译了《崇祯历书》,在历书中,他介绍了圆形地球,地球经度,纬度,全天星图,星等,中国传统星表,球面和平面三角学,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等等的概念和方法。
明朝气数已尽,《崇祯历书》来不及实施明朝已亡国。清初期继续用大统历,到1670年(康熙9年)才实施《崇祯历书》,但改名为《时宪历》。《时宪历》之前,24个气节是平均散布在一年中,相邻的气节相隔15或16日,中气就相隔30或31日,这种方法称为平气(平均中气)。由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离太阳近时速度会快,离太阳远时速度会慢,所以地球每转15度的时间不同,因而气节的间隔就不平均。实际中气的间隔由29天至32天。《时宪历》按太阳实际的轨道来定节气,称为定气。经过此修订后成为农民历,一直沿用至今。
补充:
现代农历最根本包含两部分,即农历历月和节气,其它的部分是由这两部分派生出来的,把这些也算在内主要包括下面几部分:
第一,农历的历月部分(也包括历月干支,和后面所述的干支历不同);
第二,节气和七十二候;
第三,杂节气;
第四,干支历[中国农历中的十二宫历(十二节月,即中国的黄道十二宫),是农历的一部分,是基于宋朝沈括的《十二气历》思想的。
注,农历历月对应十二中气的太阳黄经度数。
农历其本历法:
1.以朔日为月首,定为初一日(朔: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在天球上处于同一经度,天文学 上称此时日月的黄经差等于零,实际上在合朔的时候,太阳、月亮、地球三者接近一条直线,此时位居中间的月亮,未被太阳光照亮的半面, 正对向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存在。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如果在朔日,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就能发生日食。即日食必定发生在初一日,初一日未必有日食。例如2009年农历己丑年正月初一、六月初一、十二月初一都有日食)。
2.以冬至黄经270°起,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大寒、雨水、春分……等都叫中气;其余十二个,如:小寒、立春、惊蛰……等都叫节气。
3.以冬至所在月为农历十一月,建子,为历算岁首。
4.两个“冬至”之间间隔11个月,则无需置闰,随后安排农历十二月,次年正月、二月、三月……十月,正月为民用年首,建寅。
5.两个“冬至”之间间隔12个月,则需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6.农历以东经120°为计算的子午线,即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时区的时间(北京时间)。
例如:
2008年冬至至2009年冬至间隔12个月,需置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即从农历2008年 十一月开始的第八个月。其历月分别是:
农历2008年 十一月(冬至中气);
农历2008年 十二月(大寒中气);
农历2009年 正月 (雨水中气);
农历2009年 二月 (春分中气);
农历2009年 三月 (谷雨中气);
农历2009年 四月 (小满中气);
农历2009年 五月 (夏至中气);
农历2009年 闰五月 (无中气);
农历2009年 六月 (大暑中气);
农历2009年 七月 (处暑中气);
农历2009年 八月 (秋分中气);
农历2009年 九月 (霜降中气);
农历2009年 十月 (小雪中气);
又例如:
2032年冬至至2033年冬至间隔11个月,无需置闰,虽然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其历月分别是:
农历2032年 十一月(冬至中气);
农历2032年 十二月(大寒中气);
农历2033年 正月 (雨水中气);
农历2033年 二月 (春分中气);
农历2033年 三月 (谷雨中气);
农历2033年 四月 (小满中气);
农历2033年 五月 (夏至中气);
农历2033年 六月 (大暑中气);
农历2033年 七月 (处暑中气);
农历2033年 八月 (无中气);
农历2033年 九月 (秋分中气);
农历2033年 十月 (霜降中气);
再例如:
2033年冬至至2034年冬至间隔12个月,需置闰,虽然有两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但置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其历月分别是:
农历2033年 十一月(小雪中气,冬至中气);
农历2033年 闰十一月(无中气);
农历2033年 十二月(大寒中气,雨水中气);
农历2034年 正月 (无中气);
农历2034年 二月 (春分中气);
农历2034年 三月 (谷雨中气);
农历2034年 四月 (小满中气);
农历2034年 五月 (夏至中气);
农历2034年 六月 (大暑中气);
农历2034年 七月 (处暑中气);
农历2034年 八月 (秋分中气);
农历2034年 九月 (霜降中气);
农历2034年 十月 (小雪中气);
2013-10-20
展开全部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20
展开全部
二十四节气本来就是为了农业创立的,就应该用农历的日期对照,但是日常生活中你经常用农历么?为了方便现代人的日历习惯,公农立并用,先说公历,在对照相应的农历日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20
展开全部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农历来的好不,正是因为我们的老祖先无数次的研究探索,是的从公历来看每年也相差不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知道为什么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节是用公历来计算节日的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