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就像人与食物的关系,植物的营养直接来源与土壤,通过植物自身的导管与筛管运输营养物质到植物的各枝叶,使其生长,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植物的根在土壤中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有关。
构成
土壤里的物质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固体部分、液体部分和气体部分。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土壤由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固体土粒是土壤的主体,约占土壤体积的50%,固体颗粒间的孔隙由气体和水分占据。
土壤气体中绝大部分是由大气层进入的氧气、氮气等,小部分为土壤内的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地表进入土中,其中包括许多溶解物质。
土壤中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浩深
2024-12-10 广告
2024-12-10 广告
HAC100智能植物栽培架能够显著提高空间利用率,是现代农业教学和科研的理想选择。其设计精巧,多层结构允许在同一面积内种植更多植物,有效增加了植物栽培的密度,从而最大化利用了有限的空间资源。 这款栽培架不仅优化了空间布局,还结合了智能控制技...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浩深提供
推荐于2017-05-18
展开全部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2.0~0.2mm)、细砂(0.2~0.02mm)、粉砂(0.02~0.002mm)和粘粒(0.002mm以下)。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0.25mm)、团粒结构(0.25~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0.25~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力差,不利于植物根系扎根和生长。土壤质地和结构与土壤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土壤水分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土壤水分的适量增加有利于各种营养物质溶解和移动,有利于磷酸盐的水解和有机态磷的矿化,这些都能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土壤水分还能调节土壤温度,但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水分过少时,植物会受干旱的威胁及缺养;水分过多会使土壤中空气流通不畅并使营养物质流失,从而降低土壤肥力,或使有机质分解不完全而产生一些对植物有害的还原物质。
土壤中空气成分与大气是不同的,且不如大气中稳定。土壤空气中的含氧量一般只有10~12%,在土壤板结或积水、透气性不良的情况下,可降到10%以下,此时会抑制植物根系的呼吸,从而影响植物的生理功能。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比大气高几十至几百倍,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在0.1%左右,其中一部分可扩散到近地面的大气中被植物叶子光合作用时吸收,一部分可直接被根系吸收。但在通气不良的土壤中,CO2的浓度常可达10~15%,这不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和种子萌发,CO2的进一步增加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破坏根系的呼吸功能,甚至导致植物窒息死亡。土壤通气不良会抑制好气性微生物,减缓有机物的分解活动,使植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减少;但若过分通气又会使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太快,使土壤中腐殖质数量减少,不利于养分的长期供应。土壤温度具有季节变化、日变化和垂直变化的特点。一般夏季、白天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冬季、夜间相反。但土壤温度在35~100cm以下无昼夜变化,30m以下无季节变化。土壤温度能直接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实生苗的生长,还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呼吸和吸收能力。大多数作物在10~35℃的范围内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温带植物的根系在冬季因土温太低而停止生长。土温太高也不利于根系或地下贮藏器官的生长。土温太高或太低都能减弱根系的呼吸能力,如向日葵在土温低于10℃和高于25℃时其呼吸作用都会明显减弱。此外,土温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气体的交换、水分的蒸发、各种盐类的溶解度以及腐殖质的分解都有显著影响,而这些理化性质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关系。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0.25mm)、团粒结构(0.25~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0.25~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力差,不利于植物根系扎根和生长。土壤质地和结构与土壤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土壤水分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土壤水分的适量增加有利于各种营养物质溶解和移动,有利于磷酸盐的水解和有机态磷的矿化,这些都能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土壤水分还能调节土壤温度,但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水分过少时,植物会受干旱的威胁及缺养;水分过多会使土壤中空气流通不畅并使营养物质流失,从而降低土壤肥力,或使有机质分解不完全而产生一些对植物有害的还原物质。
土壤中空气成分与大气是不同的,且不如大气中稳定。土壤空气中的含氧量一般只有10~12%,在土壤板结或积水、透气性不良的情况下,可降到10%以下,此时会抑制植物根系的呼吸,从而影响植物的生理功能。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比大气高几十至几百倍,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在0.1%左右,其中一部分可扩散到近地面的大气中被植物叶子光合作用时吸收,一部分可直接被根系吸收。但在通气不良的土壤中,CO2的浓度常可达10~15%,这不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和种子萌发,CO2的进一步增加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破坏根系的呼吸功能,甚至导致植物窒息死亡。土壤通气不良会抑制好气性微生物,减缓有机物的分解活动,使植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减少;但若过分通气又会使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太快,使土壤中腐殖质数量减少,不利于养分的长期供应。土壤温度具有季节变化、日变化和垂直变化的特点。一般夏季、白天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冬季、夜间相反。但土壤温度在35~100cm以下无昼夜变化,30m以下无季节变化。土壤温度能直接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实生苗的生长,还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呼吸和吸收能力。大多数作物在10~35℃的范围内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温带植物的根系在冬季因土温太低而停止生长。土温太高也不利于根系或地下贮藏器官的生长。土温太高或太低都能减弱根系的呼吸能力,如向日葵在土温低于10℃和高于25℃时其呼吸作用都会明显减弱。此外,土温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气体的交换、水分的蒸发、各种盐类的溶解度以及腐殖质的分解都有显著影响,而这些理化性质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关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22
展开全部
不是,现在有很多无土培养了 其实用土壤栽培的植物,也只是作为基质而已,用此基质内的养分供应植株生长,而采用无土栽培的花卉植物与用土壤栽培是相同的,只不过基质中的养分不全面或无养分,需要在浇水时加入,也就是说不能浇灌清水,需要浇灌肥水才能保证植株生长良好。 植物无论是有土栽培还是无土栽培皆不会影响其光合作用,既然有光合作用就一定能释放氧气。 无土栽培所用的基质种类繁多,像:砂粒、泥炭、炉渣、火山石、陶粒、水晶泥、水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22
展开全部
土壤给植物提高营养元素和水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