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原因与作用
2013-10-22
展开全部
一是为了隋炀帝游玩享乐用的,2是为了贸易运输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22
展开全部
隋朝大运河,开通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5-03-06
展开全部
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隋统一全国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大大加强
为了巩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
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作为基础
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22
展开全部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南粮北运,控制南方经济中心会稽(绍兴),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400千米。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淮安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淮安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之一,藉漕运之利,发展迅速。
开通意义 1.加强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3.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
4.方便南粮北运。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特别是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了两百余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尽管隋炀帝为亡国之君,但他的历史贡献是不容抹杀的。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其一》中咏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2]----可见大运河对日后中国南北经济交通的巨大影响。
大运河从此在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的继续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到隋炀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南粮北运,控制南方经济中心会稽(绍兴),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400千米。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淮安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淮安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之一,藉漕运之利,发展迅速。
开通意义 1.加强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3.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
4.方便南粮北运。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特别是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了两百余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尽管隋炀帝为亡国之君,但他的历史贡献是不容抹杀的。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其一》中咏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2]----可见大运河对日后中国南北经济交通的巨大影响。
大运河从此在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的继续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